南都周刊歡迎大家踴躍分享自己的想法,你們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給我們留言。
以下是最近的讀者留言。
我大天朝人民必定走在進化前列,沒有點添加劑吃飯都不香了,PM不多一點呼吸都不順暢。(@aulong)
按照這種理論,以后地溝油也可能發(fā)展出一種新型食品,吃了沒事的人就是進化得更高級的人。(@蘋果未希)
周浩的存在,至少說明了一點,這個社會有些人一直都是醒著的。(@李子梨汁荔枝舉栗子)
2006年春夏之時,曾跟周浩合作專訪何家棟先生。其時何先生已經(jīng)確診癌癥,身體虛弱。這次訪問等于是對老人記憶的一次“搶救”。不久老人辭世,當然訪問稿無例外地因為受訪者的敏感發(fā)不出來。(@夏榆的海景房)
家鄉(xiāng)每年都有一大批人去新疆拾棉花,棉紡織業(yè)也是家鄉(xiāng)的支柱產(chǎn)業(yè)。片子的一切,其實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二十而蹲的李豪)
突然想起小時候一位得白化病的鄰居,我們總叫她外星人,嘲笑她的白頭發(fā)和淺色眼睛,很內(nèi)疚。罕見病這么難治,國內(nèi)又缺醫(yī)少藥,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他們嗎?
就像一位患者對我說的,我們最缺乏的是被理解和包容。如果每個人都能提醒自己和后代,對患上罕見病的人不再帶著歧視或排斥的眼光,即使他們的生命仍舊短暫,但至少會快樂得多。(胡雯雯,記者)
不是很認同最后一段。高等教育不是哄小孩,有些重要科目未必見得就是有趣的,反而甚至是枯燥難懂的。興趣的確是一位好老師,但與此同時還有其他老師:比如恒心、毅力、奮發(fā)等等。(@明前雨后)
上課還不能忘帶手機!沒電也不行!叫我們用黑白屏的人怎么過!(@小時候的鄭琪峰)
讀NUS的時候,老師從不點名。有一天某教授看著稀稀拉拉的課室,苦笑說:我就不明白,你們爸爸媽媽花錢給你大學,少上一節(jié)課虧的錢都是你自己的損失啊!楚楚半夢半醒說:“幸虧我拿的是獎學金。”(@wxx_gz)
閻錫山做山西都督,欲收購鄰居房產(chǎn)擴大祖屋,鄰居不爽,作罷。軍閥尚且如此,可敬可嘆?。ˊ王石)
宋代注重保護私產(chǎn),提倡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能查抄士大夫的家產(chǎn),言官也不能因言事入罪。如有雪災壓塌民房等情況,官府還要負責重建,社會制度之完善可見一斑。(@逐月照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