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園
農(nóng)歷新年是中國人一年中最莊重的儀式,它飽含著希望。每逢此時,日常的每一幕都會顯得格外令人感懷,杜甫曾沉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看著官方數(shù)據(jù)里十年來略有回落、卻依然超標的基尼系數(shù),懷古如觀今日,俗諺常言,“富人過年,窮人過關(guān)”。
闊太太的新發(fā)明,窮學徒的老黃歷
1941年《申報》載鐘子芒的文章:節(jié)日是屬于闊人的,像黃經(jīng)理、潘買辦,過了圣誕過冬至,過了冬至還過陽歷年,陽歷年三天玩盡,黃太太、潘太太又去買年貨,準備吃年夜飯了……
南貨店里,擠著兩三層的人,太太們卻有一把椅子可坐、安閑地揀著上等的木耳、海參、香蕈、銀魚。和年輕的伙計一包包地扎著繩,姨娘便一包包往汽車里堆,汽車好像一個倉庫,窮人們對它彈著眼睛!
新發(fā)明:年夜飯,每桌40元、50元、120元,“歡迎預定年夜飯”,“狀元年夜飯”“財神年夜飯”“發(fā)財年夜飯”發(fā)財、發(fā)財、富人越闊,在吃了年夜飯之后,打著囤積的算盤,明年開一個利市,瞄準著這里來一下,撈一筆……
然而,在這新年的廁所里,墻頭灰白的“禁止小便”旁歪斜著那時學徒的苦訴,“先生們,我們不及種田的人,老板過年只有四塊錢給我們,我們怎么夠!”之后是一張日常必需的生活費用:“理發(fā)三角,布鞋一雙兩塊,牙刷每只三角半,手巾、肥皂、果肉……”
1942年,上海舊歷年前有失業(yè)人口6萬,每戶以四口記,便有24萬人生活失去保障。舊歷年前。有些廠商因經(jīng)營困難打算實行停閉,解散員工已成為必要措施,所以2月份的失業(yè)人數(shù)成倍上升。廠家關(guān)閉后所發(fā)的解散費極低。原籍蘇州無錫一帶的僅30元,遠在山東的僅70元。解散費太少,多人無法回鄉(xiāng),報紙動員正在忙著購年貨、請吃年夜飯、給壓歲錢、預備新年應景娛樂的富人,節(jié)省下來不必要的開支幫助失業(yè)工人回鄉(xiāng)過年。
闊太太們翻著花樣地過年,窮人也翻著花樣地挨過了一年。但不變的老黃歷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胺灿械模€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保ā妒ソ?jīng)·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童)馬太效應如螺旋般上升發(fā)展著,現(xiàn)下社會之中,老人蝸居井下這樣的荒誕劇不斷上演,似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導致人群中彌漫著化不開的民粹情緒,都以為時代太壞了。我們的時代還會好嗎?
年末自嘲:滑稽躲債、舊臣故主
陰歷年已屆,各債均許歸還,家徒四壁,不名一錢者將如何?惟有逃之夭夭而已:
一裝病法:假托有病住醫(yī)院。住院包醫(yī);
二裝死法:徉臥榻上令家人兒女從旁哭泣,燃燒紙錢,債主臨門一見自退;
三犯法法:出至市上明目張膽將店家之物攫取而逃,警察必來干涉,拘入警察局數(shù)日釋出、年關(guān)已過矣;
四投井法:先備竹竿一根置井中,俟債主至則援竿而下,家人作驚懼狀,四出呼救,債主見其可憫,掉頭自去,則復援竿而上;
五服毒法:熱紅糖一杯,待債主逼迫時,舉杯對債主一飲而盡,債主以為服生鴉片煙也,恐吃人命官司,必駭而奔。
以上均避債良法,其他如躲在稻草堆,伏于破皮箱中或隱身壁櫥內(nèi)皆為下策。聽父老說有牟工善避債,某年除夕特設(shè)盛宴,見索債者登門必強拉之入座,殷勤勸飲、談笑甚歡,索債者難于啟齒,坐久自去。又一年除夕,討債的紛紛來來,此公高高在上地坐著,案頭放了十金,對他們說只有這點錢,還誰是好,我如今高坐在上,好似一尊神像,諸位誰能猜著是何神,就將這錢拿去。于是七嘴八舌,有人說是關(guān)公,也有人說是東岳大帝,還有人說是財神菩薩,某公笑著說,“猜得都不對,我乃窮極無良天尊是也,諸位猜不著,這點錢就留著給我過年買酒吃吧!”
窮人躲債,愛新覺羅氏沒落的一代也在“躲債”。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宮后躲進日本駐華使館,在使館度過了1925年的新年,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年初一那天受舊臣朝拜的情景:
舊歷元旦那天,小客廳里是一片慶幸的臉色。那天有段插曲值得一提。正當?shù)谌喑剂湃蚓胚敌卸Y如儀之際,突然在行列里發(fā)出一聲干嚎,把人們都嚇了一跳。接著,有一個用袖掩面的人推開左右,邊嚎邊走,奪門而出。當時我還以為是誰碰瞎了眼睛,眾人也都不知所措。有人認出這是前內(nèi)務府大臣金梁,他千嚎個什么,沒有一個人知道。到第二天,《順天時報》上刊出了他寫的詩來,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昨天這一幕怪劇,是為了寫這首詩而作的苦心準備。詩曰:元旦朝故主,不覺哭失聲;慮眾或駭怪,急歸掩面行。閉門悲痛哭,血淚自縱橫。自晨至日午,伏地不能興;家人驚欲死,伏地如送生。忽夢至天上,雙忠(文忠、武忠)下相迎;攜手且東指,仿佛見蓬瀛;波濤何洶涌,風日倏已平。悠悠如夢覺,夕陽昏復明。余生唯一息,叩枕徒哀鳴。
躲私債,避“國債”,或自嘲或哀嚎。躲的人都在做阿Q,學著自欺欺人、忍辱負重。而那些討債的人在眾人眼中多是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纏著欠債的不依不饒。同樣是農(nóng)歷新年這樣隆重喜慶的日子,或疏散或強壓,都顯現(xiàn)著那個時代的隱憂。稍微細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今天農(nóng)民工大過年討債的場面何等相似。階層間夾藏的暴戾漸漸釋放,這不是一個節(jié)日的盛大就能遏止的,或許這樣的節(jié)日才是一個泄口。
胡適生于1891年,離開老家安徽績溪是1904年,他在《四十自述》中回憶了在母親身邊過的那樣的新年: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人,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后門出去,一位鄰舍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發(fā)一點錢。做好做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并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1905年2月4日新年。而年初四這天的《申報》上報道:大年除夕,有50名湖南籍人在上海道臺衙門前,要求接濟過年所需的銀錢。上海道袁樹勛認為鬧事者并非安分守己之徒,立即傳上??h令前來處置,示威的湖南人堅決不肯退去,最后縣令大打出手,強行將他們驅(qū)逐,并將其中四人逮捕關(guān)押。
避債再心酸不過,趕上年關(guān),更是悲從中來。自嘲、哀嚎都是一年,各種苦楚,其人才能體悟。旁人多是看客,看著愁容不展,其實心中頗存僥幸。確實,我們僥幸活得湊合,生活本就投機,不必指摘或同情他人。
非富即貴,放長假,規(guī)矩多
晚清,還是那個頂舊的中國,過著更久遠的春節(jié)。春節(jié)由虞舜時期興起,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最豐富的故事。
1901年2月19日,這一天是上世紀的第一個農(nóng)歷元旦。天還沒有亮,上??h令汪瑤庭領(lǐng)著主簿孫立千,典史趙敬臣等到了萬壽宮朝房。以琉璃瓦為屋頂,外墻飾以杏黃色,兩面墻勒有“文武百官,至此下馬”,“文武百官,至此下轎”石碑的萬壽宮,是地方舉行典禮和朝賀的場所,縣以上的地方都有這種象征皇權(quán)的建筑。上海的萬壽宮坐落在今天蓬萊路半淞園一帶。海防同知劉乙笙、上海道臺袁樹勛。參將廖楚材等不久都陸續(xù)來齊。眾官吏換上了朝服,鴆班鷺序緩緩步入殿內(nèi),依次向丹墀行三跪九叩之禮,這就算是給皇上和太后拜了年。
這一天凡有萬壽宮的地方,當?shù)氐奈奈浒俟俣家叭ソo皇上行禮拜年。沒有萬壽宮的也因陋就簡,找個莊嚴的場所,行一年一度朝拜大禮,就連身在海外的大清使臣農(nóng)歷年早上的頭一件事,也不免對著京師方向給皇帝磕頭,只是這一年的元旦八國聯(lián)軍入侵背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避難西安,但辛丑條約還沒簽字,太后皇上也沒有回鑾。
文武官員在萬壽宮給皇帝象征性地拜了年,各自打道回府。衙門生活自十二月廿到次年正月廿的一個月中,最是逍遙自在,衙門封印,一切政務暫停。
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寶蓀,生于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她回憶小時候在湖南老家湘鄉(xiāng)以及省城長沙過年時的情景:“我家祖訓:不許賭錢打牌,卻有個例外,我祖母只許舊歷十二月廿四夜起,可以擲骰子,如升官圖、趕綿羊、三子猴等。大人們也可搓搓小麻將。年三十夜,就處處花燈紅燭,炭火盆內(nèi),煨著蓮子紅棗桂圓茶。爐內(nèi)焚起好香,神堂前擺上酒菜祭祖,長輩分給小孩們壓歲錢,貼春聯(lián)。家中老管家們把大門關(guān)上,貼上“衡門衍慶”四個字的紅紙條子。過一會兒,在外面的家人,便也貼上“開門大吉”四個字的紅紙條子,然后大放炮仗,隨即門戶大開,炮仗燈籠一擁而入,大家大喚恭喜。升官發(fā)財?shù)燃?。在老家富厚堂時,還有松油樹枝扎成高柱一即是古時庭燎一一燃起。這夜大^們多半打通宵牌,我們小孩輩也鬧著要守歲。其實這都是因為除夕防火防盜的緣故。次日大清早,又祭祖拜年,各戶送蓮子茶“攢盒”(里面都是五格或七格的糖果碟),送到祖母房間里。那日來拜年的都要吃蓮子茶,攢盒。坐久一點的還要細面或雞蛋。小孩子們看見攢盒就來吃,以為過年真是好玩極了。大人們——尤其是我的母親,以為內(nèi)侍奉字母,從年內(nèi)起就忙起來,忙著送親友的年禮。過年后又要招待來拜年的客人,贈送來客的小孩,每人少則五角,多則一元,一律是銀元紅紙封套。
無論是曾氏家訓中農(nóng)歷新年里細瑣的禮節(jié)。還是對皇權(quán)在新年之際的頂禮膜拜,甚至那長達一個月空置的逍遙衙門,這種強烈的儀式感或就是時下常有“公知”喟嘆中少了的一些“貴族精神”。上世紀80年代的市場熱一直熱到了今天,許多人一夜暴富,便永遠沉浸在了那一夜里紙醉金迷?!案毁F”這詞一時間被拆分了,富就行,貴不貴且再論。社會行為從來上行下效。大環(huán)境對小家庭有著巨大的影響。一年到頭。大家都忙昏了頭,過春節(jié)好容易有個“長假”,還得忙相親成家、忙送禮攀親。我們似乎成了被時間追趕的人,禮俗于我們?nèi)绺≡啤?/p>
敬告甲午年新年諸君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這年的新年。天真的立憲派心中有著無以名狀的欣喜。新年第一天,《申報》載文:“年年有第一月,月月有第一日,何謂新?第一月猶是月,第一日猶是日,何是賀?人人目中以為新則新矣,人人意中以為可賀則可賀矣??少R在人人之希望,而不再循例之新年。今日非吾中國預備立憲后之第一新年乎?年年只新年可賀,則今年之新年更可賀。今年之新年更可賀,則今年之后之新年更可賀,預備之程度日高則希望之程度亦日進,則新年之氣象益將煥發(fā)而不同……新年無盡希望亦無盡,希望無盡事業(yè)亦無盡,天下無不能達之目的,前途有無數(shù)量之幸福,關(guān)乎哉吾20世紀所中國國民希望之新年?!?/p>
復查歷史,預備立憲猶若騙局,竟也給當時民眾以希望,這大概便是新年灌注的精神力量。新時代中,我們也面迎著嶄新的改革,繼往開來的“中國夢”。2013年我們完成那么多大事:教育部等五部門出臺關(guān)愛留守兒童文件、農(nóng)村大病保障擴容、國家為小微企業(yè)免稅、國務院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中央政法委出臺首個防冤假錯案指導意見、七部門出臺意見促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è)等等。甲午新年日近,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年之希望無盡,希望之事業(yè)無盡。
敬告甲午年新年諸君:新年臨近,有人籌劃著去外地甚至海外旅行度假,家已然不能滿足他們奔走的欲望;有人深夜排隊買票回家,即使沒了除夕守歲的機會;有人背負債務,過得早已不知時日。新年只會提醒他們有家不可歸。許多人盯著總沒退燒的基尼系數(shù),埋怨他人種種,新年成了其負面情緒大規(guī)模爆發(fā)的試驗場。魯迅猶言,“希望之于絕望如同虛妄”,遲早有天我們會擺脫這挑撥社會情緒的收入差距。這是屬于新年該有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