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鉞
機緣巧合,最近翻閱了弗雷德蒙德 · 馬利克(Fredmund Malik)的《管理成就生活》。為了很好地理解馬利克,我們有必要回顧歐洲歷史。很多人一談歐洲歷史就覺得那是西方的,似乎本能就生出排斥。但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歐洲歷史代表了人類發(fā)展的進程。拋開人種和地域關系,人類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拿歐洲歷史來做解剖分析,是因為他們站在了人類發(fā)展的前沿,好比先長大的孩子。
歐洲走出中世紀的標志是對人的反省。當人們擺脫神的束縛,重新認識人時,他們發(fā)現人是有私欲的,而掌管權力的人需要限制私欲。否則,利用權力滿足私欲是社會的災難。因此,他們積極尋找限制私欲的方法。經過艱苦的思考,盧梭終于提出系統(tǒng)的社會體制問題。這是今天歐洲各國構建國家體系的理論標準。
從明白理論到成為現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歐洲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的革命、流血、戰(zhàn)爭,是最好的例證。二十世紀,解決了國家體制問題的歐洲開始發(fā)展經濟:掠奪市場,掠奪資源,戰(zhàn)爭爆發(fā)……直到二戰(zhàn)結束,歐洲似乎才開始平靜。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推動人類進步的因素除了政治之外,一個是科學,一個是對人的認識。
例如,一戰(zhàn)期間,英國人發(fā)現,城市兵和農村兵有很大差別,引起了學者的興趣,然后才有了智商的理論。二戰(zhàn)期間,美國人首次把智商測定引進軍隊。關于智商的具體問題我們不在此敘述。但是二戰(zhàn)之后,這些理論被應用于義務教育。從二十世紀初的弗洛伊德,到后來的榮格,再后來的很多心理學和從心理學衍生出來的精神分析等理論,為西方世界認識人類自身提供了理論依據。今天,美國和歐洲的大學里,心理學是必修的一門課。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濟的發(fā)展讓人們重新思考智商問題。一個人僅有智商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情感交流。情商概念誕生了。
如果能夠理解人類在這三百年里對自身的認識過程,能夠理解這期間的理論問題,看懂馬利克很容易。馬利克,或者說今天所有世界級的大師,他們一定是人類所有文明的集大成者,或者說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把人類文明重新應用于最新領域。與歐美國家相比較,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所謂:“發(fā)展中”的含義是什么?
中國對于人性的反思還沒有開始,還處于相信神的狀態(tài)。相信神是所有人類走過的共同道路,就像四歲之前的孩子喜歡童話,相信圣誕老人。但是,人不能永遠活在童話的世界里。人要長大,要理性。因為缺乏理性,所以無法作科學探討。沒有對科學的理解就沒有對標準的認識,沒有標準就沒有規(guī)則。如果有規(guī)則只是長官的規(guī)則,順應權力就成了很多人的無奈選擇。順應無需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還有什么活力?沒有活力的一群人,挨打,挨罵是必然的結果。每個人都希望做順民,希望領導偉大到可以抵御一切。這也可以看得出,國人把希望寄予家長,而非自己。當公民沒有做主人的意愿時,就別抱怨別人沒有拿你當主人看。當你挨打時希望家長幫忙,那你就準備好哪天遭家長打。
中國古人,對人性的反思毫不遜色于西方??上У氖?,中國反思的結果是約束了民眾。當民眾都是圣人的時候,皇帝們盡可以穩(wěn)坐金鑾殿里耍流氓了。對于人性的反思,中國人是持二元標準的。民眾們需要反思自己的私欲,因為是草民?;实蹅兪巧竦膬鹤?,所作所為都是替天行道。寄希望于圣人的問世來拯救民眾,似乎依然是很多國人的夢。我們需要重讀《簡愛》,重讀“當我們繞過墳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平等,是現代社會最需要構建的基礎地基。
現代企業(yè)如同一個王國。西方現代企業(yè)里權力層在理解人性之后反思自己,是現代西方管理的核心。翻開馬利克的著作你可以看到:“下屬的錯誤就是上司的錯誤,至少在組織外部和高層看來是這樣的。上司的錯誤只是上司本人的錯誤。下屬的成功只是下屬本人的成功?!睂Ρ冗@樣的觀念,中國的權力層,從政府,企業(yè)到家長,哪個層面有勇氣做這樣的反思?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們開始引進西方管理學理念。1997年我從歐洲回來,曾多次講,中國不需要管理學,需要反思人性。如果沒有對人性的充分認識,命令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管理學只是一個名詞而已。馬利克的管理學是建立在對人性的反思之上的。我們呢?國家的問題是民眾的愚昧。企業(yè)的失敗是員工的懶惰。成績的不理想是學生的不努力。所有問題都是下屬的問題。怎樣迎合領導?怎樣保住職位?很多所謂成功經典心靈雞湯無非是厚黑的翻版,但都冠以了管理的美名。就像馬利克說的,“沒有任何一個其他領域能夠像管理學這樣容忍大量的垃圾肆意橫行而毫無反對的聲音?!?/p>
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家之治,到一企之治到一國之治,管理學對于我們而言,更多的時候是舊倫理的新鞋子。馬利克的管理方法對于我們來講其實是很超前的。按我的話,還在用柴草燒火做飯的年代沒有必要擔心煤氣罐爆炸。但是我們要學習馬利克,我們需要通過馬利克研究西方現代管理思想,進而尋找中國進步的階梯。
馬利克的著作凝結了歐洲二百年來人類反思自我的經驗。感謝編輯們的眼光高遠,當然也惋惜于他們無奈中國的現實。無論多美麗的腳,都要被纏裹。帶著鐐銬的舞蹈,構成了這個時代的風景。長大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不管多痛苦,我們一定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