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伴兒叫章寶琛,比我大兩歲,也是滿人,我習(xí)慣地叫她姐姐。
自從結(jié)婚后,妻子就面臨著生活的艱辛,沒有任何埋怨和牢騷,她自己省吃儉用,不但要把一家日常的開銷都計劃好,還要為我留下特殊的需要:買書和一些我特別喜歡又不是太貴的書畫。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我母親和姑姑在1957年相繼病倒,重病的母親和姑姑幾乎就靠我妻子一個人來照顧,累活兒臟活兒、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終發(fā)喪,才稍微松了一口氣。我無以為報,只有請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給她磕一個頭。
在“文化大革命”隨時可能引火燒身的情況下,一般人惟恐避之不及,能燒的燒,能毀的毀,但她卻把我的大部分手稿都保存了下來。“文化大革命”之后,當(dāng)我打開箱底,重新見到那些底稿時,真有劫后重逢之感。要不是我妻子的勇敢,我這些舊作早就化為灰燼了。在她生前我們一路攙扶著經(jīng)歷了四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不幸的是我老伴兒身體不好,沒能和我一起挺過漫漫長夜。她在1971年患嚴(yán)重的黃疸性肝炎,幾乎病死。到了1975年舊病復(fù)發(fā),我急忙把她再次送到北大醫(yī)院。那時我正在中華書局點校《二十四史》,中華書局當(dāng)時位于燈市西口,與北大醫(yī)院相距不遠(yuǎn),我白天請了一個看護(hù),晚上就在她病床邊搭幾把椅子,睡在她旁邊,直到第二天早上看護(hù)來接班,就這樣一直熬了三個多月。
她撒手人寰后,我經(jīng)常徹夜難眠。當(dāng)年我和妻子曾戲言如果一人死后另一人會怎樣,她說如果她先死,剩下我一人,我一定會在大家的攛掇下娶一個后老伴兒的,我說決不會。果然寶琛逝世后,周圍的好心人,包括我的親屬都勸我再找一個后老伴兒。還有自告奮勇,自薦枕席的,其犧牲精神令我感動,但我寧愿一個人。也許正應(yīng)了元稹的兩句詩:“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p>
(選自啟功口述回憶錄,題目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