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童話故事、武俠小說或美國大片里,“壞人”的對立面是什么?好人?錯,是英雄!盡管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磨難,但英雄們本性純良,嫉惡如仇,膽識過人,品格超群,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救苦救難乃至拯救世界。
而每年2月,中央電視臺都會播出一檔堪稱“催淚彈”的晚會——“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那些“感動中國人物”雖然沒有故事里的英雄那么傳奇,卻也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
向英雄致敬!
但是我們呢?沒什么機會做英雄可能也不太有能力做英雄的我們,是不是只能做“背景板”?
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作小惡,多行小善,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一個“普通的好人”應有的AB面。
面: 小惡也是惡,我不作!
善的反義詞是惡??峙潞苌贂腥顺姓J自己是“惡人”,大奸大惡之人在世界上也的確屬于“一小撮”,但可能許許多多“平凡善良”的普通人都會在某種習慣、利益、壓力的驅使下,一念之差,做出一些不那么善良的事。“勿以惡小而為之”,不對這些“小的惡”視而不見,不拿“別人也這么干”來為自己開脫,畢竟小惡也是惡,要懂得,“不作惡”正是成為一個好人的起點。
懺悔
講述人:謝江軒
去年暑假,我參與了一起“網(wǎng)絡暴力事件”。
起因很簡單,一個韓國明星權志龍的狂熱粉絲在網(wǎng)上用侮辱性的語言貶低足球明星,說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比不上權志龍。很快,憤怒的球迷們發(fā)起了“爆吧”行動,還進行了“人肉搜索”,把這個粉絲的姓名、身份、地址、電話、家人,等等——“人肉”了出來……
說實話,我平時并不關心足球,也無所謂權志龍和足球明星誰更重要,但依然抱著“玩玩看”“反正不多我一個”的心態(tài)參與其中,對該狂熱粉絲以及權志龍肆意諷刺、嘲弄,當一個個貼吧被我們“攻陷”,心里只覺得“好爽”!
但后來才知道,這位狂熱粉絲原來只是個初中女生,被“人肉”之后,鋪天蓋地的騷擾電話、辱罵短信使她不堪重負,校長和班主任都找她談話,母親氣得心臟病發(fā)作住進了醫(yī)院……我不知道,這件事對她的成長有多大影響,但我知道,雖然她有錯,但龐大的聲討者隊伍中絕不乏像我這樣的參與者,“義憤填膺”的表面之下其實能有多少“正義感”?只是許多自以為微不足道的“小惡”,匯流成一場惡意的狂歡,幾乎毀了一個人的生活。
我搶了別人的飯
講述人:夏 昀
最近,學校食堂的菜特別美味可口,烤雞柳,炸雞腿,糖醋里脊……在美食的誘惑下,有同學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每天盡早去食堂,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后將餐盤洗干凈,假裝是剛來的,再去窗口打一份。作為參與者之一,我的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但是后來聽說,等每天最后幾個打飯的同學排到的時候已經(jīng)沒菜了。因為我們的飯菜是一份一份的,食堂按學生人頭準備,被我們這些人多吃以后,就總有幾個倒霉的同學吃不上飯了。
“我也只是跟著別人這么做的”,我在心里這樣為自己開脫,于是原本那一絲“有人因我而餓肚子”的內(nèi)疚也淡了許多……現(xiàn)在才意識到,每天這樣一點點的“小惡”,正在把我身上的善良慢慢地帶走,這才是比造成別人挨餓更可怕的!幸好,悔之還不晚!
可能別人會很介意
講述人:肖 楓
惡作劇就是惡,惡在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踐踏別人的自尊上。
我總喜歡在別人背上貼東西,輕則小貼紙,重則“征婚啟事”。我從來不覺得這樣的游戲有什么不妥,直至有一天……我的同桌換成了一個女生,成績一般但很刻苦的那種。有一次我在她背上貼上了“征婚:年齡不限,男女皆可”的條子,并為此洋洋得意。誰知,在被同學告知了真相后,她竟然哭了。
當時我只是驚訝:玩玩而已,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啊,為什么哭成這樣?事后我又是道歉又是賠笑,受了幾個星期的冷臉,才得到原諒。
現(xiàn)在我明白:有些事情你不介意,但可能別人會很介意啊。
扔進泔水桶的碗筷
講述人:吳祚軒
我在食堂吃完飯,走到倒剩飯剩菜的地方。這時,一個學長走過來,把裝著剩飯剩菜的碗,還有勺子、筷子和垃圾一并直接扔進泔水桶中。我吃驚地看了那個學長一眼,而他就那么若無其事地走了??粗静辉摯阢锼袄锏牟途撸艺嫦氚阉鼈兡贸鰜?,但是又怕臟,又覺得不好意思。最后,一名保潔阿姨走過來,毫不猶豫地將手伸了進去……
我們學校的學生被許多人認為都是高素質(zhì)的,這樣的事,豈不是將杭外的臉都丟盡了嗎?雖然這是一件小事,卻折射出一個人的人品。這位學長是個什么樣的人我不敢妄加評論,但為了圖自己方便,卻帶給每天為我們辛勤服務的保潔阿姨不必要的骯臟和麻煩,這種目中無人、心中更無別人的行為,至少不是良善的。
一只新籃球
講述人:高 遠
班里的舊籃球破了之后,大家很久沒打球了。一日,我在教室外的矮樹叢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新的球,想把它據(jù)為己有,但為了減輕我對自己霸占行徑的愧疚感,我讓它在原位“晾”了三天,發(fā)現(xiàn)沒人認領我才拿的。小伙伴們又能一塊兒打球了!
但幾天后的一節(jié)體育課上,一個高三的同學跑來問我球是不是借的。我說,球是我自己的。他說前幾天借球給一個高二的同學,結果弄丟了,球的型號和我手上的一模一樣?!澳悄闳フ医枨虻耐瑢W賠嘛?!蔽夜首麈?zhèn)定地給他出主意。他“哦”了一聲,若有所思地走開了。
我轉過身來,已是一身冷汗。意識到我不僅拿了人家的東西,還嫁禍于人,我不敢想象那兩個同學之間會有怎樣的不愉快。
投籃的手感差極了,球一直不往我想讓它去的地方跑。最后還是沒膽量承認錯誤,我決定躲避——把球扔在球場一邊,然后頭也不回地跑開。我沒再見過那個球,但是我心中的樹叢里,那只籃球又新又顯眼,一直揮之不去……
面: 小善并不小,它給予我力量!
沒錯,“小的惡”很小,但也不小,如果任由它積累、聚集起來,無論對我們的心靈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會產(chǎn)生足夠大的破壞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首先努力“不作惡”,在這個基礎上,學會把散發(fā)善的正能量變成一種習慣。
熱心公益的大慈善家是正能量,“感動中國”的大好人是正能量,但同時,請別忘記“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千千萬萬普通人細微平常的“舉手之勞”,所有微不足道的“小的善”,匯聚起來便是浩浩蕩蕩的正能量。
“大家都這么做”
講述人:藍小星
西方有一句諺語:沒有一滴雨認為是自己造成了洪災。聽慣了這樣的抱怨:現(xiàn)在的人啊如何如何,現(xiàn)在的社會啊如何如何……可是似乎沒有人認為這跟自己有什么關系。
我家住在農(nóng)村,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院子里多了好幾盆花。我問奶奶是從哪里買來的,她樂呵呵地說,不是買的,是從路邊“撿”來的。路邊怎么能撿到花,何況還是好幾盆?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村子邊上新修的馬路搞綠化,隔離帶上種上了花木,但是當晚就被村里的鄉(xiāng)親們紛紛“請”回自家了。我不滿地說:“怎么可以這樣?。?!”奶奶不以為意地說:“有什么關系,大家都這樣做的?!?/p>
我還清楚地記得,曾有一個毛賊到村里來行竊,被抓住后被十幾個村民團團圍住,打得死去活來,還有人居然在聽聞消息后從村東頭跑到村西頭來打小偷。更別提著名的“中國式過馬路”了……
該不該哄搶公共財產(chǎn),該不該把一個已經(jīng)無力反抗的人往死里打,該不該闖紅燈……我相信如果拿這些問題單獨去問任何一個人,應該都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吧。但為什么“大家都這么做”的時候,就可以錯得那么理直氣壯?這大概也是小惡雖小,一旦匯成洪流卻變得可悲又可怕的原因吧。
懲罰
講述人:朱慧丹
寢室里有個同學每天晚上煲電話粥,天天擾人清夢。跟她說了幾次,她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大家的脾氣上來了。
那天,我們“恰巧”看見她的幾床棉被放在床底下,于是“突發(fā)奇想”,幾個人出去把風,剩下的人把她的被子、衣服什么的全都扯出來扔在地上,感覺不過癮,又用腳在上面亂踩一通,然后一起匆匆跑出寢室,去操場閑逛了一圈。
回到寢室時,她已經(jīng)回來了。我們故作吃驚狀地看著滿地狼藉,她欲哭無淚的樣子,讓我在心里暗爽了一把。
不過她好像隱約猜到了什么。由于那天棉被被毀,她跑去別的寢室睡,臨走時輕輕說了聲“對不起”。我忽然覺得很難受,好像不是她,而是我自己受到了懲罰。
只是多說了兩句話
講述人:陳軼軒
那天放學,走到校門外的時候,我見到一位我們班同學的家長,他并不認識我,但我已經(jīng)見過他好幾次了。他東張西望,似乎有些焦急。我突然想起那個同學今天為了準備學校的活動留了下來,想必他忘了跟家長說。我走上前去,說:“叔叔,你是在等某某某嗎?”他驚喜地說:“是啊,你是他同學嗎?他現(xiàn)在在哪兒???”我把事情告訴了他,他松了口氣,說:“那就好,謝謝你啊。”
只是因為多說了兩句話,之后的每一天,他看到我都會和我打招呼,我的那位同學也和我成了好朋友。
怎么遞剪刀
講述人:范思遠
爸爸每次把剪刀遞給我的時候,都會把剪刀的把手對著我。當我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的時候,覺得好奇,便跑去問他為什么。他皺著眉頭回憶了一番,然后笑著說:“有嗎?可能是習慣吧?!庇谑俏冶惆醋约旱南敕?,把它理解為“方便”。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篇文章,忽然明白了:當我接過剪刀把手的同時,握在爸爸手里的是刀刃,沖著爸爸的是刀尖。他是把方便和安全給予了別人,把潛在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你知道怎么遞剪刀嗎?我已經(jīng)學會了,我會學著將這小小的善,帶著濃濃的愛,一直傳遞下去。
“別急,我等著”
講述人:孫 婧
如今的小區(qū),每幢樓都有防盜門,要進樓門先要掏鑰匙開鎖,不免耗費時間。剛踏進樓內(nèi)打開電梯,如果這時后面恰巧有人在開防盜門,你等還是不等?
爹媽一向不太愿意等,除非是極相熟的怕面子上過不去,否則總當沒看到,徑直關門走人。據(jù)我觀察,大多數(shù)人也是來去匆匆,唯恐自己被多耽擱一分鐘。
有一次我回家,在防盜門前找鑰匙摸索了半天,此時瞥見樓內(nèi)的電梯門一直開著,我們樓上的那個七八歲樣子的小姑娘站在里面。顯然她是在等我。我心一慌,手一抖,又過好久才成功開鎖。進了電梯,小姑娘沖我笑了笑,說了句:“別急,我等著呢?!?/p>
等,還是不等?我知道我該怎么做了。
肩膀與微笑
講述人:安 琳
妹妹的學校離我的學校有點遠,我要乘30多分鐘的車去接她。經(jīng)過一天的學習,我不免有些疲憊,坐在車上不知不覺睡著了?!靶∶妹茫 蔽冶惑@醒了,揉揉眼睛,是旁邊的中年大叔,我竟然靠在他的肩膀上……他又說了一句:“我要下車了,所以提醒你一下啊,免得你摔著?!蔽襾聿患罢f一聲“謝謝”,他已經(jīng)下車了。
又一次去接妹妹,坐在我旁邊的小女孩似乎睡著了,不一會,她失去平衡,自然地靠在我的肩膀上。我不想吵醒她,于是就直直地坐著不動,不一會兒,肩膀、脖子和腰都開始感到酸痛。我現(xiàn)在明白那個大叔的感受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該下車了。我叫了一聲“小妹妹”,她醒了過來?!拔乙萝嚵?,所以提醒你一下,免得你摔著?!蔽覄傄萝嚕s上了她的一句“謝謝”。我一扭頭,看到她正對我微笑著。
一句話的溫暖
講述人:王靖怡
早上去借公共自行車,遇到一個年紀蠻大的老奶奶來還車。當我還在觀察哪輛車完好無損時,聽見一個溫和如春雨般的聲音,一抬頭,看見老奶奶笑瞇瞇地招呼我過去:“小姑娘,我這輛車還很好的!”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描述,她就像所有小學生作文里那個慈祥的老奶奶留在我心中的印象一樣,有種不真實的溫暖感。
當我騎著車,風吹過發(fā)梢的時候,我笑著,開心得像個得到了糖果的孩子。
垃圾分類也是善
講述人:王沁之
其實做善事不一定要走上社會,在家里就可以做。我所做的,就是在家中仔仔細細對垃圾進行分類。
中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huán)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而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分類處理。垃圾處理場對于垃圾分類回收的要求十分嚴格,為了保證垃圾回收質(zhì)量,必須人工甄別。垃圾場的工作人員是非常辛苦的,如果我們在家就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類包好,丟到相應的垃圾桶里去,他們的工作負擔就會減輕,工作效率就會大大增加,這樣我們也就是做了一大善事哦。
一場小雨的溫暖
講述人:楊一欣
周末,坐在陽臺上翻著書,享受著陽光的溫暖。
抬頭望窗外時,天空竟然掉下幾滴小雨點來。我趕忙跑下樓,抱回了曬太陽的被子。咦,隔壁陳大嬸家的被子還在外面,她家人呢?我要不要幫她呢?我猶豫了。我知道我媽與陳大嬸曾因瑣事起過口角,我們兩家素不往來。怎么辦?馬上要下雨了。時間已不容我再多想,我敲了幾下她家的門并接連喊了幾聲大嬸,但沒人反應??礃幼樱仓荒芟劝阉业谋蛔颖нM來再說了!
晚上,竟然發(fā)生了奇跡。陳大嬸回家知道事情之后登門道謝,還向我母親直夸她有這樣一個好兒子。我母親應和著:沒事,這是舉手之勞。頓時,我的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陳大嬸離開之時,竟然同我媽媽握手道別。
這一場意外的小雨,讓我的心里一直很溫暖。
被人惦念的溫暖
講述人:繆嘉煜
那天是清華大學夏令營結束之日。最后深情地看了一眼美麗的清華園后我便轉身走進了地鐵站,半個多小時順利抵達北京南站。離發(fā)車時間尚早,我掏出手機,看到了一則觸目驚心的新聞:一名北京的清潔工在工作時不幸被雷擊身亡,時間就在約一小時之前……
晚上9點半,終于回到了杭州。這時,一個電話打了進來:“喂?”一聽聲音,是這次夏令營的輔導員。他急切地詢問我是否已經(jīng)平安到家,得到我肯定的答復后,他的聲音明顯輕松許多。原來,就在我離開北京時,北京下起了大暴雨,大部分小伙伴們都滯留在京,輔導員不放心我們,于是挨個地打電話確認營員們的安全。那一瞬間,我發(fā)現(xiàn),原來被人惦念是多么溫暖……
多為別人想一想
講述人:陳國俊
有一次,我去圖書館看書,對面是個空位子。不久,一個中年人走了過來,在我對面停了下來,小心翼翼地拉開椅子,輕手輕腳地坐了下來,生怕碰到桌子而發(fā)出太大的響聲。我當時便覺得這個人真會為他人著想。他走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做法,輕輕推上椅子,把書放在書架上,還順便理了理那排書。這時我才注意到他穿的是一雙皮鞋,走起路來卻幾乎沒有什么聲響,而邊上穿著運動鞋的人卻隨意地邁著步子,發(fā)出“啪嗒啪嗒”的聲音。
所謂“素質(zhì)”,可能歸根到底就是愿不愿意多為別人想一想吧。這個普通的中年人,用他充滿善意的舉動,在我的心里埋下一顆美好的種子。
陽光下,細數(shù)著這些小的善,說著說著,心變得柔軟,眼睛變得明亮,雙手變得溫暖,浮華和喧囂不經(jīng)意間慢慢遠去。這些不經(jīng)意間包圍著我們的善與愛,潤物細無聲地讓人安靜下來。愛,就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里;善,是自動流淌而出的暖意;美,只是等待著你的發(fā)現(xiàn)。
愿不愿意,和我們一起,共同發(fā)現(xiàn)身邊點點滴滴的美好,用短短的文字,記錄小小的善。
3月,“第三屆善文化微散文大賽”即將登場,傳播善文化,弘揚正能量,讓我們一起因善而美麗。大賽詳情,敬請關注銳角網(wǎng)(www.ray-joy.com)或關注@新浪浙江。期待你的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