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芳
摘要:總結1例先天性新生兒乳糜胸護理要點 維持患兒有效的呼吸,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加強抗感染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 做好飲食及基礎護理,防治并發(fā)癥。
關鍵詞:新生兒;先天性乳糜胸;護理與管理
乳糜胸是由于淋巴液(呈乳糜樣)漏入胸腔引起,又稱淋巴胸。本病的發(fā)病率約為0.1%~0.5%,男嬰發(fā)病為女嬰的2倍,多見于右側[1]。開院以來我科新生兒室于2013年5月收治第1例先天性新生兒乳糜胸患兒。本病例患兒系淋巴系統(tǒng)先天性發(fā)育結構異常,胸導管缺如或胚胎期胸導管的連接部分未能很好完成,致胸導管狹窄梗阻,淋巴管廣泛擴張和破裂,乳糜液從淋巴管溢出而致乳糜胸[1]。本病例臨床較少見,在同仁們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兒好轉出院?,F將臨床護理總結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兒,男,30min,系孕35w 05-13 23:00順產出生,生后Apgar評分3、5、8分,全身水腫明顯,出生時無自主呼吸,予氣管插管、氣囊加壓給氧等,復蘇后自主呼吸仍弱。母孕期多次B超提示羊水過多,孕期尿路有感染史。入院查體:T35.2℃ P120次/ min R50次/min,早產兒貌,反應差,呼吸欠規(guī)則,全身皮膚水腫,頭形正常,前囟平軟,雙肺呼吸運動度弱、呼吸音低,心音尚有力,律齊,腹脹,肝脾未及腫大。四肢肌張力弱,原始反射存在,查血氣分析PCO2,57mmHg,ABE,-23.5mmol/L,PH,6.94,PO2,46mmHg。血常規(guī):紅細胞壓積,48.5L/L,Hb,164g/L,RBC,4.05×1012/L WBC,25.26×109/L。床邊B超示胸腔積液;床邊胸片示胸腔積液伴雙肺膨脹不全。肝功能示:白蛋白15.9g/L球蛋白14.6g/L 總蛋白30.5g/L.入院后予呼吸機輔助呼吸8d,胸腔穿刺加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引流出淡黃色澄清液體,胸水檢查示:李凡他試驗,陰性,凝塊,未見,有核細胞計數 200×106/L予抗感染,白蛋白、血漿及靜脈營養(yǎng)支持,間斷使用速尿、甘露醇,禁食治療。05~20胸腔閉式引流未見明顯液體流出,復查B超胸腔未見明顯積液,胸片示肺部基本復張,遂行夾管05-21予開奶,吃奶后第5d 05-26患兒呼吸困難再次加重,胸部B超示左側胸腔積液,予穿刺見乳白色液體,胸水常規(guī)示 李凡他試驗 陽性 確診為新生兒乳糜胸,再次行左側胸腔閉式引流,禁食,補充營養(yǎng)支持,06-08患兒呼吸不規(guī)則,可見吸氣三凹征,左側胸廓稍隆起,左肺叩診鼓音,左肺呼吸音低。復查胸片示左側氣胸,左肺壓縮約40%~50%重新穿刺置管排氣引流,呼吸困難緩解。患兒經再次閉式引流后,呼吸平穩(wěn),予好轉出院。
2 護理
2.1呼吸的管理
2.1.1及時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使患兒頭胸部抬高30°以減輕胸水壓迫,減輕呼吸困難。
2.1.2根據患兒呼吸困難嚴重程度、血氣分析結果進行合理氧療。有二氧化碳瀦留的缺氧者(Ⅰ型呼吸衰竭)于低濃度(<35%)持續(xù)低流量(1~2L/min)氧療;無二氧化碳瀦留的缺氧(Ⅱ型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于較高濃度(>35%)氧療;如需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40%)才能維持PaO2穩(wěn)定時,應考慮采用機械輔助呼吸。
1.3密切觀察氧療效果 觀察患兒呼吸狀態(tài)、節(jié)律、有無呼吸暫停、心率變化、組織灌注、皮膚顏色和精神狀態(tài)等。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及血氣分析等。
1.4遵醫(yī)囑按時應用抗生素,患兒分泌物多且粘稠不宜咳出時予以霧化吸入和濕化,加強翻身拍背,必要時機械吸引。
2 胸腔閉式引流的管理
2.1胸腔閉式引流術前配合 準備用物:急救藥品、搶救車、吸引器、胸腔穿刺包、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等。于輻射臺上安置患兒仰臥位,固定肩臀部。
2.2胸腔閉式引流術中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精神反應、面色、呼吸,注意抽液不可過多過快,若發(fā)現患兒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立即停止操作,并予以對癥處理,防止發(fā)生胸膜反應,隨時做好搶救準備。
2.3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
2.3.1保持裝置的密閉,嚴防空氣進入。
2.3.2嚴格無菌操作,每周兩次更換術處敷料,更換一次性引流裝置,1次/w,保持裝置無菌,防止逆行感染。
2.3.3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滑脫、受壓、折疊,定時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保持通暢。
2.3.4因乳糜液凝固性較高,胸腔閉式引流裝置接負壓裝置持續(xù)低負壓(-0.5~1.0kpa)吸引[2]。
2.3.5觀察和記錄 觀察胸瓶內長管中水柱波動情況;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并準確記錄。如引流量突然過多或過少,及時查看尋找原因,是否引流管堵塞,并匯報醫(yī)生解決。
2.3.6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注意有無突然煩躁不安、發(fā)紺、氣促等癥狀,警惕氣胸的發(fā)生。
2.3.7引流管拔管的護理 當患兒呼吸窘迫消失,胸腔導管無氣體溢出,或引流量明顯減少,24h內引流液<50ml,X線胸片示肺膨脹良好可停止負壓吸引并夾管,6~12h后仍無漏氣征象,可以拔管。拔管后保持術處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污染潮濕,及時通知醫(yī)生更換。
3 飲食及營養(yǎng)支持管理
3.1大量乳糜胸使肺受壓,肺活量減低,縱膈移位,產生一系列呼吸、循環(huán)和代謝功能紊亂[1]。多數學者主張乳糜胸患者應禁食,禁食可直接阻斷腸道吸收乳糜顆粒,間接使腸道對乳糜顆粒的吸收減少,從而減少乳糜液的產生[3]。因此,一旦確診立即禁食。
3.2在禁食期間行全胃腸外營養(yǎng)(TPN)治療,使用營養(yǎng)液包括20%脂肪乳,18小兒氨基酸,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等,供給熱量,維持患兒營養(yǎng)需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間斷使用血漿、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補液過程中應使用微量bang24h勻速輸入,以免血糖過高過低。施行TPN時以外周靜脈為好,以防止中心置管后繼發(fā)上肢靜脈血栓形成,加重乳糜胸[4]。必須有計劃地使用外周血管,采用靜脈留置方法,避免反復靜脈穿刺,有效保護靜脈,減少對患兒疼痛刺激,輸液中加強巡視,嚴防液體外滲,如有靜脈炎發(fā)生,局部涂抹消炎止痛膏。
3.3 胸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輸送腸道吸收、合成的脂類營養(yǎng)物質,食入脂肪食物可使淋巴流動增加10倍,低脂可以減少乳糜液的生成量,利于胸導管破口的修復[5];中鏈甘油三酯繞過胸導管直接進入門靜脈,可減少乳糜液的產生[6],待胸腔閉式引流減少并禁食1~2w后,可經口進食少量中鏈甘油三酯配方奶粉或脫脂奶,吃奶后注意觀察引流液有無增加。
4 基礎護理管理
4.1保持病室環(huán)境溫度22℃~24℃濕度55%~56%,每天地面濕式打掃,床旁濕式檫拭,空氣負離子凈化3次,接觸患者前后做好手衛(wèi)生。
4.2保持患兒全身皮膚清潔干燥,每天溫水擦浴,尤其注意腋下、頸部、耳后、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做好眼、口腔、臍部、臀部護理,注意觀察有無眼分泌物、鵝口瘡、皮疹、黃疸及臍炎等,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
4.3安置患兒于新生兒輻射臺,保持中性溫度36.5℃~37.5℃
4.4患兒全身水腫時,保持床單元清潔干燥平整,一旦污染,及時更換;注意受壓部位,定時翻身更換體位,動作輕柔,避免拖拉;注意觀察水腫消長情況,記錄尿量、體重等;使用脫水利尿劑時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
5 并發(fā)癥的防治管理
5.1患兒由于乳糜液中大量T淋巴細胞的丟失,使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極易發(fā)生感染[7]。此患兒為早產兒,生后有呼吸機輔助呼吸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低蛋白血癥,更易并發(fā)感染。臨床中我們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加強支持治療,并遵醫(yī)囑按時使用有效抗生素。
5.2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監(jiān)測生命體征,做好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若患兒突然出現煩躁,紫紺,氣促,警惕氣胸發(fā)生,若胸廓隆起,肺部叩診鼓音,聽診呼吸音低,及時匯報醫(yī)生處理,同時避免患兒哭鬧,盡量保持安靜。
5.3大量乳糜喪失可產生呼吸機能不全、循環(huán)血量不足,應密切觀察有無呼吸急促、煩躁、皮膚濕冷、心率加快等休克早期癥狀,有無激惹抽搐、腦性尖叫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8]。及時補充液體,保證循環(huán)血量,根據病情使用鎮(zhèn)靜劑。
6 小結
由于乳糜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水及電解質,極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電解質紊亂,病情遷延而引起嚴重呼吸、代謝、營養(yǎng)和免疫功能障礙,從而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9],且乳糜胸的病死率可高達50%[10]。維持患兒有效呼吸、做好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加強營養(yǎng)支持、及時控制感染、積極防治并發(fā)癥,做好患兒的全面的管理,是新生兒乳糜胸治療的關鍵。通過此病例,總結了臨床工作護理要點,與同仁們一起分享,以更好地應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
參考文獻:
[1]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411-412.
[2]俞娟,廖愛琴,項偉菊.14例新生兒先天性乳糜胸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5):519-520.
[3]Beghetti M, La Scala G, Belli D, et al.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hylothorax[J].J Pediatr,2000,136(5):653-658.
[4]黃玫.新生兒先天性乳糜胸五例[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04,11(6):389.
[5]陳曉春,黃淳淳.1例新生兒先天性乳糜胸管治失誤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0B):50-51.
[6]揚春芳,陸達林.新生兒乳糜胸[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6):370-372.
[7]williams MS, Josephson KD. Unusual autosomal recessively mphatic anomalies in to unrelated Amishfamilies[J].Am J Med Gene,1997,73(3):286-289.
[8]孫獻梅,劉惠娟.新生兒乳糜胸的護理要點[J].山東醫(yī)藥,2004,44(35):67.
[9]平鸚,王崇偉.全腸外營養(yǎng)聯合生長抑素治療新生兒先天性乳糜胸[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9,16(6):366-367.
[10]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4-266.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