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詠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總結分析12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護理經(jīng)驗。結果 護理指導貫穿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始終,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結論 通過臨床護理指導可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堅持科學地、系統(tǒng)的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糖尿??;護理;臨床護理;對策
我們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指導,效果滿意,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為2010年8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58例,女66例;年齡60~85歲;病程1~30年??崭寡牵?0.84-3.61)mmol/L,餐后血糖(16.6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颊呖杀憩F(xiàn)為多尿、煩渴、多飲、體重下降;善飲、多食;消瘦、疲乏;皮膚瘙癢;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減退、陽痿不育、月經(jīng)失調、視力模糊等。 并發(fā)癥: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神經(jīng)病變、眼部病變、皮膚病變、感染等。
2 護理
2.1心理護理 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多,往往因病程長,用藥多而出現(xiàn)憂慮、抑郁心理,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所以對老年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故護理人員要理解、關心患者,多與患者交談,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開導,多講解一些治療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1]。
2.2飲食護理
2.2.1患者對糖尿病及食療存在認識不足 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對糖尿病及食療認識不足分別占了77.4%和81.5%,這種對疾病及治療手段的認識缺陷則是束博其依從性及影響療效的根本因素。故對該類患者的護理工作中,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尤為重要,使患者樹立"三分病七分養(yǎng)"的觀念,并付之實踐[2]。
2.2.2患者堅持治療的依從性差 其中對食療治療方式的懷疑態(tài)度(69.6%)以及對療效的不滿意(52.4%)是造成依從性下降,不能長期堅持治療的重要因素,故在治療過程中可進行正面、積極的鼓勵以增強其信心;同時,采取擴大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家屬對食療的理解和支持,使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年患者提高認識,監(jiān)督其積極配合治療[3]。
2.3運動指導 運動療法能促進糖的氧化利用,增強末梢組織特別是肌肉對胰島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使肥胖患者的體重降低,對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應要求患者堅持長期而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采取的鍛煉形式應為需氧活動,如步行、騎自行車、健身操及家務勞動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定時、定量。
2.4藥物指導及護理
2.4.1降糖藥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數(shù)為Ⅱ型糖尿病,常給予口服降糖藥治療,護理人員應準確掌握各類藥物的藥理及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劑量數(shù)據(jù)、毒副作用及過敏反應,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經(jīng)飲食控制無效的肥胖患者及飲食控制加磺脲類降糖藥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選用雙胍類藥物治療。
2.4.2胰島素 胰島素不能冷凍,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不宜<2℃或.>30℃)及劇烈晃動,注射前1h自冰箱內(nèi)取出。普通胰島素于餐前30min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早餐前1h注射。長、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短效胰島素(普通胰島素),再抽長效胰島素(魚精蛋白鋅胰島素),以免長效混入短效內(nèi)影響普通胰島素的速效作用。注射部位應選皮膚松軟處,如上臂外側、臀部、大腿前及外側、腰部、腹部,且要按順序輪流選擇,每次注射要離開上次注射處至少3cm,重復注射部位要間隔8w以上,以防止皮下組織萎縮或增生、皮下硬結、局部紅腫等反應,影響胰島素的吸收。給患者講注射胰島素的正確方法,并講解胰島素和各種降糖藥的藥理作用、副反應及注意事項。一般要求每2~3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況,并及時調整用藥劑量[4]。
2.5皮膚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及血液內(nèi)含糖量較正常人高,細菌繁殖力強;機體形成抗體能力較正常人低,且白細胞殺菌力與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現(xiàn)皮膚瘙癢與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復。注意指導患者勤洗澡、勤更換衣物,用溫和的洗浴用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每天以溫水洗腳,以柔軟淺色毛巾擦干,同時檢查足部是否有破損,及時治療。注意檢查和保護皮膚的完整性,減少或去除因小傷 口未及時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時翻身,按摩皮膚受壓部位,預防褥瘡發(fā)生。
2.6一般護理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潔,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膚、會陰部的清潔。少去公共場所,戒煙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飲食衛(wèi)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導患者學會尿糖定性測定,有便攜式血糖測定儀者向患者說明并演示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同時讓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測定的結果意義。
2.7病情監(jiān)測 ①定期為患者做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試驗室檢查。②定期注意觀察患者的體征。③進行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④密切檢查患者的軀體如足部的溫度,色澤,彈性等,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總之,護理指導貫穿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始終,通過臨床護理指導可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堅持科學地、系統(tǒng)地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玉順,李明.門診老年患者心理護理探討[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08,4.
[2]譚艷梅.淺談糖尿病患者的中醫(yī)飲食護理[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8,29(8).
[3]許永霞.心理行為干預對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0)3513-3514.
[4]于翠鳳.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