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容
摘要:目的 探討脊柱側彎矯正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 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方法 均于全麻下行手術治療,護士給予個性化、系統(tǒng)化圍術期護理,術前對每位患者行全面評估,按照評估結果制定心肺功能及肌力練習方案、督促指導患者進行鍛煉,術后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積極防治各種并發(fā)癥、加強康復訓練。結果 本組患者經精心圍術期護理,病情得到控制,矯形效果滿意,術后康復良好。結論 強直性脊柱側彎矯正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至關重要。
關鍵詞:脊柱側彎;矯正;護理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偏離中線 ,形成向左或向右彎曲 ,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畸形[1-3]。
1 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患者對自己的畸形有心理壓力,非??释艿玫嚼硐胫委煟m正自己的缺陷。通過詳細的入院教育,與患者親切友好的交談,巡視病房時熱情問候,消除患者緊張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1.2臥位的護理 脊柱側彎矯正手術的患者,術后2w內需絕對臥床,需護理人員翻身。因此,要求患者術前練習床上臥位進食及大小便,這對手術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1.3心肺功能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循序漸進的呼吸功能訓練。訓練方法:每日晨起堅持做 30min,深呼吸及擴胸運動或指導患者做呼吸體操,使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交替使用,督促患者進行吹氣球練習3次/d。
1.4術前皮膚準備 此手術剝離范圍較大,手術切口較長,預防感染尤其重要。本例患者術前 3d備皮、消毒、無菌巾包扎,范圍上自頸椎,下至臀裂,左右過腋中線。背部皮膚因脊柱側彎,凸凹不平,備皮時應防止劃破皮膚,以防術后感染[4]。
2 術后護理
2.1術后臥位 患者術后回病房搬動時要動作一致,保持水平仰臥位。術后翻身直接關系到手術成敗,翻身時須由護士親自操作,最好 2人同時進行動作要協(xié)調,保持脊柱在一條水平線上,避免脊柱旋、曲,以免引起折棒。翻身后患者的背、腰、腋下放軟枕,以便臥位舒適。
2.2按全麻術后護理常規(guī)專人護理 未清醒前給氧氣吸入,使患者盡快清醒。在患者即將清醒時出現(xiàn)躁動,此時應加強監(jiān)護,防止躁動引起折棒或鋼板斷裂,必要時給予安定10mg肌內注射。
2.3觀察患者下肢感覺及活動情況 患者清醒后立即觀察雙下肢的感覺及活動情況,因矯形過程中脊髓可能被牽拉或因缺血而受損出現(xiàn)神經癥狀,甚至癱瘓,如有嚴重活動障礙、雙下肢麻木、疼痛難忍者,立即通知醫(yī)生。
2.4密切觀察 全麻清醒前,測 1次/30min血壓、脈搏、呼吸,測體溫 1次/4h。注意傷口有無漏血、滲血、滲液,并記錄滲液的量及性質,及時更換敷料,嚴防敷料因滲血滲液浸濕床單引起感染,如滲出血性液較多且稀薄,應考慮是否有硬脊膜破裂及腦脊液流出的可能性,及時通知醫(yī)生,并取頭低腳高臥位。
2.5皮膚護理 保持床單清潔、干燥,整齊無渣屑,無潮濕,每 90~120min翻身 1次,翻身時2人法,軸式翻身,即左側臥 45°→平臥 →右側臥 45°,用軟墊墊好骶尾部、雙足跟等受壓部位。
2.6預防肺部并發(fā)癥 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多數(shù)患者因傷口疼痛不敢咳嗽,且較長時間臥床 ,極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因此,要求護理人員給予輕壓切口,協(xié)助患者咳嗽、排痰,囑患者做深呼吸,增強肺活量,防止受涼,預防肺部感染。
2.7飲食管理 術后患者可進普食,因患者創(chuàng)傷較大,需大量營養(yǎng)來修復傷口,而患者的消化功能不受影響,應給予患者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多纖維飲食。
2.8止痛及排便護理 由于脊柱矯形可牽拉腹肌,使腹肌緊張,患者可出現(xiàn)腹脹,因此護士要經常叩診患者腹部,聽取腸鳴音并詢問排氣情況,腹脹時可給予順時針按摩腹部,熱毛巾濕敷、必要時開塞露納肛、肛管排氣或"1、2、3"溶液灌腸。在飲食方面,護士可結合復查血常規(guī)結果,指導患者進高蛋白、富含鉀、 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解大便使用便盆時要保持脊柱的水平位,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其方法是:患者側臥位,將軟枕墊于軀干部,放好便盆,再協(xié)助平臥于軟枕上即可[5]。
2.9術后康復 護士在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時尤其要注意軀干的制動和保護 在患者康復出院之前,護士要將正確的坐姿、站姿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康復鍛煉內容,講解給患者及家屬并附帶紙質詳情出院。1年內要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防止運動、彎腰、劇烈活動及勞動造成斷棒、鋼絲斷裂。教會患者保持脊柱穩(wěn)定的情況下做一些四肢關節(jié)的活動,定期復查。該例患者未發(fā)生術后不良后果,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6]。
3 結果
本組患者經精心圍術期護理,病情得到控制,矯形效果滿意,術后康復良好。本組 3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嘔吐,給予關閉鎮(zhèn)痛泵及止吐藥物治療后好轉。無一例出現(xiàn)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及內固定物松動等并發(fā)癥,均按時出院,平均住院13d。
參考文獻:
[1]劉忻,陰俊.外科護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32.
[2]何天佐.何氏骨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761.
[3]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 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75.
[4]趙小義,嚴鵬霄,熊雪順,等. 臨床骨外科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432.
[5]李明,楊洪平,倪春鴻,等.馬凡氏綜合征患者脊柱側凸的矯治[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4,14(4) :229-232.
[6]李海峰,阮狄克.馬凡氏綜合征脊柱側凸的研究、進展[J].實用骨科雜志,2007,13(2):89-9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