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肖建華
1 蔬菜的栽培季節(jié)
蔬菜的栽培季節(jié)是指蔬菜從田間直播或幼苗定植開始,到產品收獲完畢所經歷的時間。因育苗一般不占用生產田,故育苗期不計入栽培季節(jié)。
1.1 蔬菜栽培季節(jié)確定的基本原則
1.1.1 露地蔬菜栽培季節(jié)確定的基本原則:露地蔬菜生產是以高產優(yōu)質為主要目的,因此確定栽培季節(jié)時,應將所種植蔬菜的整個栽培期安排在其能適應的溫度季節(jié)里,而將產品器官形成期安排在溫度條件最為適宜的月份里。
1.1.2 設施蔬菜栽培季節(jié)確定的基本原則:設施蔬菜生產是露地蔬菜生產的補充,其生產成本高、栽培難度大,因此,應以高效益為主要目的來安排栽培季節(jié)。具體原則是:將所種植蔬菜的整個栽培安排在其能適應的溫度季節(jié)里,而將產品器官形成期安排在該種蔬菜露地生產淡季或產品供應的淡季里。
1.2 蔬菜栽培季節(jié)確定的基本方法
1.2.1 露地蔬菜栽培季節(jié)的確定方法
1.2.1.1 根據蔬菜的類型確定栽培季節(jié)。耐熱以及喜溫性蔬菜的產品器官形成期要求高溫,故一年當中,在春夏季的栽培效果為最好。喜冷涼的耐寒性蔬菜以及半耐寒性蔬菜的栽培前期,對高溫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強,而產品器官形成期卻喜歡冷涼,故該類蔬菜的最適宜栽培季節(jié)為夏秋季。北方地區(qū)春季栽培時,往往因生產時間短,產量較低,品質也較差。另外品種選擇不當或栽培時間不當時,還容易出現提早抽薹問題。
1.2.1.2 根據市場供應情況確定栽培季。要本著有利于縮小市場供應的淡旺季差異、延長供應期的原則,在確保主要栽培季節(jié)里蔬菜生產的同時,通過選擇合適的蔬菜品種以及栽培方式,在其它季節(jié)里,也安排一定面積的該類蔬菜生產。
1.2.1.3 根據生產條件和生產管理水平確定栽培季節(jié)。如果當地的生產條件較差、管理水平不高,應以主要栽培季節(jié)里的蔬菜生產為主,確保產量;如果當地的生產條件好、管理水平較高,就應適當加大非主要栽培季節(jié)里的蔬菜生產規(guī)模,增加淡季蔬菜的供應,提高栽培效益。
1.2.2 設施蔬菜栽培季節(jié)的確定方法
1.2.2.1 根據設施類型確定栽培季節(jié)。不同設施類型綜合性能不同,其適宜生產的時間是不同的。對于溫度條件好,可周年進行蔬菜生產的加溫溫室以及改良型日光溫室(有區(qū)域限制),其栽培季節(jié)確定比較靈活,可根據生產和供應需要,隨時安排生產;溫度條件稍差的普通日光溫室、塑料拱棚、風障畦等,其栽培期一般僅較露地提早和延后15~40天,栽培季節(jié)安排受限制比較大。
1.2.2.2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栽培季節(jié)。設施蔬菜栽培應避免其主要產品的上市期與露地蔬菜發(fā)生重疊,盡可能地把蔬菜的主要上市時間安排在“十一”國慶節(jié)至翌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期間。
2 蔬菜栽培制度
蔬菜栽培制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土地面積上蔬菜安排布局和茬口接替的制度。它包括輪作、間作、套作、復種及排開播種等,并與合理的施肥、灌溉、土壤耕作和休閑制度相結合。蔬菜栽培制度的主要特點在于廣泛采用間作套種、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光能和土壤肥力利用率,重視輪作倒茬、凍地、曬垡等制度來減輕病蟲害,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
2.1 連作和輪作:連作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xù)或連年栽培同一種作物。連作易造成相同病蟲害的蔓延,產量逐年下降,如黃瓜枯萎病、茄子黃萎病等;連作常使土壤營養(yǎng)元素失調,同時,根系在生育過程中分泌的有機酸及有毒(或有害)物質也不易消除,致使植株生長不良。蔬菜連作危害在設施栽培中尤為突出,已成為設施蔬菜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輪作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按一定年限,輪換栽培幾種親緣關系較遠或性質不同的作物,通稱“換茬”或“倒茬”。輪作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的有效措施。蔬菜輪作設計時,應掌握以下原則:①吸收土壤營養(yǎng)不同、根系深淺不同的蔬菜相互輪作。②互不傳染病蟲害。③改良土壤結構。④注意不同蔬菜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⑤考慮前作物對雜草的抑制作用。
在安排生產時,除掌握以上原則外,還須參照蔬菜品種的特性及其發(fā)病情況等,確定其可否連作或輪作,以及相間隔的年限。如普通白菜、甘藍、花椰菜、芹菜、蔥蒜類等在沒有嚴重發(fā)病地塊上可適當連作,但需增施底肥;馬鈴薯、山藥、黃瓜、辣椒等需間隔2~3年栽培;番茄、大白菜、茄子、甜瓜、豌豆等需間隔3~4年栽培;西瓜需實行6~7年以上的輪作。一般禾本科蔬菜常連作,十字花科、百禾科、傘形科蔬菜也較耐連作,但以輪作為好;茄科、葫蘆科(除南瓜)、豆科、菊科受連作的危害較大。
2.2 間作、套作和混作:兩種或兩種以上蔬菜隔畦、行或株同時有規(guī)則地栽培在同一塊土地上稱間作。如甘藍可與番茄隔畦間作,大蔥與大白菜可隔行間種。將不同蔬菜不規(guī)則地混合種植則稱混作。如播大蒜時撒入菠菜種子。前作蔬菜生育后期在它行間或株間種植后作蔬菜,前后作共生的時間較短稱套作。如黃瓜、番茄架旁可套種芹菜、小白菜等。
正確運用間作、套作、混作技術,可以有效地搶季節(jié)、抓空間,充分利用太陽光能,使地盡共用;也有助于發(fā)揮幾種蔬菜的互利作用,提高它們的抗逆性,從而在有限的土地上,變一收為多收,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主作與間套作之間除了有互助互利的一面外,還有矛盾的一面,因此,實行間套作時,要根據各種蔬菜的特征,選擇互助互利較多的作物品種實行搭配,所以間套作應遵循以下配置原則。①合理搭配蔬菜的種類和品種。根據蔬菜的根系有深有淺、植株有高有矮、葉形有圓有尖、特征有喜陰喜陽、熟期有快有慢等的不同,將它們合理搭配種植,對于間套作田間高度密植,和在土、肥、水、氣、光等方面出現的矛盾,有調節(jié)、緩和的好處。例如,深根的豆類與淺根性綠葉菜搭配;大架番茄、黃瓜與矮型甘藍、矮生菜豆搭配;大蒜、洋蔥的葉直立、橫展小,在其生育前期,便于搭配葉圓、橫展大的菠菜、小白菜;晚熟甘藍的田埂上,便于間套早熟的小蘿卜。這種做法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深一淺、一高一矮、一尖一圓、一晚一早、一陰一陽”。②安排合理的田間群體結構。③采取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④注意兩種作物在肥水、通風等管理中矛盾不能太大。如大棚黃瓜不宜與花椰菜間作。除了菜、菜間套作外,菜、糧及菜、果套作現象也較普遍。如馬鈴薯、洋蔥、大蒜或菜豆套種玉米,秋季再套種大白菜或蘿卜等。
2.3 多次作和重復作: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內連續(xù)栽培多種蔬菜植物,可收獲多次稱為“多次作”或“復種”制度。重復作是在一年的整個生產季節(jié)或一部分生長季節(jié)內連續(xù)多次栽培同一種蔬菜植物,多用于綠葉菜或其它生長期較短的蔬菜,如小白菜、小蘿卜等。我國北方各地的復種,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類型:①二年三熟:夏菜→越冬菜→夏菜。例如,黃瓜→埋頭菠菜→茄子。②一年二熟:北方各地二作區(qū)應用較廣的類型,較典型的是春夏和夏秋兩茬。例如,早番茄、西葫蘆→大白菜。③一年三熟:越冬早春菜→早熟夏菜→秋冬菜。④一年四熟:越冬早春菜→早熟夏菜→早熟秋菜→晚秋菜。⑤一年多熟:越冬早春菜→早春菜→夏菜→速生伏菜→秋冬菜→冬菜。
科學安排茬口就要綜合運用輪作、間作、套作、混作和多次作,配合增施有機肥和曬垡、凍垡等措施,實行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光能、時間和空間,實現高產、優(yōu)質、多種蔬菜的周年均衡生產。
3 蔬菜茬口安排
3.1 蔬菜的季節(jié)利用茬口:①趙冬茬:根據當地冬季寒冷程度,通常選用耐寒和較耐寒的菠菜、芹菜、萵苣、小白菜、大蒜、洋蔥、豌豆等蔬菜。一般秋季露地直播或育苗移栽,成為供應春淡的主要茬口。收獲早的越冬菜是春菜、夏菜的良好前茬;收獲晚的,可間套種植晚熟夏菜等,也可作為伏菜的前茬,或經翻耕曬垡接種秋菜。②春茬:如小白菜、茼蒿、菠菜、芹菜等,也可種植春馬鈴薯和冬季設施育苗、早春定植的耐寒或半耐寒的春白菜、春甘藍、春花椰菜等。一般在早春土壤化凍后即可播種定植,生長期40~60天,采收時正值夏季茄果類、瓜類、豆類大量上市前,過冬菜大量下市后的“小淡季”上市。
③夏茬:指春季終霜后才能露地定植的喜溫蔬菜,是各地的主要季節(jié)茬口,如果菜類等,一般6~7月份大量上市,形成旺季。因此,最好將早、中、晚熟品種排開播種,分期分批上市。④伏茬:是主要用來堵秋淡季的一茬耐熱蔬菜。一般于6~7月份播種或定植,8~9月份供應市場,如夏秋白菜、夏秋蘿卜、莧菜、夏黃瓜、夏甘藍等。⑤秋
冬茬:是一類不耐熱的蔬菜,如大白菜、甘藍類、根菜類及部分喜溫性的果菜類、豆類及綠葉菜,是全年各茬種植面積最大的季節(jié)茬口。一般于立秋前后播種或定植,10~12月供應上市,也是冬春貯藏菜的主要茬口,其后作為越冬菜或凍垡休閑后翌年春季種植早春菜或夏菜。
3.2 蔬菜的土地利用茬口:即土地茬口,指在同一地塊上,全年安排各種蔬菜的茬次。合理的茬口安排,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基本實現了蔬菜的周年均衡生產,但茬口之間也存在互相矛盾的一面,過多地或不適當地調整單一類型,勢必會影響其它類型的比重,造成其它不應有的新的缺菜季節(jié)。所以,必須根據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全面安排,確定茬口的合理比例,以確保蔬菜的周年均衡生產和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