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自星星的你》最熱的時候,我去了趟韓國。最深的印象就是,首爾的女孩子的確特別漂亮。她們不胖不瘦,身材勻稱;鵝蛋小臉,膚色雪白;眼神嫵媚,唇形飽滿……首爾市中心20歲至35歲之間的大多數(shù)女性,都是這種容貌。我也留意過地鐵車廂里50歲以上女性的臉形和外貌,她們與中國人一樣,每個人都各有特點。這說明,美女們美得如此肖似,并不是天生的。
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整容大國,據(jù)說不少家長都會從小給女兒準備一筆整容基金。說實話,我不僅不討厭整容,反而覺得她們挺有犧牲精神的。成為問題的是,一個數(shù)千萬人的社會,怎么千人一面?一旦整個社會的女性普遍都愿意付出高昂的代價來換取美麗,說明容貌比健康等別的東西價值要高出許多。
我只能猜測這個病灶也許與韓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有關。在韓國的歷史上,中國的孔孟儒學有著很大影響,并形成了具有韓國特色的“韓國儒學”。他們傳統(tǒng)的家庭結構是幾代同堂的大家庭,男子被賦予代表、支撐和保護一個家庭的責任,丈夫或父親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一個摩登的現(xiàn)代國家里,男人已經(jīng)不可能赤裸裸地對著受過高等教育、家境良好的女性呼呼喝喝,要求她們服從;但如果隱匿在商業(yè)文明的光環(huán)下,便一切皆有可能。比如說,女性們對某種公認的美貌的喪心病狂地追求。同樣的情形,還可參考韓劇。
韓劇目標客戶群主要都是女性,常采用女性為第一主角,滿足的是女性被寵溺的幻想。難怪有人說,韓劇就是給女性看的AV,只要純愛,不要性生活。它們不需要邏輯和理性,只供女性幻想就夠了。為什么如此成熟的電視工業(yè),會把收視率高、影響大的電視劇場留給女性觀眾?也許我們可以推測,這反而是因為男性很少花時間來看電視劇——男女分工有較為鮮明的界限。相當大一部分女性要么呆在家里照顧家庭,要么從事有大量業(yè)余時間的輕松工作,所以她們才有海量時間需要通過看電視劇來kill time。從心理成因來說,也是因為女性們希望能躲藏在韓劇塑造的幻想城堡中,躲避社會激烈的競爭。
在一份數(shù)據(jù)中(1999年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人口開發(fā)報告書》),韓國女性地位在亞太地區(qū)13個國家中居末位。第一位是泰國,第二位是馬來西亞,中國位列第三,而韓國是最后一名。遺憾的是暫時沒有查到新的數(shù)據(jù),但這與我現(xiàn)在的直觀感受是吻合的。韓劇在東亞流行十多年了,仍然是千篇一律的純愛劇,仍然單一地制造著各款供女性做春夢的男神,一點也沒有改變。商業(yè)機器在批量制造給女人的麻醉劑。
韓劇就如韓國的美人,雖然美,但單調(diào)、匱乏,缺少趣味,缺少可能。摘自《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