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仙
正值壯年的王先生,跳槽到某公司擔任部門主管。到了新公司后,他深感壓力之大和競爭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險,他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另外,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他對自己的期望值也高起來了。但最近他的身體越來越差,經(jīng)常失眠,做噩夢,記憶力開始下降,心情變得煩躁不安,有時甚至什么事都不想做,似乎已經(jīng)心力交瘁。
心靈導航:
現(xiàn)代社會,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就是“忙”“累”,而且愈是忙的人就愈覺得累。不少人經(jīng)常體驗到的一種心理感受就是累,一種說不出滋味的累,會出現(xiàn)失眠、記憶力衰退、焦躁、憂慮、抑郁等,這都是心理壓力過大的結果。
“一天到晚沒精神,可到醫(yī)院又查不出“毛病?!边@也是一些上班族抱怨的內(nèi)容?!皝喗】怠币辉~真的是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許多上班族的精神狀態(tài)。用更科學的說法,那就是慢性疲勞綜合征。
亞健康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沒有引起身體上的器質(zhì)性病變,因此,常被人忽視。不過,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也不必緊張,只要做好自我調(diào)節(jié),適當減壓,擺正自己的位置,不過高要求自己,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放寬心,多運動,仍然是正常的健康人。
心靈處方:
面對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不妨采取以下辦法進行心理減壓:
一、科學認識壓力
要對壓力有個正確的認識,認識到壓力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尤其是不僅要認識到它消極的一而,還要認識到它積極的一面。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爾說得好:“壓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闭_看待壓力,緩解壓力,化壓力為動力。同時,正確評估自己,接受自己,不要過高地定位自己,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二、適當放棄
生活中,大部分人心里都在想如何擁有更多,如知識、經(jīng)驗、能力、學歷、人際關系,一樣都不能少,結果是想擁有得越多,心理包袱就越大、越重。只有學會放棄,才能放下心理包袱,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
三、順其自然
我們正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這個環(huán)境中肯定有許多不公平、不合理、不適應、不近人情之處,但這個環(huán)境又是不可更改的。我們只能順其自然,入鄉(xiāng)隨俗。自己適應環(huán)境,從而解決問題。
四、轉(zhuǎn)換視角
有時候,同一現(xiàn)實或情境,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陷入心理困境;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fā)現(xiàn)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zhuǎn)化為積極情緒。在審視、思考、評價某一客觀現(xiàn)實情境時,學會轉(zhuǎn)換視角,換個角度看問題,常會使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為烏有。
五、學會忘記
時間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積極忘記過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隨時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不要讓過去的、現(xiàn)在的痛苦牽制住你的未來。
六、主動傾訴
不少人壓抑不良情緒或欲望,從而產(chǎn)生心理和軀體疾病,因此必須不斷地反省,傾訴引起痛苦的事。有人曾說,把你的快樂與別人分享,你就獲得了兩份快樂;把你的煩惱與別人分擔,你就只有了一半的煩惱。很多事情如果悶在心里就可能會悶出病來,但如果把自己的煩惱傾訴出來,你就會感覺好多了。傾訴的對象可以是你的老師、同學、父母、朋友等。
七、控制情緒
人要學會自我控制情緒,要做情緒的主人,學會從情緒危機中突圍。
八、轉(zhuǎn)移注意
轉(zhuǎn)移注意力有助于擺脫心理困境。如抑郁時,可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如打打球、散散步等;焦慮時,可找一部自己喜愛的休閑文學作品或影視片看看。有條件的,最好定期外出旅游。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人一旦離開原來的生活環(huán)境,面對新事物,心境會逐步開朗,有利于減輕和消除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