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朗
北京師大教育學部的教授在講座中說:《三字經(jīng)》中提到“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也是父親不可推脫的責任,中國的父親們要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要讓妻子融嚴父、慈母、嚴師身份為一體,別讓她們身心疲憊。一席話,令現(xiàn)場幾位母親感動得落淚。
缺少父教,后果嚴重
父教缺失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父愛缺乏綜合征”,患有此癥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怕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沖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嚴重的還可能上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好使用暴力。
美國父道組織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單親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的數(shù)據(jù)表明,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美國60%的強奸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80%的強奸犯的動機來源于無父家庭轉(zhuǎn)移的憤怒。
德、日兩國的兒童心理疾病治療專家聯(lián)合對兩國的3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了一項專題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缺乏父愛的年齡越小,越容易患上“父愛缺乏綜合征”。而且此癥對于男孩的影響更嚴重,男童患上此癥的可能性要比同齡女童高1倍。
專家支招:
(1)用自身的行為熏陶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2)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
(3)寬容高于懲罰
(4)尊重孩子的權利
(5)家教的核心是責任
(6)愛是沒有條件的
(7)讓孩子依賴自己
(8)童言無忌
(9)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10)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11)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
父教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讓孩子從對母親的依賴關系中獨立出來。
誤區(qū)1:教育是媽媽的事
瑞典有《父親法》,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明確父親的責任。對于男孩來說,父教缺失的傷害更大。其實父親由于和母親的性別差異,產(chǎn)生的育兒效果也大為不同,在母親強大的關愛之外,父教體現(xiàn)的是另一種關懷,一種區(qū)別于母性的愛與教育。如果你還停留在“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思想格局里面,那你就OUT了,新好男人的標準里面,愛家庭這一條一定是最重要的。
誤區(qū)2:忙工作就是對家庭負責
對于指責,很多爸爸可能委屈地說,我忙于工作難道不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的將來嗎?NO!這是男人們一廂情愿的想法。打個簡單的比喻,一個新的玩具和父母雙全的場面哪個更讓孩子感受到幸福?這個問題不應該我們成人來替孩子回答,而是應該由孩子自己選擇——毋庸置疑,相對于物質(zhì),孩子更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陪伴、心與心之間的交流。
編輯 / 孫魯寧
(E-mail:sln9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