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克 吳學宏 耿麗華 張志勇
根據北京市農業(yè)局統(tǒng)計,2012年西瓜的播種面積已達到6 473.7 hm2,總產量為309 726.5 t[1],設施甜瓜面積 2 667 hm2以上 [2],總產量約72 000 t。西瓜甜瓜栽培面積僅次于糧食、蔬菜,具有市場價格穩(wěn)定、種植效益高的優(yōu)勢,已成為北京市發(fā)展農村經濟、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在北京地區(qū),保護地、露地栽培普遍存在,蔬菜、瓜類交混種植,西瓜甜瓜病蟲周年發(fā)生規(guī)律比較復雜,化學防治仍然是目前西瓜甜瓜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手段??茖W合理用藥,處理好化學防治與其他防治技術的關系,不僅對控制西瓜甜瓜病蟲害的發(fā)生危害有重要意義,也對西瓜甜瓜采摘、特殊瓜園的管理運行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病蟲害的發(fā)生及其危害
1.1 病害發(fā)生概況
病害是北京地區(qū)西瓜甜瓜生產中的突出問題,不僅影響產量,還降低品質。由于北京西瓜甜瓜設施栽培、露地栽培兼有,在設施栽培中大棚、日光溫室并存,一些地區(qū)還與蔬菜混合種植,導致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比較復雜,突發(fā)性概率大增,化學防治常成為主要的病害防控措施。雖然西瓜病害種類因地域、生產方式有所變化,但總體發(fā)生種類相似。目前已知西瓜甜瓜生產中發(fā)生的傳染性病害20余種,生理性病害10余種(表1)。這些病害中,北京市幾乎都有發(fā)生。其中露地經常發(fā)生的病害有10余種,保護地發(fā)生的病害15種左右。每年生產中育苗、定植、授粉、坐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化學防治。
通過近年的調查,苗期以猝倒病最為嚴重,如不加防治,可導致30%~50%死苗。定植后蔓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發(fā)生普遍,特別是中后期枯萎病常年發(fā)生,自根苗后期發(fā)生率70%~80%,嚴重者造成絕收。坐果后白粉病、果腐病常年發(fā)生,可造成30% 以上的減產,其中果腐病嚴重影響果品質量。
1.2 蟲害發(fā)生概況
目前,已報道的西瓜甜瓜害蟲有30種左右(表2),在露地保護地不同程度地發(fā)生危害,其中,發(fā)生普遍的害蟲近10種。苗期地下害蟲以金針蟲為主,常造成30%以上的死苗,地蛆、螻蛄和蠐螬在局部地區(qū)危害嚴重。2014年大興某戶西瓜定植后大面積被蠐螬危害,被害株率高達30%,損失嚴重。定植后蚜蟲、紅蜘蛛、薊馬、斑潛蠅危害嚴重,但因蟲體小,刺吸或鉆蛀危害,常常被忽視。后期鉆蛀性夜蛾類害蟲(甜菜夜蛾、煙青蟲、棉鈴蟲、甘藍夜蛾、瓜螟等)是田間危害嚴重的害蟲,直接鉆蛀瓜體,造成爛果,對瓜果危害損失率達100%。
總之,隨著種植年限加長,品種結構不斷變化,病蟲種類越來越多,病蟲抗藥性越來越強,尤其是在土壤中不斷累積的西瓜土傳病害發(fā)生危害會逐步加重。線蟲病、重茬病、枯萎病等頑癥一起構成西瓜生產發(fā)展的重要障礙。雖然通過嫁接,在一些地方克服了枯萎病的大發(fā)生,蔓枯病、細菌性葉斑病等發(fā)生仍然普遍,局部危害嚴重。一些棚室中后期白粉病普遍發(fā)生,嚴重抑制了葉片的后期功能,對于二茬瓜的產量影響很大,也是生產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化學防治技術的發(fā)展
2.1 病害的化學防治
西瓜甜瓜病害的化學防治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階段。最初(20世紀60年代以前)西瓜甜瓜生產主要依靠經驗性栽培防病,使用較原始的銅制劑和硫磺粉。這樣防治效果較差,但病蟲害通常不會形成明顯生產性災害。隨著集約化種植的增加,病害流行越來越頻繁,有機硫、有機氯、有機磷等殺菌劑開始大量使用,防治效果明顯提高。目前,北京地區(qū)西瓜甜瓜以設施栽培為主,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病害發(fā)生。常見病害及其化學防治措施見表1。
2.2 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
蟲害的發(fā)生隨著栽培制度而發(fā)生變化。早期西瓜以露地生產為主,西瓜甜瓜只有小片種植,病蟲發(fā)生處于自然發(fā)生的原始階段。害蟲種類以地下害蟲、蚜蟲、葉甲、蠐螬和紅蜘蛛等為主,防治方法也相對簡單。進入以保護地生產為主的階段后,害蟲發(fā)生趨于嚴重。新的入侵毀滅性害蟲例如美洲斑潛蠅、煙粉虱、西花薊馬等在北京出現,蟲害防治難度也越來越大。目前西瓜甜瓜常見蟲害的化學防治措施見表2。
3 化學防治存在的問題
3.1 綜合防治理念普及不夠
目前北京地區(qū)瓜農多數是以婦女和50歲以上男勞力為主,外來人員租賃種植現象也較普遍,生產者自身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接受病蟲先進防治理念和技術能力有限;缺乏對病蟲的正確認識,“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貫徹不力。主要表現:一是田間管理落后,病蟲源頭污染嚴重。生產者,往往只高度重視瓜園棚室的病蟲防治,不注重田園衛(wèi)生,給病蟲的繁殖、孳生和避難提供了有利場所。生產中摘除的病葉、病果和病枝隨地亂扔,采收后帶許多病菌、害蟲、蟲卵、蟲蛹的植株殘體也隨地堆放,風吹雨淋使病蟲自由傳播,循環(huán)危害。特別是對一些寄主范圍廣泛的病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是嚴重依賴化學防治。部分瓜農定期打保險藥或者病蟲嚴重時猛打惡治。頻繁用藥,隨意加大用量的現象司空見慣。從育苗開始,每周1次打藥在一些瓜園中已成為習慣。
3.2 施藥器械落后
目前,瓜農管理瓜田面積較小,施藥工具以手動器械為主。北京市約98%的瓜農防治病蟲仍采用背負式噴霧器,操作者極容易疲勞,噴藥期間噴霧器壓力不均,噴出的霧滴大小差異很大,直接影響了農藥利用率和防治病蟲效果。況且,生產上絕大多數施藥性能差,或因使用年限或因保管不當,跑、冒、滴、漏嚴重。
3.3 農藥使用方法不科學
調查發(fā)現,許多瓜農還不知道“病”與“蟲”的區(qū)別,更不知道“真菌”、“細菌”、“病毒”的區(qū)別,時有拿治病的農藥去殺蟲,拿防治真菌病害的藥劑防治病毒病。隨意配藥施藥的現象比較普遍。約80% 農民采用估計的方法將藥劑直接導入噴霧器,憑感覺估計加水稀釋,許多農民用瓶蓋作為量具估計農藥分量;或者是加大農藥用量,造成水資源和農藥浪費,同時污染現象十分嚴重。
3.4 病蟲抗藥性存在潛在問題
除了過分依賴農藥、不科學的使用農藥外,目前北京地區(qū)西瓜種植戶化學防治所用農藥種類比較混亂,近年來用藥種類主要隨經銷商宣傳而動,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葉面肥、微量元素、殺蟲殺菌劑等無處不在,但真正防病治蟲的化學藥劑只集中在少數公司幾種產品上,表面看來種類很多,實質上有效成分相對單一,使得北京市西瓜病蟲抗藥性潛在問題比較突出。雖然目前還沒有系統(tǒng)的檢測數據,群眾反映“用藥不靈”現象可以說明抗藥性的存在。病蟲抗藥性產生迫使瓜農反復用藥,加大用藥量,不僅污染了環(huán)境,增加了成本,也產生了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據北京市植保站調查,北京市西瓜(特別是甜瓜)每年用藥達18次之多[10]。瓜農多數沒有安全間隔期的概念,隨意增加用量、或多品種混用、縮短施藥間隔時間、在安全間隔期內施藥等現象比較普遍。
4 化學防治的新型農藥
傳統(tǒng)農藥多數高毒、高殘留,對環(huán)境污染比較嚴重;新型農藥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優(yōu)點。新型農藥取代傳統(tǒng)農藥是必然趨勢。在西瓜甜瓜上可選用的新型農藥如下:
4.1 殺蟲殺螨劑
4.1.1 煙堿型殺蟲劑 第1代:氯代煙堿類,最早為德國拜爾生產的吡蟲啉,隨后為日本曹達公司生產的吡蟲清(莫比朗、啶蟲咪),2001年拜爾公司上市了噻蟲啉。第2代:硫代煙堿類,瑞士先正達公司產的25%阿克泰(噻蟲嗪),該藥擊倒性不如吡蟲啉,但內吸效果好,殘效期長,可用于涂干處理,替代氧化樂果和甲胺磷。2002年日本武田公司生產了噻蟲胺,也具有類似的特點。第3代:呋喃型煙堿類,20%呋蟲胺水分散劑,日本三井公司產,廣譜、內吸效果好。不僅可用來防治蚜蟲、蚧等害蟲,還可以防治潛葉類害蟲。
4.1.2 生物農藥 蘇云金桿菌是目前廣泛用于防治害蟲的細菌制劑。真菌制劑有白僵菌,病毒制劑有核多角體病毒等。這類藥物可以直接導致害蟲染病死亡,同時對成蟲和蟲卵的殺滅效果都非常好,隨著病原在害蟲體內的不斷擴繁,可將害蟲殺滅。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0.5% 富表甲氨基阿維菌素,兩者比阿維菌素相對毒力更強,對甜菜夜蛾、棉鈴蟲和小菜蛾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1.3 沙蠶毒素類 90% 殺蟲單可濕性粉劑,50%殺螟丹可濕性粉劑,20% 殺蟲雙水劑等,安全性較高。該類農藥為接觸性殺蟲劑,但滲透作用強,可用于防治潛葉蛾、潛葉蠅類。
4.2 殺菌劑
4.2.1 三唑類 新三唑類農藥,其殺菌譜擴大,可用來防治多種病害,同時其對植物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藥害減輕。例如40%福星(氟硅唑)乳油,10%世高(惡醚唑)可濕性粉劑,30%特富靈(氟菌唑)可濕性粉劑。苯醚甲環(huán)唑屬于內吸性殺菌,具保護和治療作用,是三唑類殺菌劑中安全性比較高的,廣泛應用于果樹、蔬菜等作物。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顆粒劑可應用防治西瓜蔓枯病。
4.2.2 生物農藥 申嗪霉素對蔓枯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平均防治效果達80%。目前登記產品有0.1%、1%申嗪霉素懸浮劑等。生物農藥“蔬得康”的主效成分是芽孢桿菌和沙雷氏菌,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有較好的防效[11]。農用抗生素包括:井岡霉素可防治立枯病、白絹?。欢嗫姑顾乜煞乐伟追鄄 ⑺共?、枯萎??;農抗120 和武夷霉素可防治白粉病、炭疽病、葉霉??;春雷霉素可防治褐斑病、炭疽病、葉霉病等[12]。
雖然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一般使用成本比高毒農藥高,并且藥效發(fā)揮較慢,農民接受困難,但化學農藥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隨著生物工程新技術的發(fā)展,生物農藥將獲得更高的產能和優(yōu)勢;生物工程技術也可能選育出產生新型抗生素的新種微生物,以解決農業(yè)上難治病蟲害的防治問題。但由于化學農藥、農用抗生素在農業(yè)上使用的負面效應,對這些農藥的使用管理將越來越嚴格。為了使更多的農戶接受新型農藥,不僅需要政策上引導,更需要職能部門和社會各方面不懈努力。
5 討論與展望
5.1 切實落實綜合防治方針
為了控制病蟲危害,確保西瓜甜瓜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高效,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設施生產的特點,結合主導品種,科學合理的安排作物茬口,采用各種有效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的生態(tài)調控,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防治,協(xié)調優(yōu)化各種技術,落實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要根據不同地域群眾習慣進行植物保護技術培訓。要改變培訓是解決一時的、短期的、單一的技術問題的局面,充分利用農民田間學校進行常規(guī)講座培訓,利用西瓜甜瓜產業(yè)體系進行田間觀摩式、互動式培訓,引導農民進行自我素質訓練、能力培養(yǎng),最終影響植保觀念和用藥意識的轉變。
5.2 加強農業(yè)防治的基礎
農業(yè)防治是基礎。農業(yè)防治在預防病蟲害發(fā)生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要注意清潔田園,對瓜田附近的溝路邊雜草清除干凈,減少害蟲前期可利用的寄主;二要重視抗病蟲品種的應用和合理輪作,重病田應與非瓜類蔬菜輪作2年以上;三要及時清除西瓜甜瓜的病株,應將病株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以免再次傳染。
栽培管理是關鍵。高溫、高濕是發(fā)病的兩個重要因素。西瓜生長的中后期都處在高溫、高濕之中,加強田間管理,控制濕度是減輕病害的重要措施。整枝壓蔓使莖葉分布均勻,改善葉層的通風透光;避免大水漫灌,灌后要及時排除溝內積水。在栽培技術方案中明確澆水方式和時間,避免地涼、水涼或高溫下澆水。適當時機根據地力、西瓜甜瓜長勢和具體生長季節(jié)適當葉面追肥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5.3 建立并應用植保技術規(guī)程
化學防治是西瓜甜瓜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但必須在其他防治措施的基礎上完成。生產中需要一個針對性強、便于學習和操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程。這個規(guī)程,應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物保護方針貫穿其中,體現國家有關政策,強調化學防治的法規(guī)管理,列出主要西瓜甜瓜病、蟲、雜草的種類、識別特征、防治技術等要點,更具操作性和實用性。其中,要特別注意化學農藥科學使用問題,避免單一農藥長期重復使用,減緩病蟲害抗藥性的發(fā)生,最大程度的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為了制定這個規(guī)程,需要結合北京西瓜甜瓜生產方式、栽培現狀和規(guī)劃目標,開展多方面的試驗研究和技術示范。
5.4 積極推動植保產業(yè)化服務
調查顯示,瓜農對重產技術的需求60%以上是病蟲防治,而常年發(fā)生病蟲50多種,其中60%~70%還需針對性化學防治。我們應將發(fā)展農業(yè)服務產業(yè)作為提高首都西瓜甜瓜產業(yè)現代化水平的發(fā)展戰(zhàn)略,依托西甜瓜產業(yè)體系,充分發(fā)揮政府、社會各級各類專業(yè)技術部門的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和推進成立以服務西瓜甜瓜專業(yè)化生產、植保技術為主的專業(yè)化服務組織或公司,及時、直接的將有用的知識、好的技術和農資產品真正傳遞到農民手里,徹底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真正實現與農民的無縫隙對接,逐步實現植保產業(yè)化服務,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農業(yè)局. 2012年種植業(yè)情況[EB/OL]. (2013-10-10)http://www.bjny.gov.cn/nyj/232120/327371/486875/index. html.
[2] 劉雪蘭,王永泉,曾 雄,等. 北京春大棚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效栽培技術[J]. 中國瓜菜,2010(1): 40-42.
[3] 鄭建秋. 現代蔬菜病蟲鑒別與防治手冊[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4.
[4] 熊 勇. 西瓜病蟲害防治[J]. 安徽農學通報,2010(4):117-118.
[5] 田苗苗,楊元勝,宋賀龍. 西瓜病蟲害防治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2010(17): 28-29.
[6] 張志勇,張翠英. 無公害西瓜生產技術規(guī)程[J]. 中國農業(yè)信息,2012(9): 48-51.
[7] 王麗娟,徐秀德,董懷玉,等. 不同化學藥劑對西瓜衰萎病田間防治效果[J]. 遼寧農業(yè)科學,2013(3): 75-76.
[8] 于千桂. 無公害西瓜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藥市場信息,2008(11): 33.
[9] 張 蓉,張 怡,李少南,等. 西瓜主要害蟲防治農藥安全使用技術評價//紀念全國西瓜甜瓜科研與生產協(xié)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國西瓜甜瓜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 2009: 178.
[10] 鄭建秋,曹坳程,盧志軍,等. 北京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需求調研報告[J]. 北京農業(yè),2010(S1): 18-25.
[11] 武 芳,李 可,王云鵬,等. 生物農藥“蔬得康”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溫室防效評估[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4(2): 266-270.
[12] 李寶深,劉全清,黃成東,等. 西瓜病蟲害防治常用農藥使用方法與新型生態(tài)藥劑應用前景[J]. 現代農村科技,2010(22):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