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畫家王仁華孤獨追夢,自寫其心。沒有如今小資的浮躁和膨脹,張揚與享受。始終相信情由心生,境由心造。正如她說:“愿靈魂和藝術一同寬容,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痹谄渌囆g實踐中,王仁華把“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這種至高的美學境界,心手不相欺,一起融入自己生命,不斷地磨合。用王仁華自己的話說,這并非是一個靈魂和一個美學概念的磨合。其作品是彼此靈魂的對話與互動。
【關鍵詞】王仁華;人物畫;懷舊感;戲曲人物;道具
用王仁華自己的話說:“什么人畫什么畫,這可能不只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更多的是來自自身靈魂深處的自然表現(xiàn)。我是一個正在繪畫的人,并以此為樂。有境界自成高格,而境界來自平常心。擺正心態(tài),帶著我們的孤獨與夢想,也帶著許多的愛戀和牽掛,去感受身邊發(fā)生的,去構思那發(fā)生和未發(fā)生的,愿靈魂和藝術一同寬容,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碑嫯嫛⒆x書、思考是畫家王仁華每天的日課,她是從容的、孤獨的,但更是幸福的、自由的。她在藝術的精神世界中拓展著她的世界的博大。也許有人會說寂寞,筆者感知的是能夠耐得住寂寞的人不會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才會寂寞。王仁華孤獨追夢,且做到了心手相一。
一、早期作品中的懷舊孤寂
曹玉林說:“中國畫壇上,王仁華的人物畫是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她的人物畫浪漫而奇詭,凄美而冷艷,其強烈的藝術個性和豐富的文化蘊涵,令人耳目一新,堪稱女性美的生命詠嘆和詩意述說?!痹谕跞嗜A的作品中出現(xiàn)的女子,亦古亦今,既熟悉又陌生,“懷舊而不守舊”,同時又能感受到其中的唯美性。這些女子有的似乎是古代的,但我們并不能很明朗的分辨出是何朝何代的人物形象,乃是畫家王仁華的心中之象,作品中女子傳遞于觀者的那種寂寞與閑適,優(yōu)雅又慵懶的心境,筆者覺得這些何嘗不是畫家王仁華自我心中所想、手中所寫!畫家通過作品書寫自己的情感與人生體悟,更是從自身作為一名女性畫家感受起,對古今之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的描繪,對女性人生命運的關注和思考。畫面中彌漫著感傷、懷舊的情思,也充斥著大氣、古拙、穩(wěn)重的遺風。
王仁華說:“我天生的有一種懷舊情結,冷峻、孤獨、寂寞的靈魂吶喊和精神傾訴經(jīng)常在畫面中誘惑著我,折磨著我,使我難以自持?!彼缙谧髌贰陡Q探》《胭脂》《景泰藍》《花非花》,描繪的是舊時的女子,畫家深知在那樣的年代,女性的深居簡出,地位卑微。縱觀中國美術史被記載入冊的女畫家都是附著于其周圍的男子而存在的。例如在《玉臺畫史》中,看到的都是用“某某之妹”、“某某之妻”、“某某之母”等去介紹當時的女性畫家:“文淑乃文征明的女兒,趙靈藥之妻,喜愛的就是房前屋后的閑花靜草。其作品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印象。仇珠(仇英之女),文氏(張昌嗣之母),龍夫人(孝廉科寶母)?!倍切o男性依托的絕大多數(shù)女性畫家則默默地被歷史“隱”去了。這些古代的才女子,長期與外世隔離,足不出戶,生活極為“幽閉而悠閑”。她們的全部情感體驗來源于頭頂?shù)奶炜?,她們馳騁的世界是走不出去的后花園,完全的女人世界。由此而生的是孕育了寂寞、細膩、自娛自樂。所以說從作品流傳來看,與詩詞相比,古之繪畫能表現(xiàn)出女性的內(nèi)心感受是十分有限的。畫家王仁華把目光注視到這些被歷史默默隱去的女子身上,借這些女子表達她所要的“懷舊情結,冷峻、孤獨、寂寞的靈魂吶喊和精神傾述”。她讀懂了那些女子的無奈、落寞、還有那份內(nèi)心隱隱的不甘與執(zhí)著。填補著通過畫面來表現(xiàn)女性的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的視覺空白,不是為了“被看”而畫,而是為了呈現(xiàn)女性的情感存在而作。不是為生而活,而是為活而生。啟示觀者自我感受,自我思考。詩人魚玄機在游崇真觀看見新科狀元題名后,寫道:“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上名。”詩人以“自恨”表露自我的創(chuàng)作意識。畫家王仁華身為女性,又有虔誠的教徒心,博愛的心使她與這些畫中的女子心心相惜,更加的細膩、含蓄地書寫內(nèi)心的萬千世界,她不再如舊時女畫家那樣期望評價為“人間俗氣一點無,健婦果勝大丈夫”、“不似閨閣中手筆”、“亦女流所難得”。她可以直面心境,自由表達。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更是時空跨越為那些美麗哀怨有才無門的女子代言。
二、新期作品的古今相融
新期作品《美眉》《粉墨春秋》《中國記憶》作品中工寫結合,純粹的黑白世界,加以零星的跳躍之色的點醒之筆。人物相比早期作品,更具有現(xiàn)代的時尚元素,曹玉林稱其作品風格為“不匠不野”、“不仙不妖”。她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有很豪放、自由的肌理塊面,有裝飾夸張的面具,也有細膩深入的細節(jié)刻畫,畫中的女子時尚、動作夸張、形式唯美,卻又不失真實感?,F(xiàn)代的人物,古典懷舊的道具植入,定格于某一瞬間的迷離神情。氣質上直追漢唐的意蘊,形式上借鑒西方繪畫作品的構圖,精神上尋求自我內(nèi)心最真的趣味,把自我的喜歡的元素,進行跨時空的有意味的組合,達到靈魂與美學要求的心手不相欺,追求精神上的合一,而不是技巧上的嫻熟。石濤說:“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闭f明了精神的超升高于技巧上的追求。世人皆追求外在世界的博大,而畫家王仁華醉心于內(nèi)心世界的無限可能。物質與成就的追逐終有盡頭,內(nèi)心的馳騁卻是可以無邊的漫游。王仁華的閑章“寂寞讓我如此美麗”,是她心靈的真實寫照。 畫家守望著的這安頓性靈的家園,不停地思考她的水墨世界,以及自由的自己。
三、作品中道具的表征
王仁華作品中經(jīng)常有著某種寓意的道具。古老的、消失的、不為今人所惦記的。她說: “這些古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種文化的剪影,看起來似乎是過時了,可是細細品味來,他們還是有她們的美的。時光雖逝,但有些美好的東西是不會消失褐色的?!泵恳粋€時代都會有其經(jīng)典的美存在,畫家在畫中一遍遍的復述著這些曾經(jīng)的美好,即將不為忙碌的世人再現(xiàn)的文化,表現(xiàn)了她對美的留戀,對美的留存,是藝術家的本能所為。“細細品味”、“不忍心被遺忘”是畫家王仁華提到這些古董時的用詞,可見無論是畫中的哪一個元素,代表虛無幻象的鏡子、美麗獨立自說自話的女子、閃著微弱火光的油燈、剛上好的初妝,這些元素的聚集,讓觀者深思。有著很強的象征性和表現(xiàn)性。新工筆畫家張見的作品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經(jīng)典元素,包括中國古典經(jīng)典與西方的經(jīng)典,經(jīng)他的天馬行空融合碰撞。題款亦成了畫家構思畫面的一因素。很多作品中,她的題款也是形成畫面整體效果和風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很多畫家看來可有可無,但在王仁華的作品中,“題款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畫中之畫,又是弦外之音”。曹玉林說:“王仁華的題款與她的作品具有同等重要的藝術含量和審美價值。長長的款識,字字孤傲而立,亦楷亦行亦隸,亦拙亦苦亦澀。古意盎然,風神超邁,連同她筆下的人物畫面,王仁華把她所鐘情的‘寂寞之美推向了極致?!?/p>
結語
藝術作品最注重形之外的感受,王仁華的筆下女子孤獨、冷艷、凄美,夸張而不丑怪,唯美而又放肆。注重趣味和發(fā)揮,有隨機性和自由度,并不受程式束縛,有著書法的骨力。畫家更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更感懷女性的遭遇和命運。王仁華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她的生命思考的一種符號,都是她心靈激蕩的一次吟唱。她把最喜愛的京劇青衣角色和她的藝術結合在一起。幻化成一幅幅她構思的畫面,亦如她所說的“構思那發(fā)生的和未發(fā)生的”。曹玉林曾兩次寫文評價其作品以“亦真亦幻的靈魂之舞”來進行描述,認為王仁華的人物畫“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是畫家心中流淌出來的歌;亦真亦幻,亦夢亦醒,是畫家精神躍動的靈魂之舞”。時隔三年再次撰文寫道王仁華的人物畫乃是“女性美的生命詠嘆和詩意述說”。
參考文獻:
[1]王仁華.生命詠嘆詩意述說王仁華作品[J].藝術市場,2013,(第8期).
[2]朱麗娟.王仁華工筆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第1期).
[3]曹玉林.女性美的生命詠嘆和詩意述說:再論王仁華的人物畫[J].書畫藝術,2010,(第6期)
[4]曹玉林.亦真亦幻的靈魂之舞——王仁華的人物畫[J].書與畫,2005,(第12期).
【周感平,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視覺藝術系教師、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