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邵建霞 田蘊青
摘 要:PET/CT檢查是一種全身性檢查手段,其利用了PET和CT兩種不同成像原理的設備,一次檢查即可獲取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功能融合圖像。PET/CT檢查已成為診斷早期腫瘤非常重要的檢查手段,盡管其存在對小腫瘤特異性差、假陽性和假陰性、圖像有偽影、輻射劑量大、價格昂貴等局限性,但在PET、CT等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下,PET/CT將克服這些局限性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PET/CT,PET/CT檢查
中圖分類號:N04;R8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78(2014)S1-0027-03
PET/CT Examinations
LI Yan SHAO Jianxia TIAN Yunqing
Abstract: PET/CT examinations are general inspections, which utilize different imaging principle to obtain crosssectional and functional fusion images of the whole body by only one examination. A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diagnosing early stage tumor, PET/CT examinations have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poor specificity of small tumor, falsepositive, falsenegative, image artifacts, large radiation dosage, and expensive price. However, PET/CT would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nd be used more widely 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PET and CT.
Keywords: PET/CT, PET/CT examination
收稿日期:2014-07-01
作者簡介:李燕(1981—),女,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光電部。通信方式:liyan_2@sipo.gov.cn。
一 什么是PET/CT檢查
PET/CT檢查是使用PET/CT掃描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全身性掃描,從而獲取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達到早期發(fā)現(xiàn)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的影像手段。PET/C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全稱是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PET /CT掃描系統(tǒng)包括一臺PET掃描儀、一臺CT掃描儀和將兩種掃描圖像進行連接和共同處理的計算機軟件操作平臺[1],顧名思義,該系統(tǒng)將PET和CT兩種不同成像原理的設備整合在一個系統(tǒng)之中,如此病人只需一次檢查,就能進行兩次掃描,通過圖像重建融合技術形成一副副疊加的PET/CT斷層功能融合圖像[2]。
眾所周知,PET 屬于功能成像,其原理是將人體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葡萄糖、核酸、蛋白質、脂肪酸等標記上放射性核素制成的顯像劑,注入人體后發(fā)射的正電子與鄰近組織的電子發(fā)生作用,進而產生伽馬光子,通過PET掃描探頭探測光子信號,將信號傳遞到計算機進行處理,以解剖影像的方式顯示出器官或病變組織的形態(tài),能從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人體組織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謝等變化。然而,PET圖像容易受到器官或組織的血流、細胞功能及數(shù)量、代謝活性等因素影響,再加上其所采集的圖像信息量不夠,因此PET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往往不及CT和MRI。CT成像則使用X射線穿透人體,通過掃描得到人體的斷層影像,在形態(tài)上清晰地顯示機體精細的解剖結構變化,但CT成像的缺點是不能反映組織器官的功能代謝。PET/CT利用了這兩種成像方法各自的特點,既能根據(jù)CT圖像對PET圖像準確定位,又能根據(jù)PET圖像提供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及密度等形態(tài)學信息,還分別顯示出三個方向的三維斷層圖像。因此,PET/CT實現(xiàn)了功能成像和形態(tài)成像技術的同機融合,彌補了CT 定性困難、PET 定位不精確的缺陷。
二 PET/CT檢查程序
1.檢查前的準備
在進行PET/CT檢查前,需要測量病人體重、血糖,如果必要還需要病人禁食4小時以上,以降低血糖值至正常參考范圍內,以增加病變組織對顯像劑的攝取,這些要求對糖尿病病人尤為重要,因為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水平能夠改變顯像劑的分布。對于主要檢查腹腔和盆腔部位的病人在檢查前晚可充分飲水1000~1500ml,必要時清潔灌腸或口服緩瀉劑,以清潔腸道、減少從腸道分泌的代謝物質的滯留,在注射顯像劑前再飲水500~800ml,從而松弛平滑肌,減少胃腸道蠕動,降低胃腸道對顯像劑的生理性攝取。
2.顯像劑的選擇
常用的顯像劑包括將人體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核酸等標記上18F、11C、13N、15O等正電子放射性核素制成的顯像劑,目前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顯像劑是18FFDG(18氟-脫氧葡萄糖),對多數(shù)腫瘤、腦、心肌顯像具有特異性。比較常用的還有11C膽堿,屬于磷脂類顯像劑,常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
3.檢查方法
將選擇的顯像劑按照病人體重注射進入人體,顯像劑進入人體后在體內代謝和分布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相應的穩(wěn)態(tài),同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生理攝取,一般需要病人休息40~60分鐘后才開始進行檢查。為了減少檢查時間,病人先進行CT掃描,重建出螺旋CT圖像,之后再將病人移送到PET掃描區(qū)域內,按照CT掃描的位置、層面和范圍采集PET圖像,最后對CT圖像和PET圖像進行衰減校正圖像融合。
三 PET/CT檢查的臨床應用
首先,PET/CT檢查最重要的應用就是腫瘤,而PET正是利用腫瘤組織生長快、代謝旺盛等生物學特點,采用正電子核素標記葡萄糖、蛋白質、核酸等,引入人體后在病灶內聚集,經PET顯像示出腫瘤的陽性顯像,包括腫瘤的具體位置、形態(tài)、大小、數(shù)量等。目前PET/CT檢查在腫瘤中的應用主要包括鑒別腫瘤的良性惡性、判斷腫瘤的分期、評價療效、尋找原發(fā)灶和轉移灶、評估腫瘤的惡性程度、制定放療計劃等。
其次,PET/CT顯像也可以用來研究腦缺血和腦梗時的一些參數(shù),包括:局部腦血流、腦氧代謝率、腦氧攝取分數(shù)、腦血流容積等,以幫助腦梗的診斷。隨著新顯像劑的不斷開發(fā),PET/CT還可以對癲癇病灶進行準確定位, 對老年癡呆癥早期診斷、鑒別及癡呆程度評價,帕金森病早期診斷和鑒別、病情進展監(jiān)測和各種治療方法的療效評價等。
最后,CT在心血管疾病篩查方面已有廣泛應用,既然PET/CT是CT與PET 的結合,自然也能夠用于診斷和檢測冠心病,評估心肌活力等。
四 PET/CT檢查的局限性
1.受到目前全身顯像PET/CT儀器的空間分辨率的限制,對小病灶的診斷準確率低,對體積較小的腫瘤檢測有一定局限性。
2.PET/CT診斷準確率在90%左右,也就是說仍有可能發(fā)生假陽性和假陰性。受到人體生理性攝取顯像劑的影響,PET/CT在診斷分化良好的腫瘤時容易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這可能是因為高度未分化腺癌的腫瘤組織內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印戒細胞,印戒細胞內含有大量黏液,導致顯影劑濃度減低,超出了PET檢測能力。假陽性的主要原因則是活動性結核、急慢性炎癥、活動性結節(jié)病和炎性假瘤等。
3.PET/CT中的CT和PET檢查在時間上并非同步,有一定間隔,因此由于呼吸運動的存在導致CT對PET圖像進行衰減校正或兩者圖像融合后,出現(xiàn)定位錯誤或偽影。
4.PET /CT檢查中受檢者所受醫(yī)療照射的特殊性在于既有放射性核素形成的內照射又有CT 檢查中X 射線的外照射,輻射劑量較大。
5.PET/CT檢查費用較高,單次檢查費用在1萬元左右,限制了它的普遍應用。
五 結 語
CT早已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近年來PET技術的發(fā)展又進一步促進了二者的結合,可見PET/CT能夠直接應用所有PET和CT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如一些新晶體材料的研制、晶體設計的改進、深度探測技術、圖像重建和圖像顯示方法等,這些都將促使PET/CT在商業(yè)上的巨大成功和應用范圍的迅速擴大。因此,盡管PET/CT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隨著PET和CT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特異性更強的新型PET顯像劑的開發(fā),PET/CT檢查必將在腫瘤以及其他疾病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海敏,朱建國. PET/CT檢查臨床應用及輻射防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7,16(3):369-371
[2] 劉煥義,魏東,蘇小妹,等PET/CT在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中的作用[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6,16(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