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各領域諸多行業(yè)對該專業(yè)技能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需求迫切,各大高職院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yè)。然而大部分學校并沒有針對高職教育培養(yǎng)技能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建設合理的教學模式和體系,導致整個培養(yǎng)目標及課程體系嚴重滯后。如所有藝術類專業(yè)都會涉及的“二維設計基礎”、“三維設計基礎”等課程,仍沿用早期的“三大構成”的名稱及教學內容,背離了高職教育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職業(yè)性的特點。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多元文化交融下“二維設計基礎”課程為主干的藝術設計專業(yè)一體化課程的思考為切入點,思考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方案,嘗試形成適應新時期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多元文化 ;一體化課程教學 ;能力目標
在我國目前的高等職業(yè)教育中,一體化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一體化教學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它強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集知識、理論和實踐三位一體。而多元文化的交融又使整個一體化課程更具有開放、前衛(wèi)、創(chuàng)新的前沿時代性,能更好地運用和完善一體化教學,使之在實踐中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從而真正的提高教學效果。
一、 關于能力目標設計問題
課程的單元設計是整個教學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來說,任何一門課程都是從單元開始的,只有完成每個單元的學習,才能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教師制定教學計劃也是在課程整體思路的指導下,落實到每一個課程單元的準備和設計上的,它為整個教學提供細節(jié)的步驟支持,因此單元設計的質量影響整個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效果。我認為,清晰、準確的能力目標定位是單元設計的關鍵,而目標定位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上,首先應該圍繞著如何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開,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能力訓練是又一重點。
引入多元文化交融就是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完全不同。就如我在訪學期間,有幸參與中國美術學院基礎部由王雪青教授、鄭美京教授、Steen教授負責的“Ordre&Desordro”課程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并且成功的嘗試。這個為期一周的課程是帶同學們去上海參觀“迪奧精神”、“時代肖像”等展覽以及對田子坊、莫干山路M50創(chuàng)意園區(qū)考察過程中所收集的有趣的素材進行有目標定位的二維表現(xiàn)形式的單元課。在早期的收集素材過程中,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就被充分激發(fā),每雙眼睛的視角都不一樣,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人間百態(tài)都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在了速寫本上。回到教室,老師在教室的外墻上貼了整墻的畫紙,告訴同學從自己記錄的素材中挑選出覺得最有意思的部分繪制在墻面的畫紙上,在這過程中來自中、韓、法三國的老師用各自的經(jīng)驗與文化積累、教學方法不斷地啟發(fā)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力,沒有條條框框、循規(guī)蹈矩的一定要畫成什么樣的要求,一切讓他們筆隨心動。鄭美京老師在課上和同學說的一番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你們大部分人在考入美院之前都畫了許多年的畫,素描、色彩的基本功都是非常扎實的,這個毋庸置疑,但是長期的應試訓練讓你們幾乎千人一面,畫的東西沒有個性、沒有情感,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xiàn)象,因為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是只會臨摹的匠人,而是具有自我創(chuàng)新意識的設計師?!碑敃r,聽完這番話,不論是在座的同學還是在旁聽課的老師都在回味、思考著這番話里的深意。具有自我意識、正確審美、帶有設計感的二維形態(tài)表現(xiàn)就是這個單元課的能力目標定位,這一定位始終貫穿在整個單元課程里。當大家完成了墻上繪畫之后,法國老師Steen教授又拋磚引玉的為同學們演示先以方框取景式的構圖法提取可以進一步進行設計的元素,再使用切割法、重置法等進行最后階段的設計。鄭美京老師則演示了使用不同的工具的表現(xiàn)手法。法國老師猶如天馬行空般自由的創(chuàng)意、韓國老師的化腐朽為神奇的創(chuàng)作手法都給了同學們巨大的啟發(fā),在5天的課程里不斷的嘗試、失敗、再嘗試……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收獲,理論的知識通過實踐得以深刻理解,動手能力更是有了進步,最重要的是思維方法的改變,讓同學們有了初步的設計思維。所以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單元課無疑是成功并值得學習的。
鑒于此,我覺得首先能力目標的設定必須與現(xiàn)實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不能本本主義,機械的應對大綱要求,這樣只會讓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無法適應社會用人的需要。因此,對于課程能力目標的設計,我們在遵循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代同步、與現(xiàn)實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其次,課程能力目標的設定還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學生的主體性是課程能力目標設計過程中的重要參數(shù)。在藝術類專業(yè)的教育上,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怎樣使抽象的理論學習有機地融入形象的設計實踐中,如何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能力訓練,真正體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的一體化教學顯得非常重要。
二、 關于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問題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一體化課程教學對教學方法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方法得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也非常關鍵。
第一是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都會開篇明義直入主題,以講授形式展開課程,導致學生看著一頁頁的PPT處于被動聽講中,本就是陌生的課程,還無法發(fā)揮形象思維,聽著那些書面拗口的概念、定義,根本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像“Ordre&Desordre”課程里的方式就非常好,通過參觀考察的方式讓同學們接觸課題,做準備工作,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積極主動進入對問題的思考,產(chǎn)生進一步探尋結果的愿望與熱情,通過老師的引領非常順利出色地完成了作業(yè)。
第二個要點就是教學示范。一體化課程教學強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信息的單向傳遞者,而是要與學生在教學中實現(xiàn)真正的互動,給學生真正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能力、探索知識、總結經(jīng)驗,最終實現(xiàn)對理論、概念的認知和掌握。
藝術設計的教學和其他專業(yè)不同,教師直觀的示范往往比抽象的口頭講授要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老師的操作示范,同學們可以先模仿,然后再進行改造、深化,最終嘗試獨立完成。但老師也要注意一個度,因為課程教學的重心是學生,所以老師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強調不能怎么做,而不再強調該怎么做,然后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思考問題。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融入的一體化課程教學的單元設計中,從直觀的實例入手,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按照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以有效的方法引領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對理論概念的掌握從抽象到具體,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直至達到能力訓練的目標,最終實現(xiàn)高效率的一體化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麗靜,彭永清.有關高職藝術設計一體化課程單元設計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0(23).
【俞敏怡,上海建峰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