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與臺灣“學運”共同出現(xiàn)在街頭的還有政治段子。其中因為“學運”前幾天,馬英九誤稱鹿茸是鹿耳朵里長的毛,所以在漫畫中的馬英九都被畫成了耳朵長毛的形象,學生還給他起了個很萌的名字:馬卡茸。
“喝酒要喝馬英九”去年9月以來,馬英九陷入執(zhí)政低谷。極低的支持率,“好欺負”的性格,以及執(zhí)政表現(xiàn)的低迷,讓反對人士開始肆無忌憚的編段子,拿馬英九和他的執(zhí)政團隊“開涮”。
而馬英九也總是不經(jīng)意間地為別人提供黑自己的段子:一次,在大學演講過后,有學生為表達對物價上漲的不滿,向馬英九提問“一個便當吃不飽怎么辦?”結(jié)果馬英九的回答是:“吃兩個”。這個他自以為幽默的回答被批判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除了冷段子得罪民眾以外,馬英九的冷段子還得罪過同黨的大佬。在一次國民黨內(nèi)部的酒會上,微醺的馬英九端著酒杯講起笑話:喝酒要喝馬英九(酒),吃魚要吃宋楚瑜(魚),打獵要打吳伯雄(熊)。一時之間讓在場的宋楚瑜和吳伯雄哭笑不得。
對于諷刺領(lǐng)導人的段子,臺灣社會上更是層出不窮。在歷次選舉中,不論是國民黨獲勝還是民進黨獲勝,都有人稱之為是“‘小朋友的勝利”。這是因為新臺幣中最大面值的1000元上畫有學習地理知識的小朋友,民眾用“小朋友”比喻選舉勝利,暗地里影射的是買票傳統(tǒng)。
而當陳水扁貪腐在海外洗錢東窗事發(fā)后,又被編入新段子: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圍著地球儀學習地理知識?因為長大選上“總統(tǒng)”后,要想辦法找地方藏錢。
臺灣政治段子的變遷對于這些政治段子,不同時期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的態(tài)度并不相同。
不知道是出于對自己冷幽默的正確認知,還是出于自身“溫良恭儉讓”的政治性格,馬英九幾乎從未讓下屬去調(diào)查諷刺自己段子的來源,甚至面對人身攻擊時也不在意。
而相比于馬英九的寬容,律師出身的陳水扁則會選擇還擊。在一次世界音響展覽的現(xiàn)場,陳水扁曾被嗆到:“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結(jié)果陳水扁回應(yīng),活不下去還來參觀音響,真是莫名其妙。陳水扁還曾用段子回擊攻擊者:某次反扁人士集會時曾經(jīng)被暴雨淋濕,結(jié)果陳水扁得知消息后幸災(zāi)樂禍的表示,“倒扁運動被水扁啦”。
對于阿扁前任,即李登輝的諷刺段子,最為著名的則是對他名字的調(diào)侃。據(jù)段子說,李登輝之所以能夠接蔣經(jīng)國的班,是因為蔣經(jīng)國在如廁時被問及誰將是接班人時回答說:“你等會兒”,被秘書聽成了李登輝兒。
由于蔣經(jīng)國在臺灣經(jīng)濟起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對民進黨成立和發(fā)展的寬容,社會上諷刺他的段子比較少見,但是諷刺其父親蔣介石的段子則多如牛毛:一個段子稱,蔣介石死后見到國父孫中山,孫中山問蔣介石你的繼任者是誰的時候,一直連任“總統(tǒng)”的蔣介石的回答分別是于右任(余又任),吳三聯(lián)(吾三連),趙元任(照原任)和趙麗蓮(照例連)。
對此,蔣介石并不大度,甚至把諷刺過他的臺灣著名作家柏楊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