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皓
招生難,是全國大部分民辦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每年為了足夠的生源,他們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招數。今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公開開庭仲裁審理了一起案件,將民辦高校招生幕后揭示出來。利益引誘、虛假宣傳是民辦高校的慣用手段。為了杜絕這種違規(guī)招生,有關教育行政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之間,一攻一守,上演了一出招生攻防戰(zhàn)。
民辦高校:“全校皆兵”搶生源
徐燦,是江西一家民辦高校的大二學生。這個暑期,他同寢室的同學都沒閑著,四處為學校招生。他告訴《教育》旬刊記者,學校教的一招最管用,就是對自己曾經就讀的高中、曾經就讀班級的班主任“嚴盯死守”,從他們那兒獲得生源。只要為學校招到一名新生,提成1500元。但所有的差旅費得自己掏腰包。徐燦編了很多借口逃脫了這個招生任務。徐燦說,這是個難度很大的“技術活”,需要各種說服和服務,包括找車把他們拉到學校來參觀,“我覺得自己實在做不來”。
而實際上,民辦高校招生“全校皆兵”早已是圈內公開的秘密。徐燦說,早在今年年初學校就把任務分到各系,而系里再把任務分到各班,他所在的班級人人頭上都有招生指標。學校一般以學生所在的籍貫地劃分招生區(qū)域,每個區(qū)域都安排一個招生代表專人負責,招生任務一般是10人到15人。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5月初,學校就開始放假,停課半個多月要他們回家招生。為鼓勵招生,學校對區(qū)域負責人不吝重金,明碼標價:之前,每招到一名學生就讀可以拿到一筆金額不菲的“愛校獎”,并加0.5個學分;現在的獎金更高,如果能完成區(qū)域招生任務的話還一次性獎勵2000元。
作為一所民辦高校的老師,張炎連續(xù)5年參加了學校的招生。張炎說,現在生源競爭越來越激烈,公辦院校都招不滿人,何況民辦高校。以前在報紙等媒體上做廣告的宣傳手段,各民辦高校都不用了,幾乎把所有的經費都用于招生提成。把全校師生都派出去招生的“全校皆兵”模式,目前是見效最快的招生手段,愈演愈烈。張燦說,現在民辦高校招生,除了比辦學實力外,拼得更多的是誰的招生經費充裕。誰能給得起充足的招生經費,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生源,誰就能進一步壯大辦學實力。這些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江西民辦高校在校生平均規(guī)模比全國校均水平高出500多人,全國13所在校生萬人以上的民辦高校江西就占據了4所,奠定了江西民辦教育強省的地位。但這幾年,各民辦高校的差距逐漸拉大。其中兩所民辦高校為了迎接升本,投入巨資買地建新校區(qū),原以為招生應該不受影響,但2008年以來,招生變得困難,以前是民辦高校之間爭搶生源,現在連公辦院校也加入到搶生源的隊伍中。
行政部門:嚴禁組織學生招生
作為民辦教育大省,江西省教育廳對于民辦高校招生一直有著相當嚴格的監(jiān)管。江西省要求,民辦高校要規(guī)范招生行為,嚴格執(zhí)行招生計劃,不得擅自擴招。民辦高校不得組織在校學生參與招生工作,違者教育部門將嚴查。高校不得對外公布未經江西省教育廳審查備案的招生廣告,對外公布的招生廣告必須實事求是公開學校辦學條件、辦學層次、辦學類型和畢業(yè)證書性質,堅決杜絕招生工作中的虛假承諾宣傳,切實兌現招生廣告中的所有承諾。同時,要嚴格按照江西省教育廳核定的招生規(guī)模組織生源,加強管理,提高教育質量。若擅自突破招生規(guī)模,超錄新生將不能辦理電子注冊手續(xù),并視情況扣減學校下一年度的統招計劃。
江西省還要求,各民辦高校要加強招生管理,特別要加強對招生人員的培訓和監(jiān)管。不得委托校外招生中介和人員為本校招生,不得將招生任務與教師福利待遇掛鉤,禁止組織在校學生參與招生工作,不得干擾各級生源學校正常教學活動。各校要配合公安、監(jiān)察等部門開展打擊非法招生中介活動,對有違規(guī)行為的招生人員必須從速進行處理,對有違法行為的招生人員應送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在錄取工作中,高校要規(guī)范通知書的發(fā)放,統招生寄發(fā)由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印制并加蓋印章的錄取通知書,自考助學班招生由學校統一寄發(fā)經江西省教育廳備案同意的入學通知書。學生繳費時,各校要按學生類別在收費票據上注明“統招生”“自考生”等字樣,確保當場明確學籍身份,嚴把入口關。
此外,正式開學后,各民辦高校要在新生報到處統一設置公示牌,公示所有收費項目與收費標準,不擅自增加收費項目,不擅自提高收費標準。學生入學后有正當理由要求中途退學的,嚴格按照江西省教育廳有關退學退費規(guī)定執(zhí)行。各民辦高校還要安排專人,在學生正式辦理繳費手續(xù)前,給學生和隨行的學生家長講明有關政策規(guī)定;同時各校要建立訴求表達機制,設立監(jiān)督電話,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意見及時處理,不足及時改正。據了解,每年高招期間,江西省教育廳將派出招生工作巡查組,不定期到各民辦高校進行巡查,對在招生工作中措施不力、工作不實的學校,提出批評;對有違規(guī)行為的學校,將視情節(jié)輕重進行處理。
民辦高校:違規(guī)招生借“畫皮”
據了解,一些參加春季高考招生的高校,對沒有被本科統招錄取的考生,以“對口本科”或“預科生”名義進行招生“錄取”學生之后,高校聯手成人中專學校,為學生弄到“中職學籍”。學生經過半年多的學習,參加第二年的“對口”招生考試,即春季高考。山東省一些民辦高校就是借著春季高考“畫皮”。這些民辦高校招生過程中虛假宣傳、違規(guī)承諾、委托中介招生、壟斷考生生源、代為考生填報志愿、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概念等問題,損害了考生權益,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教育》旬刊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所謂的“試點本科”還是“預科生”,并非今年才出現,而是部分民辦高校違規(guī)招攬生源的一貫做法,已經成為民辦高校招生的“頑疾”之一。當這種違規(guī)招生辦法遇到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期待“天上掉餡餅”的考生后,則會一拍即合。如果經過一年的所謂“預科生”生涯,第二年順利通過春季高考,升入本科,這種違規(guī)招生便被掩蓋住。當有的考生在第二年參加春季高考時遇到問題而無法順利升入本科時,矛盾便會被激化。比如部分民辦高校學生所遭遇的“違規(guī)代填志愿”,便是這種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所謂“預科生”或“對口本科”招生的基本操作路線是,有的參加春季高考招生的學校,在每年高考錄取期間,對沒有被本科統招院校錄取的考生,以“對口本科”或“預科生”名義進行招生,并煞有介事地蓋上學校的印章,讓被錄取的學生以為自己真被錄取了。通過春季高考的考生則被學校正式錄取,由此實現學校的招生并讓學生進入本科院校。熊丙奇表示,這種招生的本質實際上是對考生的欺詐。被錄取的學生,最初只有中職學籍,接受的是針對春季高考的高考復讀培訓,必須參加春季考試,達到錄取條件之后才被錄取。對學生來說,雖然被“對口”院?!颁浫 绷?,但能否成為這所學校的正式學生,還有很大的風險,一要看他參加春季考試的成績,二要看報考這所學校的學生情況。如果在春季高考報考這所學校的學生多,就很可能落榜。
行政部門:嚴禁違規(guī)招“預科生”
8月25日,山東省教育廳發(fā)出關于嚴禁高校違規(guī)招收“預科生”的緊急通知,稱最近有高校無視相關政策和省教育廳的三令五申,違規(guī)招生,擅自招收所謂的“預科生”。緊隨這一通知的另一紙通知,矛頭則直指民辦高校。在《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民辦高校招生行為的通知》中,省教育廳稱,凡違規(guī)招收高?!邦A科生”或以“預科生”名義招收高中后起點中職學生的學校,省教育廳將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guī)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36號)給予嚴肅處理。造成嚴重后果的高校,將給予減少招生計劃或者依法給予停止招生的處理,同時追究相關人員和領導的責任。
根據山東省目前政策,普通高中學生落榜后,是可以上一年的成年中專班,然后以中職身份參加對口招生的。開設這樣的成人中專班初衷并不錯,目的是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但現在看來,有的一年制成人中專,似乎在專門做“對口”考試的生意。由于接受一年教育之后就有中職學歷,可報考普通高考,因此一年制中專將這作為重要的“賣點”,而不是真做成年職業(yè)教育。這樣的一年制成人中專,就變異了。
專家:政府、高校都應轉型
民辦高校和有關教育部門之間,好像陷入了一種怪圈:一邊是高?;蛎骰虬档倪`規(guī)招生,一方面是教育部門命令禁止。這一攻一防,每年都會以各種形式上演,仿佛默契一樣存在著。高校通過運作收獲了生源,有關部門也不會背負“不作為”的壓力。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政府和高校都應轉型,這樣民辦高校才有出頭之日。
他認為,在生源危機面前,制度層面低人一等、辦學質量不高、學費高的民辦院校,當然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民辦院校要突圍,必須走特色辦學之路,但單靠他們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突圍的。現行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制約了民辦院校提高質量的努力。各類教育的地位并不平等,拿招生來說,民辦院校的招生,就安排在公辦院校的招生之后;與公辦院校一樣,民辦院校沒有辦學自主權,難以根據社會需要,自主調整學科、專業(yè)、課程,采取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因此,應推進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給所有教育平等的競爭空間,同時賦予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只要政府轉型,獲得自由生長空間民辦教育會堅強地發(fā)展起來。他們也會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的定位與辦學特色。任何一所大學的定位和特色,都是自己在辦學中逐漸形成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給他們的。
他同時指出,民辦院校要走出困境,必須反思傳統的辦學思路。再繼續(xù)走規(guī)模路線,必定走進死胡同。因此,有必要重新規(guī)劃學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減少鋪張浪費,把辦學的經費用到刀刃上,走特色辦學之路。具體來說,民辦院校與其在招生中玩花招,不如展示重視生源的誠意,承諾對部分優(yōu)秀免除學費,設立全額獎學金,并派學校的教師深入到考生中,宣傳本校的辦學理念,展示本校的特色專業(yè)。玩招生花招,事情敗露之后,無疑等于把已經處于懸崖的學校推進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