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社會工業(yè)化文明迅速發(fā)展,我們在充分享受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種種便利時,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它對我們的負面效應。海德格爾后期的技術批判思想頗為引人注目。他深刻反思了人之棲居的扭曲沉淪,追問人之棲居本質,認為人之棲居首先回歸自由的處境,將自我從技術理性侵害的危險中拯救粗來,達到真正的詩意棲居。
關鍵詞:海德格爾;詩意;棲居
作者簡介:肖麗婭(1982-),女,碩士,貴州民族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文藝學。
[中圖分類號]:I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0--01
“詩意地棲居”的本質是什么,我們?yōu)楹我娨鈼右约叭绾螌崿F(xiàn)其可能性呢?一般而言,我們對“詩意”的理解常常與浪漫、想象、非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也就是說,詩意的棲居要超脫大地、超越現(xiàn)實,生活在一種近乎夢幻的生命境界中;而“棲居”則是人們選擇的許多行為方式中的一種。然而,海德格爾對“詩意棲居”有著深刻的理解,“學會棲居”是海德格爾對人的終極關懷之理想追求。
一、 為何追尋詩意棲居
現(xiàn)代科技社會,極度膨脹的工具理性讓我們隨處可見異化現(xiàn)象,人的生存處于一種非本真狀態(tài)。在技術主義時代,人常常被淪為為技術的工具,當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技術時,依靠技術的力量去征服自然之時,人們便失去了他作為人的本質。因此無法本真的存在,遮蔽和遺忘了人存在的真正意義。人將處于異化之中,其尊嚴、價值、自由均在一定程度被剝奪。海德格爾正是從這種難以言堪的處境剖析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棲居”是他闡釋這一觀點的重要范疇。海德格爾關注對人的現(xiàn)實性,他認為,人們在技術社會中本真的狀態(tài)遭到了破壞,從而異化為一種技術性的棲居,社會生活受到技術理性的干涉和影響,人的主體性也在日益受到侵蝕和左右。因此,自我的主體性應該得到凸顯,充分發(fā)掘自身的潛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性發(fā)達的現(xiàn)代技術世界,人是這個技術世界的主人,同時也是自然界的主人。在良性的技術社會,人們用技術去征服自然時,不再依賴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技術世界,因此,人的主體性得到合理的彰顯。但現(xiàn)實是,技術的本質威脅著人的本質,由于人之異化,人們的生存已無“詩意”可言,而對詩意的棲居的尋求更為艱難?
二、詩意棲居的本質
海德格爾為人類設想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和境界“詩意地棲居”,即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的生存方式的執(zhí)著追求。詩意力求一種自由的生命境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海德格爾那里意味著生存的詩也意味著本真。海德格爾認為,我們之所以覺得生活毫無詩意,正是因為對生活缺乏詩意的追求,而當我們感到生活枯燥乏味麻木寂寞時,卻正體現(xiàn)了我們對詩意的向往和追求,因為本真的生命里的潛意識里是詩意的。正如他所說:“棲居能夠成為非詩意的,只是由于它本質上是詩意?!币虼?,生命存在的矛盾最終要得到解決,詩意棲居是最理想的解決方式。詩意的生活將是生命本真的最高形式,是一種最本真的生存意義和狀態(tài)。按照海德格爾的理解,“棲居”最原初的意義是“持留、逗留”。而逗留又強調其“平靜”,“平靜”在海德格爾的釋義里實質上就是指自由。所以,我們可以將詩意棲居理解為追求一種“自由而平靜”的狀態(tài)。若能達到詩意棲居的生命境界,將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和平,生命始終處于一種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生命在“詩意地棲居”的體驗過程中,可以讓生命得到超越,從而使萬物間的沖突、心與物的障礙得到和諧圓融,從而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詩意棲居如何可能
海德格爾認為,在現(xiàn)代科技社會中,規(guī)范化的生活使人們被限制于一定領域之內,人之棲居異常艱難,因為人之棲居的根本前提——自由已經蕩然無存。在海德格爾看來,不受傷害和沒有任何危險就是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就“自由”這個詞的真正意義而言,真正的自由乃是讓物自由,讓人即棲居者也得到自由。只有擁有了自由空間,詩意地棲居才會成為可能?,F(xiàn)代文明社會已經陷入一種貧乏,而這種貧乏在于人類已經喪失了終極關懷的情思。那么,我們該如何喚醒沉淪于世的人們,如何讓生命回歸本真狀態(tài)?海德格爾認為最有力的莫過于死亡。因為每個人從出生之初就開始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盡管棲居之人是本真存在著的,但他也是作為必死者逗留于大地之上,即為死而存在的。海德格爾對死亡的沉思就是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追問與探求。死亡能讓人深刻的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使非本真存在向本真存在回歸,呈現(xiàn)出一個本真的世界,使每一個人都成為詩人、哲學家,呈現(xiàn)一個詩化的世界,只有這樣人之棲居——詩意的棲居遂成可能。
結語
海德格爾對技術理性的批判是深刻的,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迅速幾乎統(tǒng)治一切,人失去了自己最本真的狀態(tài),成為物質化、功能化的對象。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盲目地攻擊技術世界,因為反對科技進步仍是愚蠢的。正如海德格爾所說:“我們一切探討不可以被理解為敵視科學”。海德格爾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質疑及深刻的思考蘊涵著他對人類生存命運的擔心和憂慮,也給當代陷入精神危機的人們亮出了一種價值尺度,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資源。我們應將視其為面對浮躁的現(xiàn)代生活所開出的應對之策,也是對急功近利的現(xiàn)代化的一種深刻反思。
參考文獻:
[1] 張汝倫《現(xiàn)代西方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 馬丁.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jié)合譯《存在與時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