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雙慶
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每天都和她的兒子聊天,總給他講一些他小時候的故事。
她每天總是會利用一大部分時間來給他熬粥,用那種最長最大、顆粒飽滿、質(zhì)地晶瑩、略帶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顆一顆地精心挑選。如果偶爾一不小心手指沾上了兩顆,她會將它們放進米堆,重新挑選。她把那些米洗得很干凈,然后放進一只棕色的瓦罐,倒上沉淀過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鸩荒芴停駝t粥會受熱不均勻。她把火兒侍候得溫順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靜嫻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鍋粥,通常要花費兩個半小時。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進一只花瓷碗里,一邊晃著腦袋,一邊對著粥吹氣,直至吹到自己呼吸困難,粥才涼了。她微笑著用湯匙喂給兒子吃,可是兒子卻閉著眼睛,漠然地拒絕了她。她并不生氣,微笑如昔。
第二天,她繼續(xù)揀米、熬粥、吹冷,也繼續(xù)接受拒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手指已經(jīng)變得粗糙而遲鈍,她搖晃著的腦袋已經(jīng)白發(fā)叢生,她的力氣也大不如從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時便已經(jīng)上氣不接下氣,必須借助蒲扇來完成下一半的降溫??墒莾鹤右廊焕淠鼐芙^她。她一直微笑著,始終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這種熱情與冷漠的對峙持續(xù)了8年零73天。第8年零74天,她正和兒子講著他小時候的故事,兒子突然睜開眼睛,不太清楚地說了聲:“媽媽,我要喝粥?!彼D時淚如雨下——那是自從醫(yī)生宣布他腦死亡后,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醫(yī)生說,像他這種情況,蘇醒的概率只有萬分之一。
兒子那天吃到了母親熬的粥,其實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還帶有咸咸的眼淚的味道??上攵赣H當時是多么激動!
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jié)束。三個月后,就在兒子完全可以進行生活自理之時,母親撒手人寰。臨走前,她握著兒子的手,笑容安詳而從容。兒子在清理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本母親的病歷,其實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兒子昏睡了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臨了這個家庭——母親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撐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與病魔對抗了七年?醫(yī)生說這是個奇跡。兒子知道,創(chuàng)造奇跡的正是那可憐而尊貴、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選自《陽光的味道:感動中學生的100篇散文》,有刪改)
讀后一品
文章用大段篇幅敘寫了母親悉心照料兒子的故事,母親的熱情與兒子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讀者設(shè)置了懸念。直到第五段母親八年多的努力終于創(chuàng)造奇跡時,謎底才被揭開:她讓八年前患腦死亡的兒子開口了。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中,母親七年前就被確認為肝癌晚期的事實則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讀者,讀來催人淚下。
思有所悟
1.文章主要從哪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
2.結(jié)合上下文,對文中的畫線句子進行品析。
3.文章第五段為什么要點明“8年零73天”“第8年零74天”這兩個日子?
4.通讀全文,你認為母親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具體指的是什么?
5.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標題的?
【宋永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