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森
同學們,南極就在我們生活的地球的最南端,那里是南極洲的大陸。在我們的腦海里,南極大陸是一個十分遙遠,又十分寒冷的白色冰雪世界。我對南極的植物非常感興趣,很想知道生活在冰雪世界里的植物是什么樣子,它們夏季怎么開花,如何越過冬天?為此,我參加了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來到南極長城站進行科學研究。
從北京到南極的漫長旅途
從北京去南極還真的很遙遠。我們乘坐飛機離開北京首先是向西飛了10來個小時,到達法國首都巴黎。我們考察隊員換乘飛機后,又向西南方向繼續(xù)飛行,越過赤道到達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這段航行在天上足足待了15個小時,這可是我飛過的最長的航班。經(jīng)過一天多的時間,我們從北半球飛到南半球,從東半球來到西半球。在圣地亞哥稍事休整,又繼續(xù)向南飛行了4個小時,到達智利的南方小城—蓬塔阿登納,這里就是南北4000千米長的智利的最南端,再往南可就要跨越大海進入南極了。
我們離開北京時,正是我國北方的寒冬臘月,冰封大地的隆冬季節(jié);而到了圣地亞哥,那里卻是花紅柳綠,風景宜人的盛夏時光。不過到了蓬塔阿登納,氣候又變得清涼,學生們都穿上了秋裝,而等待我們的南極洲卻依舊處在冰天雪地之中。
由于天氣等條件不適合飛機飛越德勒克海峽,我們在蓬塔阿登納足足停留了三天,第四天才乘坐“大力神”運輸機跨越大約900千米的海峽來到南極菲爾德斯半島,這里是我國長城站所在的地方。北京到長城站的直線距離雖然只有一萬七千多千米,但是我們花了大約一周的時間才來到這里。
雖說這里是南半球的夏季,菲爾德斯半島卻依舊處在寒冬之中的白色冰雪世界里,哪里有植物的影子?我渴望見到南極的植物,不過只好耐心等待春天的到來。
南極的春天終于來了
時間進入一月份,姍姍來遲的春季帶來了陽光,帶來了溫暖,冰雪開始融化,由碎石構成,濕漉漉的、黑黝黝的地面慢慢露了出來,貼著地面生長的地衣、苔蘚等頑強的小生命們開始了新的生長季節(jié)。
菲爾德斯半島的自然條件是十分困難的,即使是在夏季,這里的溫度也是在零度左右,依舊十分寒冷,我們出門都要穿上羽絨服才能夠工作。南極風大,十級以上的大風是家常便飯,十二級的大風也司空見慣。由于是冰雪世界,即使在夏季,上千米厚的冰蓋是不會融化的,只是長城站附近的陸地上的冰雪能夠融化,如果趕上夏季溫度過低,在山坡陰面的十幾米厚的雪層也融化不了。從冰蓋上刮過來的寒風刺骨般的陰冷,再加上陸地上幾乎都是破碎的碎石,沒有土壤,能夠在這里生活的植物可真是了不起,不由得讓人敬佩它們不屈不饒、頑強生長的精神。
極地雪藻的顏色游戲
我們在初春的菲爾德斯半島上的雪地里行走時,在雪層松軟的地方,或者雪層下有融水流動的地方,一不小心腳就會陷到雪里。拔出腳時,我們會看到雪的表層顯現(xiàn)出淡綠的顏色,而在20~30厘米深的雪里卻顯現(xiàn)出淡紅色。我很驚訝,難道白雪會有顏色的變化?原來,這是一種叫做極地雪藻的藻類植物做的顏色游戲。
生活在南極冰雪世界里的極地雪藻是一種細胞個體非常小的綠藻,我們的肉眼通常是看不見的。極地雪藻的藻花可以延伸生長到雪深25厘米的地方。這種藻類可以產(chǎn)生一種叫做類胡蘿卜素的物質,呈現(xiàn)為紅色。這種紅色可以保護藻細胞的葉綠體不受南極的強光照射,還能夠減少紫外線對這些小個體藻類的破壞,同時紅色又有利于吸收熱量而溶化它們周圍的冰雪,為藻類生長提供水分。極地雪藻慢慢地融化周圍的冰雪,時間長了,融化的冰雪多了,就會在冰雪面上形成一個個圓圓的杯狀凹陷,我們稱之為“太陽杯”。
在寒冷的冬季,冰雪中極地雪藻的藻細胞會休眠,睡上一個長覺。到了春季來臨,隨著光照、水分和營養(yǎng)的增加,藻細胞醒來,釋放出極小的具鞭毛尾巴的會游動的細胞,慢慢移動到雪的表層。因為這些細胞是綠色的,所以我們看到白雪的表層是綠色的。哈哈!就是這些極地雪藻讓皚皚白雪變得下紅上綠,色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