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蘭
每年的三四月開始,各名校的小升初考試陸續(xù)拉開帷幕,很多家長帶孩子周旋于各培訓機構,進行考前沖刺,讓孩子們倍感學習的壓力。在小學階段,使用同樣的教材,接受同樣經(jīng)過嚴格專業(yè)訓練的教師的教育,為什么有的孩子優(yōu)秀,有的一般,有的卻成了學習困難生?小升初考試既是高一級學校的入學資格測試,也是對小學畢業(yè)生六年學習成果的檢驗。而這個學習成果的優(yōu)良與否,和孩子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
我兒子目前是北方某重點大學大二的學生,查詢到孩子被重點大學錄取的那一刻,內心的幸福難以言表,同時也慶幸自己對他小學階段的學習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讓孩子做好學習預備
為了讓兒子適應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能快速地完成固有的學習動作非常重要。我有意識地讓孩子練習快速地書寫,快速地朗讀,快速地閱讀,快速地計算。練習過程中,通過計時的方式,鼓勵孩子不斷地加快速度。我心里十分清楚,初中課程相對于小學幾倍增加,沒有一定的學習速度,孩子會學得非常辛苦,孩子一旦不適應,根本沒辦法完成學習任務。
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許多孩子以為學習只有“聽課”“記憶”這些環(huán)節(jié),結果學習的知識不會靈活運用,學得非常辛苦,卻沒有什么學習效果。為了讓兒子更好地適應初中學習,六年級這一年,我指導兒子學習環(huán)節(jié)要這樣做:聽課── 記憶── 聯(lián)想── 運用── 創(chuàng)新。聽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記憶,記住學習的知識點;聯(lián)想,聯(lián)想相關的知識;運用,運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學習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型地學習。
有學習問題及時解決
學校老師每天要按計劃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不會因為一個孩子有問題,就把新課停下來。40分鐘的課堂,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老師只是通過書面作業(yè)了解孩子的學習結果,但出現(xiàn)這種學習結果的過程,老師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的。而家長不同,家長是一對一,比老師更有優(yōu)勢了解孩子的學習細節(jié)。如果能了解孩子的學習細節(jié),就能知道孩子的學習問題在哪兒,再進行針對性地指導。
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學習
兒子即將開始的初中學習生活,將面臨很大的課程壓力。小學階段,語文、數(shù)學、英語是考試的科目,但到初中后,除這三門功課外,還有歷史、地理、生物、思品、體育等,初二還會增加物理、初三增加化學,且這些科目都要考試,如果孩子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
六年級一開學,我跟兒子定了學習協(xié)議,絕對獨立完成作業(yè),寫完作業(yè)自己檢查,遇到學習問題自己解決,自己動手整理學習用品。整個的學習過程,不要家長參與。我這個“甩手掌柜”,培養(yǎng)了一個學習非常獨立的孩子,從初中到大學,學習很少要我操心。
培養(yǎng)孩子會學習,肯動腦,學習能自理,會自己解決學習問題,孩子會學得很輕松,成績自然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之路會非常順暢,考上理想的初中、高中,甚至重點大學是指日可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