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立
淺談農村商業(yè)銀行廉政評審體系的構建
●林佳立
文章結合金融行業(yè)特殊性,分析當前廉政建設存在的不足,通過對廉政評審體系的涵義、必要性、結構功能及實際運用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引入并構建定性研究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廉政評審模式,以期提高農村商業(yè)銀行廉政工作效率與實際效果。
農商行 廉政評審體系 結構 功能
1.法律意識不高。一是思想認識不夠。隨著我國銀行業(yè)競爭加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業(yè)務發(fā)展和追求盈利思潮在部分干部員工頗為流行,其中資金組織獎、業(yè)務拓展獎,中間業(yè)務獎、理財營銷獎,清非獎等銀行績效導向加大了干部員工的錯誤認識,廉政建設工作,被視為務虛或無關緊要。二是法律意識不強。個別銀行人員經不住利益誘惑,抱有僥幸心理,忽視規(guī)章制度,通過商業(yè)賄賂等方法獲取不當利益,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三是對員工“8小時外生活”關注不夠。不健康的業(yè)余活動,特別是少數員工沉迷賭博炒股、不當交友消費,明顯成為誘發(fā)犯罪的重要原因。
2.規(guī)章制度建設滯后。一是制度設計有待加強。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因歷史原因,許多規(guī)章制度不夠完善,存在修訂頻率大,執(zhí)行力較弱等問題,部分制度不夠簡明、流程設計不夠合理,可操作性不強。二是部門職責有待明確。農村中小機構“部門銀行”現象較為嚴重,各部室各司其職,相關職能部門對風險職責界定較為模糊,形式上大家都在管卻都沒有充分履行監(jiān)督職責,有些制度流程在設計上未能充分體現內控制約的作用。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銀行腐敗問題的發(fā)生。三是權責交叉混淆。部分崗位相容性和兼職崗位過多,造成一些業(yè)務“一人搞定”現象,復核把關流于形式,合法合規(guī)性監(jiān)督職能缺失。
3.監(jiān)督制約制度缺位。一是權利監(jiān)督缺位。相關文件對執(zhí)權者僅有形式規(guī)定,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控制機制。執(zhí)權者的個人決策行為、業(yè)務行為、責任行為沒有實質制約,導致腐敗問題發(fā)生。扁平化管理后,基層網點“一把手”權利過大,一般職工與執(zhí)權者間的監(jiān)督機制形同虛設。在改善業(yè)務功能的同時,因人手較少、迫于競爭壓力等原因,對各項內控制度不能嚴格貫徹落實,往往出現基層網點負責人說了算現象,造成腐敗風險。二是監(jiān)督機構軟化。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jiān)察內設機構實質權利弱化現象嚴重,監(jiān)察機構普遍與監(jiān)督對象平級,年度廉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占比重要性不能顯現,在人員配備上,骨干力量一般均充實到了前臺部門,紀檢監(jiān)察組織力量相對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反腐倡廉建設實踐發(fā)展,反腐倡廉理論體系日趨完善,從十八大報告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可以解讀出廉政建設三個“第一次”,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了黨的五大建設的第四位,第一次在黨代會的報告中提出了建設廉潔政治的目標,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把黨的紀律建設作為一個專門的問題來進行要求。這些都進一步表明,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同樣,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作為金融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其反腐倡廉建設成敗關系到整個金融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因此,構架廉政評審體系十分必要,必須及時建立體系化,制度化,標準化,可操作性強的廉政建設體系,以腐敗定量認知為廉政評審提供認定基礎,以數理統(tǒng)計為廉政評審提供操作基礎,以信息技術為廉政評審提供技術基礎。
農村商業(yè)銀行廉政評審體系的設計,必須要契合農村商業(yè)銀行運營特殊性和運作實際,廉政評審體系邏輯構架及模塊功能設計,要建立在對銀行業(yè)腐敗特點、成因及變化趨勢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即由誰、在何時、何種環(huán)境、依據何種制度、根據何種信息、以何種標準、做多少修正、評審客體覆蓋率等因素分析與確定。廉政評審體系是開展科學化、信息化、系統(tǒng)化廉政評審整體工作的中心內容,建立以信息化定量技術分析為核心的廉政評審體系也為農村商業(yè)銀行開展信息化、標準化廉政評審提供了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基礎。廉政評審體系構架運作及模塊細節(jié)如圖1:
圖1 廉政評審體系構架及運作圖
1.廉政評審主體。廉政評審主體可以是部門也可以是個人,可以是內部也可以是外部單位。評審主體在廉政評審流程中主要職責:(1)制定評審計劃;(2)選擇評審對象;(3)根據評審對象層級、所屬部門和崗位特征等因素,確定指標體系;(4)修正評審指數;(5)實施量化評審;(6)得出評審結論;(7)向企業(yè)全員或向社會公眾及時公布;(8)準確地發(fā)布廉政評審結論和相關信息;(9)后續(xù)評審修正。
2.廉政評審客體。廉政評審客體就是被評審對象。評審客體主要職責是:接受廉政評審主體的監(jiān)測與評審,同時具有保障廉政評審制度實施的程序性、規(guī)范性、公正性和合法性的權利,客體分類為部門、個人兩大類別。部門對象分為:部門、支行;個人對象分為:決策層人員、中層人員、普通管理人員、專業(yè)人員、基層人員。
3.評審體系內部流程。廉政評審體系內部流程作為一個系統(tǒng),其運行需要各類資源的整合與輸送,為其提供動力,運行內容是建立具有一般、邏輯和權重設計的廉政評審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由時間、環(huán)境因素影響確定修正指數,通過信息平臺系統(tǒng)分析和實施量化評審得出第一評審結果。(1)評審信息采集。評審信息采集是采集可用于調查取證、評審分析的人、財、物、組織、信息等社會資源。按不同標準可分為: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客觀實體存在的人、財、物屬于硬件資源,抽象存在的制度規(guī)章、組織架構、權利運行機制、人際關系網絡屬于軟件資源;組織內部和社會資源,內部如職權范圍,外部如社會尋租等;傳統(tǒng)型資源和創(chuàng)新性資源,前者如普通的辦公和組織資源,后者指網絡化資源,包括所有辦公軟件和電子版廉政評審數據庫、資料庫等。(2)評審修正指數。按照系統(tǒng)論的觀點,系統(tǒng)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復合體。評審體系作為一個自成體系的系統(tǒng),它同時也是一個更大系統(tǒng)(反腐倡廉建設體系——政治體系——社會體系)的次級系統(tǒng),更大的系統(tǒng)構成它的外部環(huán)境。按照環(huán)境對廉政評審系統(tǒng)的影響程度和作用范圍,需要設定一套評審修訂指數。廉政評審環(huán)境可分為“核心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外環(huán)境三種”。廉政評審的核心環(huán)境指的是廉政評審主客體直接作用的領域、是廉政評審最直接的領域,如國家的反腐倡廉建設政策、法律、成效等。廉政評審的內環(huán)境指的是影響廉政評審的政治系統(tǒng)內其他機構、團體、制度、個人等因素。廉政評審的外環(huán)境指的是政治系統(tǒng)外社會環(huán)境,如人文、經濟等。廉政評審環(huán)境與廉政評審從總體上說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關系。廉政評審環(huán)境影響廉政評審的結構、功能和運行,使其與不斷演化的廉政評審環(huán)境相適應。
4.評審指標體系。廉政評審指標體系是廉政評審體系的核心內容,制定指標體系需要遵循三個原則。(1)科學性原則。在理論上要站得住腳,能反映評價對象的客觀實際情況。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首先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使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在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上嚴謹、合理,抓住評價對象的實質。同時,評價指標體系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必須是客觀實際的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東西。(2)可比性原則??杀刃灾傅氖遣煌瑫r期以及不同對象間的比較,即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v向比較。即同一對象這個時期與另一個時期作比。評價指標體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條件是指標體系和各項指標、各種參數的內涵和外延保持穩(wěn)定,用以計算各指標相對值的各個參照值(標準值)不變。(3)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指的是實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指標要簡化,方法要簡便。即評價指標體系不可設計得太繁瑣,在能基本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全面性的條件下,指標體系盡可能簡化,減少或去掉一些對評價結果影響甚微的指標。其次,數據要易于獲取,無論是定性評價指標還是定量評價指標,其信息來源渠道必須可靠,并且容易取得。否則,評價工作難以進行或代價太大。
根據廉政評審指標體系三大原則,結合農村商業(yè)銀行經營屬性,設定廉政評審指標體系(表略)。
1.黨內監(jiān)督制度落實情況觀測點。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程度、重要情況通報與報告程度、述職述廉狀況、民主生活會狀況、信訪處理情況、巡視制度落實情況、談話與戒勉制度情況、詢問與質詢狀況、罷免與撤換制度落實情況。
2.辦事效率和服務意識觀測點。評審一單位的廉政狀況不僅要看其落實廉政制度的情況,還要考查日常工作情況,著重考查辦事效率和服務意識。
3.重大決策民主公開程度。決策民主,公開重大公務事項,接受干部群眾監(jiān)督。觀測點:行長辦公會議、重大決策的出臺、干部選拔與任用的公開、重大項目的審批、公共采購情況。
4.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權力受制約監(jiān)督情況。加強對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權力的監(jiān)督制約,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觀測點:領導述職之后,組織內部民主評議狀況,領導干部主要是領導班子成員在本單位內所起的模范、表率作用是否明顯,以及程度如何。
5.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狀況。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是黨對機關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之一,它從個體化的角度具體審視每個領導干部為官、為政廉政意識、道德意識,是領導干部執(zhí)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一個基本內容。觀測點:子女、配偶經商辦企業(yè)情況、個人收入匯報情況、廉政準則落實情況等。
[1]周建功.淺談銀行業(yè)反腐倡廉建設.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10(1)
[2]陳文章,黃德介.重慶農商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執(zhí)行力度舉措探究.時代金融,2011(9)
[3]李紅權.我國廉政評估體系的構建.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4]馬立智.提升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探析.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3(2)
(作者單位:蒼南農村合作銀行 浙江蒼南 325800)
(責編:李雪)(責編:李雪)
F830.6
A
1004-4914(2014)05-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