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輝
(佛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臨床療效觀察
龍 輝
(佛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討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將138例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9例給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沙丁胺醇氣霧劑治療,觀察組69例給予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41%,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NO濃度均比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 NO濃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兒療效與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沙丁胺醇氣霧劑治療比較基本相當,但該法安全、方便,能降低哮喘復發(fā)率,患兒易于接受。
兒童哮喘;緩解期;中藥穴位敷貼;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沙丁胺醇氣霧劑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簡稱哮喘,俗稱“吼病”,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嚴重程度、發(fā)作頻率、治療效果及轉歸均與氣道炎癥有密切關系,是由肥大細胞、T 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氣管上皮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等多種細胞組分和炎癥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疾患。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性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的特點,發(fā)病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1-3]。中醫(yī)學對哮喘緩解期的治療重視調理肺、脾、腎三臟功能,去其生痰之因,以減少哮喘再度發(fā)作[4-5]。急性期與緩解期哮喘患者氣道均存在高反應性,且氣道慢性炎癥持續(xù)存在,因而緩解期哮喘也需治療。中醫(yī)治療哮喘在控制癥狀、消除病因、減少不良反應等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6-7]。本研究通過應用中藥貼膏進行貼敷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哮喘緩解期患兒138例,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齡 3~12歲,平均(6.87±3.63)歲,平均病程(1.62±0.84)年。西醫(yī)診斷標準與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診斷標準: 均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2008 年頒布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8];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2008 年發(fā)布的《小兒哮喘中醫(yī)診療指南》中的哮喘氣虛證診斷標準[9]。將上述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9例,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瑞典阿斯利康,國藥準字:H20090773)4.5μg,2次/d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01)100μg,3噴/d。
1.2.2 觀察組 予以天灸方治療,組成:白芥子25g、麻黃15g、肉桂15g、防風12g、延胡15g、皂角10g、細辛10g、甘遂9g,諸藥共研成粉末,調勻備用。膏藥即用即配,待用時以生姜汁制成藥餅,搓成小藥丸,每粒藥丸含生藥1.5g,每年三伏天時敷用,每次5貼。使用時在兩側定喘、肺俞及膏肓穴與天突、大椎、膻中穴(穴位可交替使用)處以敷藥紙固定(穴位可交替使用),再以膠帶固定。治療時間: 當年小暑至三伏節(jié)氣完結為1個治療周期,1個治療周期持續(xù)貼敷5次,每次貼敷時長為30min至2h,間隔3~10天后再貼敷,1個完整療程為連續(xù)3個貼敷周期。貼敷當天忌食辛辣之品。
1.3 評價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0]中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SPS17.0 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jīng)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96%,對照組為88.41%,組間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O濃度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NO濃度均比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NO濃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Δ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NO濃度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Δ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的改變,誘發(fā)哮喘的致敏及觸發(fā)因素增多。如何控制哮喘發(fā)作的相關因素顯得尤為重要。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緩解期如何預防哮喘的發(fā)作是本病治療的重要目標,加強緩解期調理是預防哮喘復發(fā)的關鍵[11]。據(jù)報道,全球哮喘病死亡率為1/100000~20/100 000,全世界每年約有25萬哮喘患者死亡,其中年輕人占較大比例,哮喘的治療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2-13]。
西醫(yī)主要采取抗炎與激素治療的措施來治療本病,即使患者處于哮喘的緩解期與穩(wěn)定期,仍注重應用糖皮質激素以緩解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繼而控制哮喘的復發(fā)[14]。哮喘屬中醫(yī)“哮證”“喘證”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稚陰稚陽”是小兒的生理特征,小兒五臟六腑皆屬不足,尤以肺不足表現(xiàn)最為明顯,易感觸風邪,風邪引動伏痰,致哮喘反復發(fā)作?,F(xiàn)代社會小兒的成長發(fā)育受到學業(yè)壓力、飲食不均、家庭因素等影響會引起脾胃不和。緩解期以證虛為主,治以補肺益氣固表,扶脾益腎,調節(jié)臟腑功能,降低氣道高反應,增強免疫功能。
穴位貼敷歷史悠久,其最先應用于防治哮喘初見于清·張璐編著的《張氏醫(yī)通》,其理論依據(jù)源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的理念,三伏天之時,自然界寒凝之氣易解和陽氣最盛,順應時勢采取一些化痰以及祛寒的藥物進行外敷,使皮膚對藥物的吸收更為有益,能夠調理病患的特應性體質,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狀態(tài),達到驅寒消痰以及扶正固本的目的[15]。穴位敷貼是利用藥物借脈絡氣血的運行至相關臟腑,以疏通脈絡、增益陽氣以及溫化寒痰,取得緩治其本、急治其標的效果。穴位貼敷運用穴位刺激,能取得調理氣血、脈絡以及陰陽的功效,其在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等慢性疾病中具有較好效果[16]。單翠英等[17]應用中藥穴位貼敷后觀察到,患兒哮喘出現(xiàn)頻次顯著降低,肺功能增強,免疫紊亂狀況有所改善,提出中藥穴位貼敷能調理機體免疫功能,糾正 Th1/Th2比例失衡,進而實現(xiàn)治療哮喘的目標。本研究方中麻黃與細辛驅風祛寒、溫肺化痰;白芥子益陽行氣、寬中祛痰,去痰飲之溯源;皂角刺養(yǎng)血行氣,以利氣行而水行; 甘遂性苦寒,逐飲利腸,可宣表肺氣。
在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96%)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8.41%)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NO濃度均比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 NO 濃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藥穴位敷貼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副反應少等優(yōu)點,易被患兒及其家屬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葉琛琛,余中方,王敏華,等.固本防哮飲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3,29(11):7-10.
[2] 劉莎,龔財惠,符州.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在緩解期兒童哮喘合并鼻炎中的價值[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2):161-164.
[3] 王玉敏.劉志剛補肺益腎湯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35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4,36(1):25-26.
[4] 袁雪晶,汪受傳,孫軼秋.兒童哮喘緩解期的中醫(yī)治療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27(12):2537-2539.
[5] 鞠麗,孫軼秋.祛風脫敏固本防哮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淺議[J].新中醫(yī),2013,45(12):12-13.
[6] 岑偉蓮.哮喘中醫(yī)治療進展[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8):701-702.
[7] 徐王燕,楊季國.楊季國教授從五臟論治兒童哮喘緩解期經(jīng)驗[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7(1):12-13.
[8]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9] 袁雪晶,孫軼秋,王素梅,等.固本防哮飲聯(lián)合穴位敷貼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100 例臨床研究[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12):2306-2309.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61.
[11] 王祺,郭振武,崔英海,等.金龍固本合劑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113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3):180-182.
[12] 張建華.支氣管哮喘的流行病學及高危因素[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4):241-243.
[13] 喬靖.中醫(yī)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研究概述林亮[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6(10):359-360.
[14] 成華,徐明揚,葛振華,等.中藥貼膏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兒科雜志,2010,6(4):36-37.
[15] 朱杰,王永艷,石育才,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防治兒童哮喘緩解期45例臨床研究[J].中醫(yī)兒科雜志, 2011, 7(5): 34-36.
[16] YANG J, XU 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to acupoints[J].J Tradit Chin Med, 2008, 28(1): 21-23.
[17] 單翠英,林忠嗣,卞鏑. 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兒童哮喘的臨床及免疫機制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07, 25(4):845-846.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05-12
龍輝 (1975-),男,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主管藥師, 研究方向為藥物臨床應用。
R562.2+5
A
1673-2197(2014)13-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