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林
(雙流縣彭鎮(zhèn)公立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203)
?
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加撳針治療頸椎病效果分析
王曉林
(雙流縣彭鎮(zhèn)公立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203)
目的:探討和分析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加撳針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頸椎病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手法穴位扎針配合紅外線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針行方便撳針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經(jīng)治療后,治療組治愈16例,好轉23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愈11例,好轉19例,未愈10例,總有效率為7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加撳針治療頸椎病的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撳針;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jīng)根綜合征、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增大,很多年輕人因長期精神壓力和工作勞累易患頸椎病。該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等。針對這種情況,對我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采取手診、紅外線加撳針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頸椎病患者80例,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頸椎病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7~58歲,平均年齡(45.1±3.2)歲;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6~59歲,平均年齡(45.6±3.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手法穴位扎針配合紅外線治療,患者取坐位,取阿是穴、風池穴、肩中俞、肩外俞、肩井等穴位,行常規(guī)消毒后,將短毫針在上述穴位處快速進針,不可刺傷骨膜,給予中強刺激后,留針5~15min,接通電針,采用連續(xù)波,強度調至患者舒適為宜,局部配合紅外線照射,留針30min。每隔1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
治療組采取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及撳針治療,治療組患者的手法穴位扎針及紅外線治療與上述對照組的治療方法一致。但在治療組患者行紅外線照射,留針30min后,讓患者頸部旋轉屈伸運動,感受是否存在其他疼痛點(阿是穴),然后將消毒后的針行方便撳針埋在患者阿是穴處,重復使用針行方便撳針埋針2~3次。該種治療方法每隔1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原有各種病癥消失,肌力恢復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好轉:患者原有病癥明顯減輕,頸、肩背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未愈:患者癥狀無改善??傆行?(治愈+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不同方法治療,結合上述療效評價標準,治療組治愈16例,好轉23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愈11例,好轉19例,未愈10例,總有效率為7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頸椎病是由骨關節(jié)炎、增生頸椎炎、頸椎間盤脫出癥等引起的一系列頸椎綜合征。臨床主要癥狀為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等。該疾病是因長期工作與生活習慣不良、頸椎先天性畸形、慢性勞損等引起的風寒濕雜致氣滯血瘀、痰濕阻絡、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的頸椎綜合性癥狀。其臨床治療主要以局部取穴針刺為主,利用針刺法運行氣血、疏通經(jīng)絡,達到治療恢復的效果。雖然臨床采用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治療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是其作用時間較短且無法對病癥產(chǎn)生長期的持續(xù)作用,撳針則能夠明顯改善手針、紅外線治療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之處。采用針行方便撳針埋針治療不僅安全性高,作用效果強,同時還能與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相結合,從而起到長效治療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
本文采用方便撳針聯(lián)合手針與紅外線治療,臨床療效確切。該種撳針又稱為微型針灸針,通過機體皮膚淺表組織穴位埋針即時改善臨床癥狀并達到24h持續(xù)“針灸治療”的效果。該種針灸治療的方法與傳統(tǒng)針灸比較有以下優(yōu)點:①使用方便、即時見效、效果顯著、無痛感、可自行操作;②可較長時間穴位埋針,結合運動增加血液循環(huán)修復,得到極佳療效;③方便撳針運用高科技手段治療,十分安全且高效;④治療范圍廣泛,尤其是對各類疼痛,效果快且效果顯著,還可適用于緩解痙攣、治療胃病、緩解癌痛等。相關研究表明,針刺原始效應是撳針刺入體內產(chǎn)生微電流,從而改變局部電位差;同時刺入體內的撳針會釋放大量微量元素,從而改變局部濃度差。實質上撳針即時的主體療效是由電化學效應產(chǎn)生的,即針刺入體內后由于改變了局部穴位的電位差、濃度差,進而影響和改變了相應的神經(jīng)組織,以此產(chǎn)生良好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從本研究結果來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手法穴位扎針、紅外線加撳針治療頸椎病的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起效快、療效作用時間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福水,張義,鐘鼎文,等.針刀與針灸治療頸椎病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9):1622-1625.
[2] 朱曉平,符文彬,張光彩,等.針灸治療頸椎病遠期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918-921.
[3] 程啟明,杜杰,韓文良,等.紅外線照射配合牽引、手法治療頸椎病186例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9,18(12):1079-1080.
(責任編輯:魏 曉)
歡迎訂閱2015年《醫(yī)藥導報》雜志
《醫(yī)藥導報》雜志系中國藥理學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聯(lián)合主辦的醫(yī)藥專業(yè)期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國際藥學文摘》(IPA)、《WHO西太平洋地區(qū)醫(yī)學索引》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收錄。還被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絡出版總庫、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等國內多家大型數(shù)據(jù)庫收錄。設有“特約稿”“藥物研究”“藥物與臨床”“藥學進展” “藥物制劑與藥品質量控制” “用藥指南”“新藥介紹”“臨床藥師交流園地” “藥物不良反應” “藥事管理” “作者·編者·讀者”等欄目,每期組編某類藥物或某類疾病的藥物治療專欄。讀者對象是臨床醫(yī)師、藥師、醫(yī)藥院校師生和醫(yī)藥研究所、藥品檢驗所的科技工作者及藥品監(jiān)督管理、醫(yī)藥工商企業(yè)經(jīng)營者。
《醫(yī)藥導報》1982年創(chuàng)刊,始終堅持刊物的科學性、實用性、信息性,以普及、運用、服務為宗旨,著重報道國內外醫(yī)藥研究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關注藥物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重視藥品質量控制,宣傳醫(yī)藥政策法規(guī),在醫(yī)藥科研、生產(chǎn)、經(jīng)營、使用間發(fā)揮紐帶和橋梁作用。該刊已于2006年7月開通網(wǎng)站(http://www.yydbzz.com或www.yydb.cn),作者、讀者可通過網(wǎng)站首頁作者投稿系統(tǒng)和作者查稿系統(tǒng)實現(xiàn)在線投稿、查稿,通過過刊瀏覽欄目免費閱讀和下載《醫(yī)藥導報》過刊文章,通過新聞公告欄目了解國內外最新醫(yī)藥動態(tài)和編輯部有關信息,通過編讀往來欄目與編者互動交流。
《醫(yī)藥導報》雜志月刊,每月1日出版,2015年每期25.00元,全年300.00元(含郵資),歡迎廣大讀者積極到當?shù)剜]局訂閱,如錯過郵局訂閱時間,可隨時向該刊編輯部郵訂。地址:武漢市解放大道1095號同濟醫(yī)院《醫(yī)藥導報》編輯部,郵政編碼:430030,E-mail: yydbzz@163.com。電話及傳真:(027)83643083,83666619,83663559。國內總發(fā)行:湖北省郵政報刊發(fā)局。郵發(fā)代號38-173。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42-1293/R,國際標準出版物號:ISSN1004-0781。廣告許可證:武工商0620號。歡迎廣大作者、讀者踴躍投稿。
The Effect Analysis of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Methods of Acupuncture Point Acupuncture Needles and Infrared Ray and Press-needle
Wang Xiaolin
(Peng town public hospital of Shuangliu,Chengdu 610203,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methods of acupuncture point acupuncture needles and infrared ray and press-needle.Methods:Choosing 80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point acupuncture needles and infrared ray, and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ess-needle added.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7.5%, higher than 75.0% of controlled group (P<0.05).Conclusion:Treating 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methods of acupuncture point acupuncture needles and infrared ray and press-needle is valube to extend in clinic.
Acupuncture Needles;Infrared Ray;Press-Needle;Cervical Spondylosis
2014-04-24
王曉林(1956-),男,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彭鎮(zhèn)公立醫(yī)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骨傷科。
R681.5+5
A
1673-2197(2014)15-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