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勇,王中來*
(福州大學(xué) 生物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木瓜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Nakai)干燥近成熟果實,習(xí)稱”皺皮木瓜”,又名鐵腳梨等[1]。木瓜不僅可藥用,還可食用,木瓜果實中含有蛋白質(zhì)、多糖、還原糖、黃酮、枸櫞酸、抗壞血酸等成分[2]。木瓜多糖(papaya polysaccharide)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保濕性等功效,可用于藥物載體、保濕劑等方面[3-4]。
木瓜中的色素成分主要包括類胡蘿卜素及黃酮等。目前木瓜多糖的脫色方法多為吸附法和氧化法,這些脫色技術(shù)不僅效果不佳而且脫色時間較長。冷電弧又稱冷等離子體,特指由帶電的電子、離子、中性粒子、活性自由基及射線組成[5]。光催化是指半導(dǎo)體光催化劑TiO2等利用紫外線,激發(fā)光生電子和光生空穴,催化氧化產(chǎn)生大量的自由基。冷電弧-光催化-吸附技術(shù)脫色的基本原理就是將光催化劑負載于具有吸附作用的載體(如活性炭、層狀石墨、陶瓷、氧化鋁等)上,然后將其填充于產(chǎn)生冷電弧(冷等離子體)的裝置中,在高強度電場作用下冷電弧裝置產(chǎn)生大量的可以激發(fā)TiO2產(chǎn)生大量的自由基的紫外線,產(chǎn)生的高活性自由基即對吸附在填充物介質(zhì)周圍的目標(biāo)物進行氧化降解,使其轉(zhuǎn)化為可降解或容易分離的小分子物質(zhì),甚或直接降解成H2O和CO2,從而達到脫色目的。納米TiO2有金紅石型、銳鈦礦型和板鈦礦型3種晶型,其中銳鈦礦型光催化活性最高[6]。由于半導(dǎo)體TiO2的禁帶寬度僅為3.2eV,對可見光的利用率不高[6],為拓寬TiO2光催化劑的光譜響應(yīng)范圍和提高光量子效率,可采用離子參雜的方法對其進行修飾??讋︼w等[7]利用過渡金屬離子鈷(Co2+)和稀土離子鈰(Ce6+)摻雜到TiO2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冷電弧-光催化-吸附集成技術(shù)不僅利用了冷電弧技術(shù),還綜合了TiO2的催化作用及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郭剛等[8-9]已利用冷電弧-光催化技術(shù)對荔枝多糖和龍眼多糖進行脫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離子參雜的方法對光催化劑進行修飾,然后負載于活性炭上,制得冷電弧-光催化-吸附集成裝置,并利用該裝置對木瓜多糖進行脫色研究。
木瓜:市售,福州市永輝超市;活性炭(Φ1.5~2.0mm):長沙市中質(zhì)環(huán)??萍加邢薰荆烩佀崴亩□?、濃硫酸、無水乙醇、硫酸亞鐵、蒽酮、冰醋酸、乙酰丙酮、葡萄糖等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PTI-15/17KV-60HZ高壓變壓器:PlasmaTechnics,Inc;日立UV90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Perkin Elmer公司;Zetasizer Nano ZS90 Malvern激光粒度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ZT60-600 恒流泵:蘭格恒流泵有限公司;DRZ-80電阻爐溫度控制器:天津市華北試驗儀器有限公司;冷電弧-光催化-吸附裝置:自制。
1.3.1 TiO2光催化劑的制備及負載
A液:鈦酸四丁酯/無水乙醇/冰醋酸/乙酰丙酮=65∶100∶2.5∶1(V/V);B液:體積分數(shù)為2%的硝酸溶液,4倍于無水乙醇體積;C液:體積分數(shù)為10%的三乙醇胺溶液,與無水乙醇等體積。將B液緩慢加入A液中并不斷攪拌直至白色沉淀消失為止,后緩慢加入C液并快速攪拌,然后加入1/5倍無水乙醇體積的0.01mg/mL亞硫酸鐵,直至溶液呈淡藍色,避光儲存7d后用Malvern激光粒度儀測定納米TiO2顆粒的粒徑。按液固比2∶1將鈦膠與活性炭混合,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并迅速攪拌30min、靜置24h,然后過濾瀝干,于120℃烘箱中干燥2h。最后將其置于電阻爐溫度控制器中500℃條件下處理2h,即得所需TiO2光催化劑[6]。
1.3.2 冷電弧-光催化-吸附裝置的制作
冷電弧反應(yīng)器以鋼化玻璃為介質(zhì),紗布為流面層,銅箔為電極導(dǎo)體,采用典型的立式介質(zhì)阻擋放電結(jié)構(gòu)[5]。
1.3.3 試驗流程
圖1 冷電弧-光催化-吸附集成反應(yīng)器脫色試驗流程圖Fig.1 Technology process of decoloration experiment by non-thermal plasma-photocatalytic-adsorption
將負載有TiO2的活性炭添加到冷電弧-光催化-吸附裝置中。調(diào)節(jié)圖1中二級變壓器將220V交流電壓調(diào)至試驗所需電壓,同時調(diào)節(jié)恒流泵流速至試驗所需的流速,然后用蒸餾水對反應(yīng)器進行清洗,同時注意保持裝置外部干燥。待蒸餾水基本流盡后,將木瓜多糖混合液泵入該裝置中以進行脫色處理。具體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8]。
1.3.4 木瓜多糖溶液的制備
將新鮮木瓜削皮、去籽、切片、烘干、粉碎后,過40目篩,稱取一定量的木瓜粉,按液固比40∶1添加蒸餾水、超聲處理35min、75℃水浴浸提65min,離心去除濾渣,將所得溶液定容于一定體積的容量瓶中,待脫色處理。
1.3.5 木瓜多糖的測定
采用蒽酮-硫酸法[10]測定溶液中的總糖,3,5-二硝基水楊酸(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11]測定其還原糖,兩者之差即為木瓜多糖的含量。
1.3.6 多糖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的測定
將木瓜多糖提取液進行紫外-可見光譜全波長掃描,確定溶液有色物質(zhì)的最大吸收波長。
1.3.7 單因素試驗
在常溫、常壓、空氣相對濕度<70%的條件下,量取100mL木瓜多糖粗提液,以脫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為指標(biāo)。研究多糖初始濃度、電壓、脫色時間及活性炭填充率4個因素對木瓜多糖粗提液脫色效果的影響,脫色率與糖保留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0為脫色前的吸光度值,A1為脫色后的吸光度值。
式中:C1為脫色后木瓜多糖的質(zhì)量濃度,mg/mL,C0為脫色前木瓜多糖的質(zhì)量濃度,mg/mL。
1.3.8 木瓜多糖脫色工藝的優(yōu)化
選取脫色時間、電壓、活性炭填充率及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4個因素,采用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組合設(shè)計優(yōu)化脫色條件[12]。以木瓜多糖溶液的脫色率(Y1)和糖保留率(Y2)為考察指標(biāo),采用綜合評分法進行評價[13]。評分標(biāo)準(zhǔn)為多糖脫色率和保留率的權(quán)重各占50%,即綜合得分Y=(Y1+Y2)×50%。
掃描結(jié)果表明,木瓜多糖溶液無最大吸收波長。根據(jù)多糖溶液脫色前后均為橙黃色,故從溶液的互補色考慮,選擇450nm為檢測波長[14]。
2.2.1 脫色時間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
在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3.13mg/mL、電壓14.0kV、載有光催化劑納米TiO2活性炭填充率33.0%條件下,脫色時間對木瓜多糖粗提液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
圖2 脫色時間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保留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time on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of papaya polysaccharides
從圖2中可知,多糖粗提液的脫色率隨脫色時間的增加逐漸升高,而糖保留率卻隨之逐漸降低。處理時間的增加,增加了木瓜多糖液的循環(huán)次數(shù)從而增加了與反應(yīng)體系的接觸時間,有利于冷電弧、光催化、吸附作用及其協(xié)同作用的累積,色素分子大量被氧化從而提高了脫色效率;但時間不宜超過45min,以免造成多糖的大量損失。
2.2.2 電壓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
當(dāng)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3.13mg/mL、脫色時間15min、納米TiO2活性炭填充率33.0%時,電壓對木瓜多糖粗提液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電壓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保留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voltage on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of papaya polysaccharides
從圖3可知,電壓升高,木瓜粗提液的脫色率明顯增加,糖類物質(zhì)的保留率一直呈遞減的趨勢。當(dāng)電壓從10kV上升到13kV后,脫色率急劇增加,之后雖然也呈遞增趨勢,但比緩慢,而糖類物質(zhì)保留率的下降趨勢平緩。這可能是因為低于13kV時,冷電弧效果比較微弱,產(chǎn)生的紫外光較少,光催化效果比較差,冷電弧、光催化作用及其協(xié)同效應(yīng)都相對較弱,所以脫色率不高;當(dāng)增大電壓后,綜合作用得到顯著加強,脫色率明顯上升,但高于25kV時操作不安全,故電壓保持在18~25kV較合適。
2.2.3 活性炭填充率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
選取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3.13mg/mL、脫色時間15min、電壓15kV,活性炭填充率對木瓜多糖粗提液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
圖4 活性炭填充率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保留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activated carbon filling rate on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of papaya polysaccharides
從圖4可知,隨著活性炭填充率的增加,多糖粗提液的脫色率逐漸升高,多糖的保留率逐漸降低。在沒有添加活性炭時,脫色率約為31%,遠低于加入活性炭時的脫色率,這說明單一冷電弧技術(shù)的脫色效果不如冷電弧-光催化-吸附集成技術(shù)的脫色效果。但當(dāng)填充率大于51%后,可能是因為反應(yīng)裝置內(nèi)氣液分布不均導(dǎo)致冷電弧作用減弱,雖然光催化劑及活性炭的量增加,但光催化劑需要的激發(fā)光如紫外線并沒有增加,光催化作用及冷電弧作用的減弱抵消了部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總體上呈現(xiàn)平衡趨勢。
2.2.4 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對木瓜多糖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
當(dāng)脫色時間為15min、電壓15kV、納米TiO2活性炭填充率40%時,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對木瓜多糖粗提液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如圖5所示。
圖5 木瓜多糖濃度對其脫色率和糖保留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concentration on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of papaya polysaccharides
從圖5可知,木瓜多糖質(zhì)量濃度為4.0~1.5mg/mL范圍時,脫色率達到50%~70%。脫色率呈先增后降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高質(zhì)量濃度時,多糖液體系中的色素含量較多,且色素分子的吸附抑制了電子空穴的復(fù)合,加強了光催化作用,被降解的色素也越多,但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催化氧化降解色素分子的能力時有限的,質(zhì)量濃度過高時,生產(chǎn)的中間產(chǎn)物富集在活性炭及光催化劑周圍,阻礙了光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及活性炭的吸附作用[15]。
2.3.1 因素水平編碼
根據(jù)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組合設(shè)計的要求,需對所選因素進行編碼,選取脫色時間、加載電壓、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及活性炭填充率4個因素進行優(yōu)化試驗,因素水平編碼見表1,設(shè)計結(jié)果見表2。
表1 響應(yīng)面試驗因素水平編碼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表2 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組合設(shè)計及試驗結(jié)果Table 2 Quadratic orthogonal rotary combination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2.3.2 回歸方程及回歸系數(shù)的檢驗
表3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fitted regression model
由表3 可知,回歸方程在α=0.01水平上高度顯著,X1X2、X1X3、X3X4和X2X4均不顯著,X2、X3、X1X4、X2X3、X22、X32及X42在α=0.01水平上高度顯著,X1、X12、X4在α=0.05水平上顯著,剔除不顯著項,并代入中心化公式X′=X2-0.667得回歸方程(3):
2.3.3 零水平處重復(fù)試驗
在中心點處有12次重復(fù)試驗,試驗結(jié)果分別為Y01,Y02,…,Y12,用由此產(chǎn)生的誤差平方和S誤對失擬平方和Slf進行檢驗,結(jié)果如公式(4)所示:
由公式(5)可知,失擬誤差是由試驗誤差引起的,回歸方程在中心點擬合較好。
2.3.4 回歸方程的還原
根據(jù)編碼公式,將簡化后的回歸方程變換得方程(5):
2.3.5 最佳工藝條件確定
對方程(5)求偏導(dǎo)數(shù)得最優(yōu)值,Z1=3.7、Z2=22.7、Z3=24、Z4=41.4,即多糖初始濃度3.7mg/mL、處理時間22.7min、電壓24.0kV及活性炭填充率41.4%為最優(yōu)工藝條件,將其代入方程(6)得綜合得分73.7。將此條件進行3組平行試驗,測得脫色率72.2%,糖保留率76.6%,綜合得分74.9,與預(yù)測值相差1.8%。
乙酰丙酮、可溶性淀粉及硫酸亞鐵可顯著提高TiO2催化劑的催化活性,通過單因素試驗和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組合設(shè)計優(yōu)化試驗,得出最佳脫色工藝條件為多糖初始質(zhì)量濃度3.7mg/mL、處理時間22.7min、電壓24.0kV及活性炭填充率41.4%,脫色率達73.2%,糖保留率達76.6%。在同等條件下,冷電弧-光催化-吸附技術(shù)的脫色率比單一冷電弧技術(shù)高26.8%。冷電弧-光催化-吸附集成技術(shù)在木瓜多糖脫色工藝中取得了良好的脫色效果,且具有脫色時間短、無二次污染、操作簡單、成本低等特點,這可為該技術(shù)在其它脫色工藝中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林 丹,郭素華.木瓜化學(xué)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xué),2009,21(11):85-86.
[2]孫連娜,洪永福,郭學(xué)敏,等.光皮木瓜化學(xué)成分的研究(Ⅱ)[J].第二軍醫(yī)大學(xué)學(xué)報,1999(10):752.
[3]徐懷德,秦盛華.超聲波輔助提取光皮木瓜多糖及其體外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10,31(10):106-111.
[4]ZHANG Z S,WANG X M,HAN Z P,et al.Purification,antioxidant and moisture-preserving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apaya[J].Carbohyd Polym,2012,87(3):2332-2337.
[5]郭 剛,王中來,程冬洋,等.龍眼多糖的冷電弧脫色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32(4):220-223.
[6]劉守新,陳 曦.TiO2/活性炭負載型光催化劑的溶膠-凝膠法合成及表征[J].催化學(xué)報,2008,29(1):20-24.
[7]孔劍飛,翟玉春,谷亨達,等.鈰和錳參雜納米TiO2的溶膠-凝膠法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J].工業(yè)催化,2007,15(8):32-34.
[8]郭 剛,王中來,程冬洋,等.荔枝多糖的冷電弧-光催化脫色工藝優(yōu)化[J].食品科學(xué),2011,32(12):14-18.
[9]劉丹丹,王中來,胡雅娜,等.TiO2光催化劑在活性炭上的固定化條件優(yōu)化及在枸杞多糖脫色中的應(yīng)用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33(18):253-255.
[10]張 杰,李春艷,李勁平,等.蒽酮硫酸法與苯酚硫酸法測定竹節(jié)參多糖含量的比較研究[J].中南藥學(xué),2012,10(6):422-424.
[11]趙 凱,許鵬舉,谷廣燁.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還原糖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8,29(8):534-536.
[12]潘麗軍.試驗設(shè)計與數(shù)據(jù)處理[M].南京:東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8.
[13]郭純孝.計算化學(xu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楊 云,劉福勤,馮衛(wèi)生,等.堿法提取大棗多糖及活性炭脫色的工藝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4,30(7):30-32.
[15]FUJI S M,HONG D.Electro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J].Nature,1972,238(535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