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段 智 韋妹艷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醫(yī)院病理科,湖南 長沙 410005)
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CD147、MMP-2、AnnexinⅡ的檢驗價值
陳 輝 段 智 韋妹艷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醫(yī)院病理科,湖南 長沙 410005)
目的分析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CD147、MMP-2、AnnexinII的檢驗價值。方法選擇67例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甲狀腺良性疾病組織60例為實驗對象,對所有患者均檢查CD147、MMP-2、AnnexinⅡ,使用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檢查結果。結果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CD147陽性率更高,MMP-2蛋白陽性率較高,AnnexinⅡ的陽性率更高,與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較差異明顯,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CD147、MMP-2、AnnexinⅡ的陽性率高,提示可能參與到了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fā)生中。
甲狀腺乳頭狀癌;CD147;MMP-2;AnnexinⅡ
甲狀腺癌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甲狀腺惡性腫瘤,占全身惡性腫瘤中的2%左右,其中乳頭狀癌是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占成人甲狀腺癌的60%左右,多發(fā)生在青壯年中,并容易出現(xiàn)淋巴轉(zhuǎn)移,預后較差[1]。CD147分子,即細胞外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誘導因子,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MMP,即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屬于內(nèi)源性蛋白水解酶家族。AnnexinⅡ是鈣離子介導的磷脂結合蛋白家族成員之一。本文研究分析了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CD147、MMP-2、AnnexinⅡ的檢驗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67例甲狀腺乳頭狀癌狀癌組織,甲狀腺良性疾病組織60例為實驗對象。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中,男7例,女60例,年齡最大為78歲、最小為21歲,平均年齡為(45.39±7.72)歲。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中,男5例,女55例,平均年齡為(45.84±7.26)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檢查CD147、MMP-2、AnnexinⅡ。在標本離體后取材,厚度為2 mm左右,如標本需要進行免疫組化檢驗,則使用中性甲醛固定;如標本進行原位雜交使用,標本用多聚甲醛固定。沖洗脫水后,使用二甲苯透明并浸蠟。隨后進行包埋,并做連續(xù)切片,烘烤2 h,放置在載玻片上。將切片使用二甲苯等脫蠟,放入酒精內(nèi)做梯度酒精水化,使用蘇木素做好核染色,分化并使用流水做沖洗,再置于碳酸鋰飽和水內(nèi)反藍,沖洗,使用伊紅水溶液做復染,自來水沖洗,再進行脫水和透明,封片。
使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對CD147、MMP-2、AnnexinⅡ蛋白進行檢查。 CD147蛋白陽性:在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質(zhì)內(nèi),為棕黃色顆粒。MMP-2蛋白陽性:在腫瘤細胞的細胞質(zhì)內(nèi),為棕黃色顆粒。AnnexinⅡ蛋白陽性:定位在細胞質(zhì)、細胞膜上,為棕黃色顆粒。
選擇10個高倍視野進行計數(shù),無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細胞計數(shù)中,5%以下為0分,6%~25%為1分,26%~50%為2分,50%以上為3分。結果以乘積作為判斷,1分及以下為陰性,2~3分為弱陽性,4~6分為陽性,6分以上為強陽性[2]。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
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CD147陽性率更高,MMP-2蛋白陽性率較高,AnnexinⅡ的陽性率更高,與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較差異明顯,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良性病變患者的CD147、MMP-2、AnnexinⅡ蛋白檢驗結果
甲狀腺癌為臨床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具有較強的侵襲性和轉(zhuǎn)移性,且容易引起轉(zhuǎn)移和復發(fā)。近年來甲狀腺的發(fā)病率正成逐年上升的趨勢。
CD147是免疫球蛋白蛋白的超家族成員,與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浸潤均有明顯的關系,并會誘導纖維細胞、腫瘤細胞對MMPs的分泌,降解基底膜、細胞外的成分,使隱藏的促腫瘤生長因子得以釋放,促進了腫瘤細胞的增殖和體積的增大[3]。MMP-2腫瘤的轉(zhuǎn)移和浸潤均有一定的作用,對腫瘤周圍結構均有破壞作用,并可以調(diào)節(jié)細胞之間的黏附狀態(tài)[4]。AnnexinⅡ可以促進細胞增殖與凋亡,并介導炎性反應。同時還可以以受體的形式與黏附分子結合,并干擾到細胞的黏附功能,并促進細胞的遷移,促進纖溶酶、組織蛋白酶B合成,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并促進腫瘤的轉(zhuǎn)移與浸潤。
CD147主要是通過誘導MMPs的合成和分泌來發(fā)揮作用,用CD147表達基因轉(zhuǎn)染腫瘤細胞或用CD147蛋白處理腫瘤細胞后,腫瘤細胞表達的MMPs明顯增多[5]。CD147本身是MMP-2活化的主要因子,在甲狀腺癌中MMP-2增高水平更為顯著,且與轉(zhuǎn)移關系最為密切[12]。AnnexinⅡ具有調(diào)節(jié)CD147的表達活性的功能,Zhao P 等研究發(fā)現(xiàn)下調(diào)AnnexinⅡ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將顯著降低MMP-2的表達和腫瘤細胞的浸潤轉(zhuǎn)移能力,這表明MMP-2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水平以及肝癌細胞的侵襲力都受到AnnexinⅡ和CD147的共同調(diào)節(jié)[6]。
從實驗結果看出,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CD147陽性率更高,MMP-2蛋白陽性率較高,AnnexinⅡ的陽性率更高,與甲狀腺良性病變組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了CD147、MMP-2、AnnexinⅡ蛋白可能參與到了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fā)生中。
[1] 祁燕云,趙志強,王澤民,等.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與p53蛋白及Ki-67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2013,8(4) :521-522.
[2] 陳一峰,張白凌,連云宗,等.甲狀腺乳頭狀癌原發(fā)灶與淋巴結轉(zhuǎn)移灶中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劑-2的表達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1):45-46.
[3] 李昌秀,徐紅梅,楊達榮,等. D147、PTENE、E-鈣黏蛋白在食管癌組織中表達與臨床病理的關系[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2):129-131.
[4] 汪萬英,石建華,承澤農(nóng),等.MMP-2、TIMP-2和NF-κB P65 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2):173-174.
[5] 李霞,史芳,邱新光,等. AnnexinⅡ、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華內(nèi)分泌外科雜志,2012,6(4):217-220.
[6] Dang D,Atakilit A,Ramos DM.EMMPRIN modulates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 of TN-C in oral squamous carcinoma[J]. Anticancer Res,2008,28(4B): 2049-2054.
R736.1
B
1671-8194(2014)14-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