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順貴
(福建省建陽市種子管理站,福建建陽354200)
夷優(yōu)186系福建六三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南平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和福建科力種業(yè)有限公司聯(lián)合選育的早秈三系雜交稻品種。2013年通過福建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3001)。2013年建陽市引進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種植,表現(xiàn)出生育期適中,頭季分蘗力強、穗大粒多、產(chǎn)量高,再生季再生力強、出苗多、豐產(chǎn)性好等特點。
2010年參加福建省早稻區(qū)試,平均產(chǎn)量462.24 kg/667m2,比對照威優(yōu)77增產(chǎn)4.01%,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續(xù)試,平均產(chǎn)量494.10 kg/667m2,比對照威優(yōu)77增產(chǎn)8.51%,達極顯著水平;2 a區(qū)試平均產(chǎn)量比對照增產(chǎn)6.26%。2012年參加福建省早稻生產(chǎn)試驗,平均產(chǎn)量522.54 kg/667m2,比對照威優(yōu)77增產(chǎn)8.08%。
2013年在建陽市回瑤村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種植,頭季平均產(chǎn)量621.9 kg/667m2,比對照佳輻占產(chǎn)量增加了190.4 kg/667m2,增產(chǎn)44.23%;再生季平均產(chǎn)量376.9 kg/667m2,比對照佳輻占產(chǎn)量增加了148.9 kg/667m2,增產(chǎn)65.31%。
福建省區(qū)試表現(xiàn)群體整齊,分蘗力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2 a區(qū)試平均有效穗數(shù)18.7萬/667m2,株高105.0 cm,穗長23.4 cm,每穗總粒數(shù)140.8粒,結實率78.94%,千粒重26.8 g。
2013年在建陽市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種植,頭季株高111.2 cm,單株有效穗15.6穗,穗長26.3 cm,每穗總粒數(shù)155.3粒,結實率85.2%,千粒重30.0 g;再生季株高87.7 cm,單株有效穗24.8穗,穗長19.8 cm,每穗總粒數(shù)63.8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9.6 g。
全生育期2 a區(qū)試平均131.8 d,比對照威優(yōu)77遲熟2.2 d。2013年在建陽市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種植,頭季3月10日播種,4月8日機插,7月29日機收,從播種至成熟共139 d,比對照佳輻占長5 d;再生季9月19日齊穗,10月23日成熟,從頭季收割至再生季成熟共86 d,比佳輻占長2 d。
2 a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其中寧德農(nóng)科所點鑒定為感稻瘟病,上杭茶地點鑒定為高感稻瘟病。2013年在建陽市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種植,田間未發(fā)現(xiàn)稻瘟病,紋枯病輕。
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檢測:糙米率81.8%,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3.3%,粒長6.5 mm,長寬比2.9,堊白粒率46%,堊白度7.5%,透明度3級,堿消值4.0級,膠稠度82 mm,直鏈淀粉含量11.1%,蛋白質含量10.2%。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頭季米質一般,再生季米質較好。
夷優(yōu)186生育期較長,在建陽作低留樁機收再生稻種植要適當早播,一般3月上旬播種,采用機插軟盤育秧。選擇灌排方便、背風向陽、田面平坦、靠近大田、運秧方便、土壤肥沃且無殘茬和礫石的田塊做秧床。在播種前3~5 d,水稻田灌水,用手扶拖拉機旋耕2~3遍,做成畦面寬1.4~1.5 m、溝寬50 cm的秧畦。在秧田四周開好圍溝,確保排灌暢通,播種時畦面濕潤、沉實,秧板平、光、實、直。軟盤鋪放應平整緊密,每塊秧畦橫排兩行,盤與盤的飛邊重疊,盤底與秧床緊密貼合,以確保秧盤不變形、不翹邊、不缺角。每盤播干谷60~65 g,來回撒播,以保證均勻一致,播后支竹拱并蓋薄膜保溫。出苗前高溫高濕促齊苗,膜內溫度應控制在30~35℃,氣溫過高則需揭開薄膜兩頭通風降溫。如遇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則每隔3~5 d,在中午揭開薄膜兩頭通風換氣1次,以降低膜內濕度。同時,秧盤土壤要保持濕潤。1葉期適溫保濕壯苗,防止徒長,膜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2葉期通風煉苗,膜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3葉期煉苗控長促盤根。1葉1心期,看苗情施斷奶肥,一般澆施5~10 kg/667m2的復合肥,如苗床土壤肥沃、秧苗青綠的秧田可不施。插秧前4~5 d再看苗施1次送嫁肥。移栽前2~3 d,噴1次殺蟲雙或吡蟲啉,做到帶藥移栽大田。
夷優(yōu)186早稻機插秧齡25~30 d為宜,行株距為30 cm×13 cm,每667m2插1.7萬叢,每叢1~2粒谷。機插前,每667m2用25 kg碳酸氫銨、25 kg過磷酸鈣作底肥,先施肥再耕翻,土肥交融,做到全層施肥。田面平整無雜草、稻茬以及雜物,田面高低不超過3.3 cm,表層土壤軟硬適中,上爛下實。為提高機插質量,應避免插秧過深或浮秧與倒秧,大田水耕水整后須經(jīng)一段時間的沉實。一般來說,沙質土沉實1 d左右、粘土沉實2~3 d,做到泥水分開、沉淀不板結、水清不渾濁后即可插秧。機插時田間保持一定的薄水層,深2 cm左右為宜。機插后要做好“平水缺”,以防客田串水或遇大雨造成田間的水層過深,以至于漂苗、倒苗或淹死秧苗。
夷優(yōu)186產(chǎn)量高、需肥量大,一般施純氮12 kg/667m2,氮、磷、鉀比例為1.0∶0.7∶0.9,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比例為6∶3∶1。分蘗肥采取“少吃多餐”的管理辦法,即機插后第5天結合化學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5 kg、氯化鉀2.5 kg;機插后12 d,每667m2追施尿素7.5 kg、氯化鉀5 kg;機插后18 d左右,視苗情再追施尿素3~5 kg。穗肥一般在圓稈期追施,因苗情來確定施肥量,即葉色正常褪淡的田塊,每667m2施尿素7.5~10 kg、氯化鉀5 kg;如葉色較深,可推遲并減少施肥量;葉色很深的田塊可不再施追肥。水管按淺水促蘗、適時烤田、有水抽穗、濕潤灌漿、后期干濕交替的管理原則,采取淺水勤灌、夠苗及早曬田的主要措施。即機插后第2天上淺水層,以不現(xiàn)泥為度,分蘗期切忌斷水露泥。當總莖蘗數(shù)達到預計有效穗數(shù)的80%左右時開始曬田,曬田采取干濕交替的方法,直到葉色落淡,田不陷腳為宜。抽穗揚花至灌漿初期保持深水層,其后田間保持淺水濕潤即可。收獲前7 d斷水。
夷優(yōu)186中感稻瘟病,在病蟲防治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同時,還要根據(jù)病蟲測報情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及時防治其它病蟲害。秧苗期做好種子的消毒,秧田的除蟲滅病,阻止病蟲帶入本田。大田期在健身栽培的基礎上,加強病蟲預測與預報,抓準病蟲防治適期,對癥下藥,提高防治效果。重點是做好“三蟲”(稻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與“三病”(稻瘟病、細條病、紋枯?。┑姆乐危瑖栏癜殃P防治指標,抓準防治田塊和防治適期。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及生物農(nóng)藥,在水稻生育后期盡量少施農(nóng)藥,以減少農(nóng)藥在稻谷上的殘留,達到安全、高產(chǎn)、優(yōu)質、高效的目標。
頭季稻嚴格掌握十黃晴天收割。用半喂入式聯(lián)合收割機齊泥收割,留樁高度5~10 cm,割下的稻草粉碎后均勻撒入大田。割后灌跑馬水,保持田間濕潤狀態(tài),有利于出苗。
割后7 d,再生苗出苗后灌薄水,施15 kg/667m2尿素進行促苗。割后20 d,再施5 kg/667m2尿素作穗粒肥。
在再生季抽穗60%~70%時,每667m2用“九二○”2 g對水50 kg進行葉面噴施,促進基部低節(jié)位分蘗的穗頸抽長,克服包頸,提高抽穗整齊度、結實率和飽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