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琴高娃
管理學是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是一門實用性強、涉及領域廣泛而且影響力較大的課程。在管理學課程中,經過系統(tǒng)研究管理活動的普遍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學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論,發(fā)現一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為以后更加深入廣泛地學習、研究管理方法和技能奠定牢固的理論基礎。案例分析法始創(chuàng)于美國哈佛大學工商學院,是一種側重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方法。在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將學過的理論與現實管理實踐中的案例有機結合。通過案例與理論的結合,學生可以更直觀、具體、實際、生動地領會所學的基本理論,同時還能學到更多的應用性知識和技巧。
1.管理學的學科特點要求進行案例教學。管理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特點要求其教學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理論處理各種問題,結合現實情況靈活彈性地選擇各種管理方式。當前的管理學教學過于抽象和空洞,缺乏實際應用價值,而理論與實踐結合正是案例教學的突出特點。案例教學法通過模擬逼真的管理情境,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學與實際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現實的管理過程。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通過情境模擬接觸真實的案例與事件,經過思考、討論慢慢感受和體驗實際的管理工作,體會管理工作的廣泛性,并且逐漸學會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處理相關的管理問題。
2.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前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適應,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采用案例教學,師生互動討論,教師融入學生,學生可以圍繞討論的案例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分析問題,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及合作精神,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管理學案例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探索,是管理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問答、討論等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查詢文獻資料、分析和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同時,通過課堂案例的討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應變創(chuàng)新能力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課前認真準備,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教學的資料和內容;課外廣泛查閱和搜集相關的案例資料,并對搜集的案例進行比較、分析、加工和整理,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
1.案例材料的篩選和準備。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保障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依據本科教學計劃、教學要求及教學對象,精心挑選案例,確保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案例的難度要適中,典型性及呈現形式要適應教學對象。可利用媒體挑選和自編等途徑,將搜集、整理、分類的案例進行匯編,利用不同的媒介方式來呈現。有時還可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讓學生主動關注身邊發(fā)生的事件,編織成案例,用于課堂討論。
2.案例教學的合理組織。案例教學過程必須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準備。教師提前一個星期將案例資料提供給學生,同時列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和思考案例,做好準備。第二階段,分組。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推薦或選出每一小組的負責人和記錄員,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記錄員如實記錄小組討論中各成員的不同觀點和建議,并加工整理,代理本組在課堂上發(fā)言。第三階段,討論。教師要穿針引線、畫龍點睛式地引導學生熱烈地發(fā)表不同的建議和看法,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發(fā)掘更深層次的原理和方法。
3.總結提升。案例教學完成后,都應進行評估和總結。第一,由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本次案例教學中的收獲和不足之處;第二,在教師引導下集體總結每個小組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應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第三,特別注意每位學生的得分,從中評選出解決問題最得當的綜合性和單項方案,重點分析案例教學的不足,并討論出原因、對策及改進的方法。
1.教師各方面的能力不足。案例教學的效果與任課教師自身具備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應用技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是,由于長期脫離現實的管理工作,各院校又缺少專業(yè)性培訓,大多數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實際應用技巧,很難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學習。在此背景下實施的案例教學,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過于單一,案例的剖析和點評不夠全面和深入,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
2.學生的理論儲備不夠全面和深入,學習習慣和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較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但是,在各院校的課程教學計劃中,管理學課程一般安排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生僅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共課知識,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和社會閱歷。此外,長期受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影響的學生在面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時,很難有效利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和研究,更提不出建設性的解決策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3.教學案例質量不高。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對象是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經歷的學生,但教學案例卻主要是從一些著名企業(yè)發(fā)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與學生距離較遠,影響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有些案例來自于報紙、雜志和電視的相關新聞報道,內容較新穎,學生對此種案例雖然感興趣,但缺少相關的新聞分析資料,很難用基本理論進行分析,難以達到一定的理論深度。
4.案例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中采取的方法不符。各院校管理學課程的總教學時間一般為64課時,為了兼顧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同步提升,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間安排上精心設計和合理分配。但是,當前卻存在兩種不正確的做法:一是整個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僅安排一兩次案例分析課,導致案例教學的時間嚴重不足;二是以案例教學完全替代理論知識的講授,導致案例教學效果不理想。
同時,在實際的案例教學過程中,受教學計劃學時、教學條件和資源儲備等的限制,學生并沒有充分地展開討論,教師習慣性地給出標準答案或正確答案,其結果是案例教學被教師的講解和總結代替。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模式,對案例討論進行簡單地歸納總結,這種做法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背離了案例教學的目的和本質。
1.精選適合教學需要的案例。管理學課程實踐性較強,其理論知識與現實的管理實踐密不可分,能反映出管理現實中的某些規(guī)律。因此,教學案例的選擇,一定要滿足以下要求:首先,要保證案例的真實性,是實際工作中常見而又難度適宜的真實存在的案例,這種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案例才具有更高的分析價值。其次,案例的主題不能太表露,討論過程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用標準化的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考和分析,應提供多個途徑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最后,案例要符合課程進度和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案例分析服務于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只有依據課程的進度和培養(yǎng)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會管理的理論和實質,更好地掌握現實管理中的技巧和手段。
2.加大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案例教學的精髓是要讓學生進行討論和相互溝通,從而投入案例所設計的特定情境中并深入思考案例中存在的問題。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敏感的時代氣息,較強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啟發(fā)能力等。同時,教師要充分掌握管理學理論的內在邏輯,準確理解案例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緊跟國內外理論發(fā)展的前沿,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組織好案例教學。因此,要推廣案例教學法,教師必須要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注意轉變角色,在教學中多營造溝通和交流的氛圍,采納學生的不同意見,這樣才能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
3.必須改變學生固有的學習觀念和習慣。師生互動的案例教學與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講授型教學方法之間有很多的不同。傳統(tǒng)的講授型教學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依賴和被動學習的習慣。創(chuàng)新的案例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配合,與學生的傳統(tǒng)學習觀念和不良習慣不相適應,短期內無法達到案例教學的目標和效果。因此,在進行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推廣時,必須改變學生固有的學習觀念和習慣。一是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學習,能夠說出自己的觀點,愿意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或互動,從而在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判斷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時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靈感;二是要強化學生之間圍繞案例問題的討論,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觀念,使之形成一個學習團隊,從而提高其團隊協(xié)作能力;三是引導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學會當一個好的聽眾,這樣既能冷靜地思考問題,又能逐漸完善自己的觀點,還能幫助團隊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4.以教材為中心,組織案例討論和評價。管理學課程的各種教材習慣于把各個管理職能排列為單獨的章節(jié),但在現實的案例中各項管理職能是相互交叉的。采用案例教學法,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知,提高實踐技能。因此,采用案例教學的形式,應以教材為依據,保證理論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選取具有典型化和針對性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討論并發(fā)表白己的見解,從而對各管理職能理論進行綜合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