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俊
(南京市揚子第二小學,江蘇南京,210048)
2014年4月,筆者代表學校在南京市“三江之春”教研聯(lián)盟中上體育公開課,教材是小足球腳內側變向運球。課后專家同行認同度高,筆者自我感覺不錯,對此堂課的評價是教師能掌控課堂,教學過程清楚,學習目標能順利達到,運動負荷適當。可是第二天,回放當時的課堂教學錄像,筆者經過反復斟酌,覺得這節(jié)課的準備活動環(huán)節(jié)可以做得更好。
先介紹一下筆者上公開課時準備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第一步,繞小足球場半場慢跑。在跑了2圈后隨教師練習教內側、外側走(目的是體會觸球部位),然后是前踢腿跑、后踢腿跑。
第二步,定位徒手操:伸展運動、腹背運動、弓步壓腿運動、手腕踝關節(jié)運動。
第三步,熟悉球性的練習:教內側盤球、腳底踩跳球、后拖球、腳內側直線運球。
這個設計是針對足球專項的準備活動。經過這一系列運動,學生基本上身體微熱,關節(jié)活動開。但通過回放錄像,筆者發(fā)現多數學生表情呆板,有幾個還眼神游離,甚至在教師不注意時相互嬉笑。在分析了聽課老師的學生心率測評數據后,筆者發(fā)現:首先,學生跑圈時先跑,再停下來走,然后再跑,跑跑停停略顯不連貫,有不符合學生身體運動原則之嫌。(根據運動速度的快慢,學生的心跳也跟著變換快慢,跑與走的心跳是不同的)其次,跑完后再做定位徒手操有點呆板,純屬為了準備活動而專門安排徒手操活動。學生練習熱情不高,練習氣氛不濃厚,似乎可有可無。最后,徒手操后再次排成四列橫隊持球進行熟悉球性的練習,盡管針對性很強,但從學生拿球到隊伍調動排成有練習空間的四列橫隊時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再進行有球練習顯得比較拖遢。這三點都是從技術層面來分析的。然而比技術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筆者只從教師角度出發(fā),按照體育活動規(guī)律去安排環(huán)節(jié),而恰恰忽略了學生的需要。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生理和心理活動原則,筆者把設計改得更合理緊湊,讓學生樂于參與、易于學會:
第一板塊,四列橫隊持球做簡易足球操。(介紹可以有伸展運動、腹背運動、體轉、踢腿、下蹲、跳躍、踝關節(jié)運動等)教師示范,再讓每組組長帶領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編排。
第二板塊,足球專項準備活動(熟悉球性練習,教學內容輔助性練習)。
球性練習:由課代表帶領學生進行腳底揉球練習、跳球練習、后拖球練習、側拉球練習。
主教材輔助練習:由班內的尖子生來負責教學生內側盤球練習、內側直線運球。
結合對學生的觀察,實際效果比第一次課更好,原因是:
第一,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作用。課代表、尖子生帶領大家練習,很有成就感。而組長帶領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足球操編排,既發(fā)揮了合作學習的效應,又調動了全體學生的智慧。每一個層次的孩子都取得了成功的愉悅。
第二,徒手操與足球巧妙結合演變?yōu)樽闱虿?,合理有效。改單一的徒手操為足球操,熱身效果達到,學生作為創(chuàng)編活動的主體,感到新鮮,積極參與,快樂練習,課堂氛圍輕松愉快。
第三,時間緊湊,環(huán)節(jié)相扣,避免了上述設計中的跑跑停停,不會出現學生心跳不規(guī)則現象,減少了不必要的隊伍調動,更具有效率。
第四,針對性、專項性很強,同時也為下面的基本教材做好了輔助性鋪墊。緊扣基本教材,有助于學生動作技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加速教學進程。
熱身準備是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熱身包含很多重要元素,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能最大程度上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小足球的技戰(zhàn)術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特點,足球教學內容多,教學時數少,目前許多教師都在基本教材上下工夫,而忽視準備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設計。學生對于準備活動也是胡亂應付、慵懶疲沓。其實,足球運動對肌肉溫度、活躍程度要求很高,充分的熱身可以使僵硬的肌肉變得活躍,從而避免因為突然的起動、跳起、射門發(fā)力等劇烈運動導致肌肉過度緊張,肌肉中的彈性組織發(fā)生撕裂,減少運動中“肌肉拉傷”。熱身準備對學生的心理也將產生積極作用,好的熱身準備設計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踢足球的興趣。
因此,小足球課的熱身準備是需要精心設計的,設計的著眼點恰恰應該是對學生的關注,活動內容、方法和手段必須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本案例一開始,學生的跑神和疲沓現象提示教師們,準備活動設計中,關注教學主體的情緒和心理很重要。
熱身準備活動要關注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教師可對不同情緒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熱身活動。比如,情緒高漲型的學生,由于情緒緊張,思維容易出現混亂,行動難以控制,出現多余動作。教師應以鼓勵為主,讓他們有堅定的信念,懂得如何去探索學習的過程。對訓練前有畏懼情緒的學生,教師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用簡易的動作逐步提高的策略,引導他們對足球訓練的認識和理解。
課上,教師需隨時注意對學生情緒的觀察。針對足球訓練中學生存在的各種情緒,教師可以采用自我暗示、興奮轉移等方法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以便穩(wěn)定學生情緒,提高訓練實效。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中特別強調了“先行組織者策略”,認為個體的認知結構對學習有重要影響,而“先行組織者”是改進認知結構和促進新知識保持的主要手段。所謂“先行組織者”是指安排在學習任務之前,呈示給學習者的引導性材料,它比學習任務具有更高一層的抽象性和包攝性。提供“先行組織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學過的材料去解釋、整合和聯(lián)系當前學習任務中的材料。
由于本案例中的四年級學生,在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下上過一年多的足球課,因此全班學生對于足球基本動作和技巧并不陌生。對于學生來說,這些既有的經驗就可以成為本節(jié)課授課的一個契機。教師的足球操示范和講解,則恰恰是呈示給學習者的引導性材料,調動起學生以往的足球經驗。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組長帶領學生討論,學生親身參與足球操的創(chuàng)編活動,喜愛之情溢于言表,準備熱身很有實效。
當然,教師也不能一味依賴學生的既有經驗,而是要通過點撥,讓他們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創(chuàng)編時,教師也不能只注重創(chuàng)意,要在有組織紀律的保證下及時指點,用評價性語言表揚合理的創(chuàng)編,不合理處教師要加以言簡意賅的講解、完整的示范。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傳統(tǒng)熱身訓練中單純重視技術動作的偏向,減少單個動作的反復練習,增加組合技術的練習及針對性練習。
比如本案例中教師就將單純的徒手操改為了綜合性的足球操。這樣做的好處是摒棄了呆板的徒手操,用具有針對性、符合學生足球水平的足球操來優(yōu)化教學結構,活躍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加快教學進程。因此,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一些簡單易操作又有一定運動量的活動,比如游戲、足球操等,讓熱身準備活動更具觀賞性和合理性。當然足球操的內容創(chuàng)編應該取材于足球運動中的技戰(zhàn)術,根據本次課的基本任務、學生足球水平進行選擇,充分利用動作之間的遷移規(guī)律。
足球課的熱身準備內容要有針對性,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來進行,要先做一些能刺激肌肉群的活動,如課的主要內容是頭球技術,就應對頭球技術需要的肌肉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充分預熱,如腰腹肌和頸部肌肉;接下來做一些肌肉牽拉,再做結合球的技術動作活動,如互拋頭頂球或跑動中跳躍頭頂球等;最后做有球的對抗練習,如消極防守的小型對抗。如課的主要內容是長傳球技術,則應對長傳球技術需要的一些肌肉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充分預熱,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和腳踝等。
對基礎較好且掌握了一定基本技術的學生,教師要多安排一些對抗練習,以提高其技術運用水平,而且要發(fā)揮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的帶頭作用,起到“兵教兵”的效果。
而對基本技術一般的學生,教師則要在活動設計的方法上、難度上注重簡單易行,使學生一看就會、一聽就懂,多安排些趣味性的熟悉球性的練習,甚至是小競賽。這樣既能提高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他們的基本技術。不論是游戲還是活動,在練習時教師都應事先講清規(guī)則,練習后講評,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熱身準備,小話題,大講究。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以生為本的精心設計,一定能澆灌學生的童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健康成長,讓學生因足球、因運動而美麗。
[1]竇文強,劉艷明.“足球操”的創(chuàng)編與運用[J].湖北體育科技,2002(3).
[2]孫麗娟.足球教學中的熱身活動探微[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