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君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青島,266100)
隨著翻譯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文章的翻譯有了越來越多的視角和方法。20世紀80年代,翻譯目的論(Skopo Theory)在德國興起,是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隨著國際貿(mào)易的不斷發(fā)展,商務信函——這種有很強實用性的文體的作用日益凸顯。一般來說,企業(yè)都是以商務信函的方式來首先與客戶建立業(yè)務聯(lián)系,是達成交易和保持業(yè)務聯(lián)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貿(mào)易中,商務信函翻譯的準確性有時甚至可以決定貿(mào)易的成敗。
目的論的興起和發(fā)展主要有三個階段,Katharina Reiss最先在其著作《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1971)中提及功能翻譯理論,強調(diào)要以譯文的功能為導向進行翻譯,不同的文本功能不同,翻譯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功能文本主要有三種:表達型、信息型、呼喚型。表達型功能文本主要是由黨派領導人或學生發(fā)表的演講、公文和由權威機構或個人發(fā)表的學術著作,是為了傳遞某種思想;信息型功能文本主要包括政府或機構發(fā)布的各種公告、規(guī)章及各類法律文書;呼喚型功能文本的典型是廣告語。功能翻譯理論強調(diào),要根據(jù)文本的功能來確定最準確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在功能翻譯理論的基礎上,Katharina Reiss的學生Hans J. Vermeer提出了翻譯目的論,強調(diào)譯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此外,Vermeer還提出翻譯必須遵循“語內(nèi)連貫法則”(譯文內(nèi)部必須連貫)和“語際連貫法則”(譯文與原文之間必須連貫),但翻譯的最高原則仍為目的法則。
Justa Holz-Manttari和Christina Nord使目的論得到進一步發(fā)展。Holz-Manttari提出了翻譯行為理論,強調(diào)譯本對于讀者來說是同等功能的傳輸和交流,是以翻譯結果為導向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Nord更多關注的是原文,她在《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一書中首次用英語系統(tǒng)闡述了翻譯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慮的內(nèi)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礎上制定切合翻譯目的的翻譯策略。Nord全面總結和完善了功能派理論,并且著重強調(diào)譯者應該遵循“功能加忠誠”的指導原則,“功能”指的是譯文要體現(xiàn)原文的功能,“忠誠”指的是譯者、原文作者、讀者及翻譯發(fā)起者之間的人際關系。忠誠原則限制了譯文的功能范圍,增加了譯者與客戶之間對翻譯任務的商議。
目的論著重強調(diào)譯者、原文作者、讀者之間的關系,使得譯者在更廣闊的社會視角下進行翻譯。其最大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同一文本由于翻譯目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翻譯方法和譯文出現(xiàn),使得譯文實現(xiàn)不同的目的。
商務信函屬于信息型文本,其三個典型特征為精準、實用、高效。因此翻譯此類文本時,譯者不僅需要完整準確地傳遞信息,更要對不同的句式、術語、語境有深入的理解,這樣才能做到譯文簡潔的同時實用且高效。翻譯文本要用詞準確,句式和表達要清晰明了,使讀者容易理解和接受,否則將會很容易給貿(mào)易雙方造成誤解,導致溝通出現(xiàn)障礙,從而造成交易延誤甚至失敗。
商務信函最顯著的特點是高度精準詞匯的運用,根據(jù)翻譯目的論,由于中文商務信函和英文商務信函存在諸多不同,翻譯時要特別注意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首先是格式。中英文商務信函有很多不同之處,英文商務信函格式更嚴謹,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寄信和收信的準確時間都必須列出,這些格式都用固定句式來表達。因此翻譯成中文時,譯者不僅要熟悉這些固定句式,還要根據(jù)中文的慣用表達更好地向讀者傳遞信息。中文商務信函的格式相對簡單,主要包括姓名、地址和正文。其次是稱謂。在英文商務信函中,“Dear Mr. Smith”譯為“史密斯先生”,然而根據(jù)中文慣用表達,對某人的稱呼應該加上其頭銜,如“某經(jīng)理”“某助理”,在英文慣用表達中,出現(xiàn)的稱呼大多是“Mr./Mrs./Miss”,因此“張經(jīng)理”可翻譯為“Mr./Mrs. Zhang”。最后是結尾的祝福語,在英文中常用“yours faithfully”“yours sincerely”,僅是用來表示尊重的禮貌語而不包含情緒,所以在翻譯時譯為“您真誠的”則不適合,按照中文習慣譯為“敬上”更貼切,更易被讀者接受。
對于句子的翻譯,如“your favorable reply will be appreciated”意譯為“敬候佳音”更貼切,比直譯為“我們感激你的回復”更易拉近寫信人與收信人的情感距離。以下商務信函中常見的句子在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會更易為讀者接受。
例1:We should be obliged if you would let us know…
例2: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leasure of hearing from you soon.
例3:In case of offer,please quote us your lowest price in US dollars.
例4: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goods have been dispatched today.
例1的英文句式禮貌地表達了詢價的目的,翻譯為中文時要注意語氣。在英文商務信函中,常見到“appreciate”“be pleased to”“be appreciated to”等禮貌用語的固定句式,相應的中文表達也會有固定句式,翻譯時不必按照字面直譯,可以按照兩種語言的商務信函常用句式來翻譯。根據(jù)翻譯目的論強調(diào)譯文的翻譯方法是由其目的決定的,因此例1譯為“如蒙提供……不勝感激”更符合中文表達習慣,更易使讀者接受。例2是大部分英文信件中最常用的結束語,通常譯為“我們期盼早日收到您的消息”,在要求用詞精簡的商務信函中,譯為“請回復”則簡潔地傳遞出了希望對方回信的期望。例3中的“offer”“quote”在商務信函中的固定翻譯為“報盤”“開價”,此句應譯為“報盤時,請以美元開最低價”。例4通常被翻譯為“我方很高興通知您貨物已于今日啟運”,但此翻譯對于正式且嚴謹?shù)纳虅招藕瘉碚f略顯生硬,按漢語的表達習慣,“please”可以不必翻譯。根據(jù)商務信函正式、嚴謹?shù)奶攸c,此句應譯為“貨物今日業(yè)已啟運,特此告知”,這既延續(xù)了正文內(nèi)容的正式性,又準確地傳遞了信息。
商務信函形式正式、用詞準確、表達簡潔的特點要求譯者對兩種語言有深厚的駕馭能力,時刻注意以讀者能夠理解的目的為導向,更多地從目的語習慣和讀者的接受習慣出發(fā),既準確譯出原文,又符合兩國語言習慣,從而達到達成交易、建立聯(lián)系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翻譯目的論的核心是要充分理解翻譯的目的,即譯文的作用,譯者需要同時考慮到譯文用詞的準確性和讀者的接受程度。對于商務信函的翻譯來說,其主要目的除了準確傳遞信息之外,更要起到促進雙方建立長期貿(mào)易關系的作用,譯者應始終以這兩個目的為導向,充分考慮商務信函的特性及固定的句式,充分理解目標語言的文化和固定句式的翻譯方法,采取最恰當?shù)姆g策略,使譯文最大程度的達到翻譯目的。
[1] Jeremy Mo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Routledge,2001.
[2] 潘艷紅.目的論研究在中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3):129-133.
[3] 宋薇.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在外經(jīng)貿(mào)信函中的應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28):95-98.
[4] 張錦蘭.目的論與翻譯方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4(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