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清
(高郵市龍虬鎮(zhèn)張軒小學,江蘇高郵,225604)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注意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語文課堂上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是以“言語形式”為特定的教學對象的特殊學科,在教學中,它不僅僅是學習文本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學習文本的語言形式。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引領學生在品味感悟中欣賞語文,在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經(jīng)過內(nèi)化、重構,達到語言輸出的目的。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預習,激發(fā)興趣,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品讀揣摩、培養(yǎng)語感,還要注意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預習是語文學習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生成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個性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預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前接觸課文,通過閱讀課文來把握課文內(nèi)容,獲得對課文的總體印象。
在預習時,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課文講了哪些內(nèi)容?你對作者有什么了解?你還知道課文主人公的其他的事跡嗎?你知道課文發(fā)生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嗎?如學習新課《在大海中永生》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他有過哪些貢獻?他為什么要將骨灰撒向大海?這樣學生就會對鄧小平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之前,學生只有先預習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知識,才會對司馬遷遭受酷刑有所理解。接著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你能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重點段落嗎?能不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學習《輪椅上的霍金》一課前,要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說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學習《安塞腰鼓》時要引導學生預習發(fā)現(xiàn)“好一個安塞腰鼓”在課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每一次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抓住重點,為接下來的品讀、理解、分析課文做好鋪墊。
品讀課文,揣摩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關鍵?!耙黄髌纷x一兩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睂ξ恼碌恼Z言揣摩透徹了,學生的語感也就自然形成了?!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何為“對話”?對文本來講,對話是品詞析句,揣摩感悟;是走近作者,情感共鳴。教學中,學生在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品讀課文,通過揣摩關鍵句段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能從煉字的角度品味語言的特色,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如學習《夾竹桃》一課時,教學目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夾竹桃的“韌性”和能引起“幻想”的優(yōu)美句段,更重要的是體會作者如何將“韌性”表現(xiàn)得如此細致,又是如何將“幻想”的段落寫得充滿詩意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在語言表達上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排比、擬人手法有什么作用,語言有什么特色等。只有通過讓學生多讀書、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才能使其懂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這些積累就會成為經(jīng)驗,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品讀揣摩,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引導學生咀嚼、品味、理解、分析,那么必然導致優(yōu)美語言、寫作方法等在學生面前如過眼煙云轉瞬即逝。怎么才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不斷積累呢?閱讀教學就是通過品味、揣摩語言,透過語言現(xiàn)象去感受作者所描繪、表達的精神世界。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作者用了大量筆墨描寫園子里景物的“自由”,“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這僅僅是園子里生物的自由嗎?這分明就是作者蕭紅對自由的呼喚和向往。閱讀教學要用文學大師的熠熠光輝照亮學生的心扉,用永恒的人文精神去充實孩子的大腦,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使命,立足對語言的品讀才是閱讀教學的根本。
豐厚的語言積累,是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通過品讀揣摩,學生知道了課文中的精彩之處,理解并有了感悟之后,應該引導學生熟讀成誦,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有的語文課堂精彩紛呈,如同萬花筒一樣令人目不暇接,但其實一節(jié)課下來卻不知所云,學生不知道學到了什么,更別談積累了。要想改變這種教學的誤區(qū),重要措施就是在品讀的基礎上內(nèi)化語言,加強背誦環(huán)節(jié),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熟讀成誦能夠積累語言,但是教師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比如列提綱背誦、抓主導詞記憶等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背誦還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也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背、比賽背、接龍背等形式激勵學生。引導背誦還要注意情境創(chuàng)設,如背誦《記金華的雙龍洞》的“過孔隙”一段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從而更好地理解記憶。引導背誦還要注意句段之間關系,如背誦《三亞落日》第四小節(jié)時,通過分析得出,課文是按時間順序描寫落日的過程的,那么引導學生背誦時就要抓住句子之間的關系,落日由“懸”到“慢慢下沉”再到“?!弊詈蟆叭胨保绱藢W生很快就能夠理解并背誦。語言積累的多少決定了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的高雅就在于豐富的語言積累。有了厚實的語言積累,再加上靈活運用,學生的讀寫能力自然會增強。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體現(xiàn)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深入品味、揣摩語言,積累語言并使之內(nèi)化。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由重學習結果向重學習過程轉變,使學生學會讀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發(fā)展,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達到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1] 梁日繼.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強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2(10).
[2] 鐘敬明.優(yōu)化閱讀教學 構建高效課堂——淺談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珠江教育論壇,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