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炎帝·顓頊·祝融*——楚人始祖論

    2014-04-16 15:23:19蔡靖泉
    江漢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顓頊祝融高陽

    蔡靖泉

    文獻記載,楚人的始祖是古史傳說中的古帝高陽,高陽或說即古史傳說中的古帝顓頊。文獻記述楚先民的歷史,只能追溯到古史傳說中的顓頊、帝嚳時代居處中原腹地的祝融部落。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記述有祝融聽命于炎帝且為炎帝佐神的神話,傳世文獻又記述有祝融為顓頊后裔的傳說。炎帝、顓頊、祝融三者,究竟孰為楚人始祖?三者又是什么關系?學者盡管多有闡述,但見仁見智,故有深入考論以求取得共識的必要。

    楚人的杰出代表、偉大詩人屈原在《離騷》開篇即上陳先祖,稱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史家宗師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開篇也據(jù)《世本》等古籍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屈原自稱其先祖是古帝高陽,司馬遷也記載楚人先祖是高陽,這“高陽”無疑就是楚人認定的始祖。不過,高陽是古史傳說中的古帝稱號而非其名,尚且未見文獻中記載楚人明言高陽即顓頊,楚人認定的始祖高陽也未必就是司馬遷所說的黃帝之孫顓頊。

    高陽為古帝稱號,在傳世文獻中始見于《左傳·文公十八年》: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昔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渾敦。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濟其兇,增其惡名。

    這是魯國太史克對魯宣公講的古史傳說。其語中既言及高陽氏,又言及顓頊氏,而且將高陽氏與顓頊氏分別作為教子有方和教子無方的典型。顯然,至晚在春秋時期的古史傳說中,高陽與顓頊是時代不同、作為不同、形象不同的兩位古帝。

    張正明先生考證后指出:“高陽為夏人所尊崇,是炎帝的古稱。稱高陽也罷,稱炎帝也罷,都是太陽神的化身?!雹倨湔f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在古史傳說中,炎帝與黃帝是同胞兄弟,起初生活在今陜西寶雞一帶?!秶Z·晉語四》記載炎帝傳說云:

    姬水,一說即岐水,姬、岐音近而通,是渭水的支流?!端?jīng)注·渭水》:“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炎帝長于姜水,是其地也?!睋?jù)《國語》記述,歷史的真相大概是,炎帝與黃帝本為生活在岐水流域兩個胞族,后各自發(fā)展壯大,以致相互爭奪生存空間。結合其他文獻中的相關記載,可知炎帝族與黃帝族先后東進以征服中原,并在阪泉之野發(fā)生大戰(zhàn)。戰(zhàn)爭的結果乃如《史記·五帝本紀》所述,黃帝“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得志的黃帝族,也就成為中原的統(tǒng)治部族乃至在中原融合壯大的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核心。失意的炎帝族,則大部分成員融入黃帝族而與之同為華夏民族的先祖。周代諸夏人士自稱“皆黃、炎之后”②,誠為事出有因。不過,姜姓炎帝族后裔在周代大都居處中原邊緣乃至南方長江中游,如周代的姜姓諸侯國申、呂、紀、向、州、厲 (賴)等。

    “春秋三傳”中記載春秋初年地處今湖北隨州的厲國 (一作賴,古音厲讀為賴),即炎帝族后裔建立的姜姓諸侯國。厲國因厲山而得名,厲山亦即烈山,烈山意謂放火燒山、刀耕火種的原始農(nóng)業(yè)起源的山野之地,厲山一帶自古流傳有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發(fā)明之神——神農(nóng)氏出生地的傳說,神農(nóng)氏也別號烈山氏。江漢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已是原始農(nóng)業(yè)的發(fā)達之地,江漢先民崇拜神農(nóng)自在情理之中。見載于周代典籍和出土周代器物銘文的厲國,其歷史或可追溯久遠。厲國先民大概自炎黃時代就南徙到江漢地區(qū)聚族而居,至商周時成為江漢地區(qū)的小方國。厲國民眾崇奉先祖炎帝,又入鄉(xiāng)隨俗尊奉當?shù)刈嫔裆褶r(nóng),“久而久之,當?shù)氐难椎酆蜕褶r(nóng)就由共處而同尊,由同尊而合并了”③。盛弘之《荊州記》和酈道元《水經(jīng)注》,都記載了今隨州有厲山(即烈山)、厲鄉(xiāng)的地名和神農(nóng)出生于厲山下石穴中的傳說?!端?jīng)注·漻水》特別注明:“(厲鄉(xiāng))亦云賴鄉(xiāng),故賴國也。”《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云:“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曰)[昔]神農(nóng)生于厲鄉(xiāng),所謂烈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此說概括相關前說,在后世幾成定論。

    炎帝與神農(nóng)在江漢地區(qū)由厲國先民同尊并奉,到厲國民眾合體尊奉而號為“炎帝神農(nóng)氏”,想必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厲國先民及民眾的祖先崇拜信仰,也逐漸影響到本就崇奉神農(nóng)又沾染中原文化而崇敬炎帝的江漢地區(qū)乃至長江中游的民眾。至流行陰陽五行說的戰(zhàn)國時代,炎帝也就根據(jù)五方配五帝、月令從五帝的觀念,自然而然被確認為主夏、尚火的南方天帝?!秴问洗呵铩っ舷募o》云:“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备哒T注:“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徳王天下,是為炎帝,號曰神農(nóng),死托祀于南方,為火徳之帝?!睂W者指出,先秦典籍中語及炎帝、神農(nóng)氏,都是分別稱其名號,未見合稱,表明炎帝和神農(nóng)在先秦時是互不相涉的兩個傳說人物,將炎帝與神農(nóng)合為一體是秦漢人士的合成④。不過,據(jù)現(xiàn)有資料,“炎帝神農(nóng)氏”這個合二而一的名號始見于《世本·帝系》?!蹲髠鳌ふ压吣辍房追f達疏“炎帝神農(nóng)氏”:“《正義》曰:《帝系》、《世本》皆為炎帝即神農(nóng)氏。炎帝,身號;神農(nóng),代號也?!辈贿^,即使是如學者推測成書于秦漢之間的《世本》所述也必有所據(jù)。傳世的一些先秦典籍中語及炎帝或神農(nóng),已經(jīng)隱然將兩者視為一人。如認定炎帝和神農(nóng)之世在黃帝之世前而記述有次,或將神農(nóng)與黃帝并提,或記述炎帝與黃帝大戰(zhàn)?!吨芤住は缔o下》:“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作。”《戰(zhàn)國策》卷三《秦一》:“蘇秦曰:‘……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兠,舜伐三苗?!薄稇?zhàn)國策》卷十九《趙二》:“宓戲、神農(nóng)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莊子·繕性》:“德又下衰,及神農(nóng)、黃帝始為天下,此神農(nóng)、黃帝之法則也。”《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zhàn)于阪泉之兆?!倍蓬A注:“黃帝與神農(nóng)之后姜氏戰(zhàn)于阪泉之野,勝之。今得其兆,故以為吉?!边@些記述,就讓人覺得神農(nóng)與炎帝同為一人。徐旭生認為,炎帝是“由于戰(zhàn)國時代學者的綜合整理,才同神農(nóng)一名詞發(fā)生不可分離的關系”⑤。稱炎帝與神農(nóng)的合體源自戰(zhàn)國時代,當切近歷史事實,只是未必是經(jīng)戰(zhàn)國學者的綜合整理而致,更可能是在江漢民間傳說中完成而傳揚開來,逐漸為學者接受。

    楚先祖本居中原而為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成員,自然會熟悉甚至接受華夏先民崇奉的祖先炎帝。楚先民長期生活在江漢地區(qū),楚人立國于江漢地區(qū),文獻記載厲國在春秋初年就成為楚國的附庸?!蹲髠鳌せ腹辍酚涊d,楚國莫敖率軍伐羅,“楚子使賴人追之不及”。杜預注:“賴國在義陽隨縣。賴人,仕于楚者?!眳柸嗽诖呵飼r期就入楚籍而為楚人,“居國南鄉(xiāng)”的楚人在與江漢蠻夷雜處交融的潛移默化之中,在春秋戰(zhàn)國流行文化觀念的長久熏陶之中,當然會接受厲人及江漢地區(qū)民眾崇奉的始祖、先秦人士認同的南方天帝——炎帝神農(nóng)氏。況且,楚人在長期興族強國的歷史發(fā)展中始終自覺地“以屬諸夏”,至春秋中期完全與華夏族融為一體,自然也因從華夏人的“皆黃、炎之后”觀念而認同華夏共祖,又因居處南方而更加認同被世人視為南方天帝的炎帝。加之,楚人尤其崇拜太陽、崇尚紅色,而炎帝就是傳說中“以火德王天下”的太陽神,別稱“赤帝”,所謂“位在南方,其色赤……其帝炎帝者,太陽也”⑤,楚人于是確信自己是太陽神炎帝的苗裔。

    炎帝是楚人在歷史發(fā)展中認同的始祖,并非楚人的血親先祖。史籍載明而可追溯到的楚人血親先祖,是古史傳說中五帝時代先后聽命于顓頊、帝嚳的重、黎 (或合稱重黎)?!秶Z·楚語下》記載楚昭王問大夫觀射父:“《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觀射父回答:

    非此之謂也,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徳,民神異業(yè),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禍災不至,求用不匱。及少之衰也,九黎亂徳,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薦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觀射父在春秋末年被楚人奉為國寶第一,是一位博通古今、學識深廣、嫻于辭令、行事干練、地位崇高的楚國名臣?!秶Z·楚語下》記載,楚大夫王孫圉出使晉國時,趙簡子問他楚國的“白珩”為寶幾何,他回答:“未嘗為寶。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于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又有左史倚相……”楚昭王向觀射父問的是先祖重、黎的事跡和作為,他的回答則詳細講述了中國原始社會末期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重大變革,說明了楚人先祖在史前的重要地位。據(jù)觀射父所言,參考文獻中相關記載可知,五帝時代以前,地廣族小,民眾忠信,神靈明德,人神不雜,禍災不至,社會安寧,生活幸福;五帝時代初期,部族發(fā)展壯大,社會矛盾加劇,南方支族眾多的九黎部落侵犯華夏部落,雖然被華夏部落聯(lián)盟擊潰,但傳統(tǒng)的人神關系和安寧的社會秩序遭到巨大破壞,以至于社會上人人通神,家家是巫,藉神為亂,作巫逞欲,神無威嚴,人不敬畏,禍災連連,晦氣莫盡;顓頊成為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之后,命令職掌聯(lián)盟祭祀等事務的“南正”重和“火正”黎分別會聚天神以分列其位、集合民眾以祭祀神靈,使原來的秩序得以恢復,人神不得隨意相通,人神也不能恣意相侵,這就是斷絕地上民眾與天上神靈相通?!敖^地天通”意味著剝奪部落民眾通神的權力,意味著只能由部落首領或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任命的巫才能主持祭祀活動以通神,意味著部落及部落聯(lián)盟首領對神權的壟斷,意味著部落及部落聯(lián)盟首領將管理權與神權集于一身,這不啻是強化部落文化心理認同、鞏固部落聯(lián)盟的必要措施,是原始社會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重大變革,是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邁進的跨越式一步。顓頊也因為“絕地天通”的成功而獲其名號,并且受到后人的推崇。《世本》云:“顓者,專也;頊者,正也;言能專正天地之道也?!敝亍⒗璁斒遣孔宓拿?,也是部族首領的名號。重、黎這兩個部族或合為一個部落,在顓頊世后以黎部族為主體,故典籍中記述顓頊世后的該部落或只稱“黎”,或合稱“重黎”。《左傳·成公十三年》記劉子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敝艽砸约漓牍砩駷閲易畲蟮氖?,原始社會不啻更是以祭祀鬼神為部族、部落及部落聯(lián)盟的首要之事。主持部族祭祀的大巫,一般就是部族首領,也是部族中地位最高、知識最豐、能力最強的人。主持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祭祀的大巫,則是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中最為博學、最具才華、最有智慧、最好品行、最高威望者,如此才有資格擔當人神相通的媒介并讓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成員信服。顓頊令重、黎擔任職掌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神事巫術,顯然是由于重、黎深孚眾望。重、黎也因此最得顓頊信用而擔任華夏部落聯(lián)盟最為重要的職位,重、黎部落也當然在華夏部落聯(lián)盟中地位顯赫。

    至帝嚳世,重、黎部落在華夏部落聯(lián)盟中的地位更加顯赫,其首領在華夏部落聯(lián)盟中的功勛也更加巨大?!秶Z·鄭語》記載:“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祝融’,其功大矣!”《史記·楚世家》也記述:“重黎為帝嚳髙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崩杌蛑乩柙诘蹏渴缹H位鸸伲”M職守地守燎祭天、觀象授時、放火燒荒,勞苦功高,帝嚳于是論功封以美號曰“祝融”。其后,重黎部族首領擔任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火官,也襲用祝融名號。《史記·楚世家》記述:“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居火正,為祝融。”楚人是重黎的血親后裔,《國語·鄭語》明言:“夫荊子熊嚴……且重、黎之后也?!彼抉R遷記述楚人世家,乃大書祝融。楚人稱頌始祖,乃尊稱祝融。戰(zhàn)國以前楚人祭祀祖先,必以祝融為首。

    屈原《離騷》首句稱頌了“帝高陽”炎帝,次句“朕皇考曰伯庸”即稱頌祝融。舊注稱:“父死稱考”,“伯庸為屈原父名”。實際上,“皇考”,應指有嘉功成德的遠祖?!对娊?jīng)·周頌·雍》的“假哉皇考”句中的“皇考”,即指周族的太祖??追f達疏:“皇,君也。此太祖宜為一代之始王,故知嘉哉……考者,成德之名,可以通其父而祖故也。”“伯庸”即“祝融”。“伯”、“祝”可同訓為“大”,義近而字通。“庸”、“融”同為一音,音同而字通。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楚帛書》,記載有“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奠四極”,使天地得以安寧的神話傳說,表明楚人以為自己的先祖祝融依附并聽命于炎帝,是太陽神炎帝的子孫。在楚人看來,炎帝是其人文始祖,祝融是其血親始祖。屈原自陳祖考詩句的大意即是:我是炎帝高陽的后裔,我的先祖名叫祝融。

    《左傳·僖公十二年》記載:“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楚人讓之……秋,楚成德臣、斗宜申率師滅夔,以夔子歸?!弊H谑浅诉h祖,鬻熊是楚人近祖,夔子是楚國別封之君卻不祭祀這兩位祖先,令楚成王忍無可忍而興師滅夔。顯然,春秋時期楚人祭祀血親祖先,必祀這兩位先祖,而以祝融為始祖。

    出于對血親始祖祝融的尊崇,楚人將其作為祖先神奉祀而予以美化、神化,以致其在神話傳說中不僅成為了南方天帝炎帝的后裔,而且成為了炎帝的佐神?!俺讜薄渡胶=?jīng)·海內經(jīng)》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讠夭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薄冻瘯酚浭龅某亓鱾魃裨捴?,祝融是聽命于炎帝的天神。戰(zhàn)國后期,祝融為炎帝佐神的神話已廣為世人傳揚?!秴问洗呵铩酚涊d“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成為炎帝佐神的祝融形象,乃如《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所描寫:“南方祝融,獸面人身,乘兩龍?!睗h初成書于故楚王畿之地的《淮南子》,概述了戰(zhàn)國以來的傳說: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高誘注:舊說云祝融),執(zhí)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征,其日丙丁。

    由于重黎 (祝融)深得顓頊、帝嚳信用而在華夏部落聯(lián)盟中地位顯赫,由于重黎 (祝融)部落在顓頊、帝嚳時代是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重要成員,古史傳說中乃有重黎或黎為顓頊之子的說法?!蹲髠鳌ふ压拍辍酚洉x大夫蔡墨云:“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痹谏鐣y(tǒng)一趨勢日益明朗、世人形成華夏首尊黃帝的民族意識和天下分為九州的國家概念的戰(zhàn)國時代,在華夏古帝萬世一系的正統(tǒng)觀念支配下,融入華夏族的古族傳說被世人編排整合,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重要首領都被說成是黃帝后裔,顓頊被說成是黃帝之孫,祝融也被說成是顓頊后裔?!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即云:“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庇衷疲骸邦呿溕贤?,老童生重及黎?!薄蹲髠鳌匪洿呵锍朔铎胂茸?,舉禱的只有楚人的血親祖先祝融和鬻熊。楚簡記載戰(zhàn)國后期楚人奉祀的先祖,就舉禱“老童、祝融、鬻熊”這“三楚先”了,增加了一位所謂顓頊之子、祝融之父的“老童 (一作僮)”⑥。說顓頊是楚人的血親始祖,顯然是攀龍附鳳的附會。之所以有這樣的附會,想必是顓頊“絕地天通”的變革對于華夏族發(fā)展貢獻巨大而地位極高,如果說黃帝時代初步形成了華夏部落集團,那么可以說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形成和鞏固是在顓頊時代?!秶Z·魯語》記魯大夫展禽說:“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毙煨裆凇吨袊攀返膫髡f時代》中感嘆:“在古代各帝里面,最難明了而關系又頗為重要的莫過于帝顓頊……華夏集團中的重要氏族,有虞氏、夏后氏全對他行祖祭……像他這樣東西南北、‘無遠弗屆’的情形,在《山海經(jīng)》里面,除了帝俊以外,沒有第三個人……顓頊沒有顯著的武功,卻是聲名洋溢,超過黃帝……”這古史傳說中帝顓頊現(xiàn)象,正表明顓頊“絕地天通”而致使華夏部落聯(lián)盟中部族的文化心理 (祖先觀念)的認同和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擴大,表明顓頊對華夏族發(fā)展貢獻巨大而名望崇高。不過,楚人既不認定炎帝是自己的血親祖先,也未認定顓頊是自己的血親祖先,因此也不祖祭炎帝和顓頊。傳世文獻和出土楚簡中有關楚人舉禱血親祖先的文字,皆不見語及炎帝和顓頊。尊老童為楚人奉祀的首位先祖,無疑是虛構神主的作為。戰(zhàn)國以前的文獻和文獻中記載春秋以前的史事,未見老童蹤影。老童的名稱最早僅見于《山海經(jīng)》所述顓頊世系及出土戰(zhàn)國楚簡所記禱辭,老童的事跡則在先秦文字資料中全無記載??磥恚贤瘧菓?zhàn)國人士編造的楚人血親始祖?;蛟S顓頊在戰(zhàn)國的古史傳說中地位被推崇更高,以至于在春秋的古史傳說中是顓頊之子的重黎降低輩分而變成顓頊之孫,虛構的老童成了顓頊之子、祝融之父。楚人為顓頊后裔的傳說在戰(zhàn)國后期至西漢的影響越來越大,《世本》記述楚人世系乃本其說。《史記·楚世家》也據(jù)之并糅合楚祖炎帝的傳說而論定“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只是秦漢人士將高陽與顓頊合為一體,甚至又進一步降低了祝融在顓頊帝系中的輩分,所謂“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黎”。說祝融 (重黎)是顓頊的孫子或重孫,都與《國語·楚語下》記述顓頊命重、黎“絕地天通”的傳說不合,顯然不能信以為真。

    五帝時代的祝融部落居處中原腹地的今河南新鄭一帶?!蹲髠鳌ふ压吣辍份d明:“鄭,祝融之虛也?!弊H诓柯渥灶呿湣⒌蹏恐赖靡匝杆賶汛?。至堯、舜、禹之世,祝融后裔不僅在華夏部落聯(lián)盟中繼續(xù)擔任火正等顯要職務,祝融部落也壯大為有數(shù)個分支部族并且各據(jù)一方的部落集團。《國語·楚語下》記觀射父云:“堯復育重、黎之后,不忘舊者,使復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敘天地,而別其分主者也?!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記述:“天下歸舜,而禹、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皆舉用,未有分職?!睋?jù)此記載,祝融后裔彭祖在堯帝時代成為部落名酋和堯帝倚重的部落首領。可是,進入文明時代的夏、商、西周三朝,祝融后裔支族卻被中原王朝視為“非我族類”而相繼翦滅?!秶Z·鄭語》:“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末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妘姓鄔、鄶、路、偪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wèi),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shù)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后。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世本·帝系篇》也有祝融之后多個姓氏的記載:“吳回氏生陸終。陸終氏娶于鬼方氏之妹,謂之女,生子六人,孕而不育三年,啟其左脅,三人出焉;啟其右脅,三人出焉。其一曰樊,是為昆吾;昆吾者,衛(wèi)是也。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參胡者,韓是也。三曰篯鏗,是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也。四曰求言,是為會 (鄶)人;會人者,鄭是也。五曰安,是為曹姓;曹姓者,邾是也。六曰季連,是為羋姓;季連者,楚是也。”類同《世本》的記載,還見于《大戴禮記·帝系》和《史記·楚世家》?!洞蟠鞫Y記》和《史記》的記載,當依據(jù)《世本》。韋昭注《國語》參照《世本》,認定“祝融八姓”實為六姓,六姓的宗祖是祝融吳回的六個孫子。吳回的幼孫季連,則是楚人的直系祖先。

    概而言之,追溯楚人族源和先公世系,楚人的血親始祖是祝融;根據(jù)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心理,楚人視炎帝為人文始祖;在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顓頊又被說成是黃帝之孫、楚人之祖。至社會實現(xiàn)統(tǒng)一、文化得以整合的漢代,“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乃成為古代定論。

    注釋:

    ① 張正明:《楚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頁。

    ②《國語·周語下》。

    ③ 張正明:《炎帝散論》,《張正明學術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75頁。

    ④ 參見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張正明:《炎帝雜記》,《炎帝與炎帝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葉林生:《古帝傳說與華夏文明》,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等。

    ⑤《白虎通·五行》。

    ⑥ 參見望山楚簡、包山楚簡和新蔡葛陵楚簡。

    猜你喜歡
    顓頊祝融高陽
    暈電梯的貓
    “祝融”落火——驚心動魄的9分鐘
    軍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8:54
    “祝融號”火星大冒險
    高陽一夢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6
    “祝融號”冒險日記
    秦人的祖先
    黑色帝王顓頊
    祝融勝共工
    秦人的祖先
    邵东县| 堆龙德庆县| 舞阳县| 普洱| 新宾| 久治县| 连城县| 丰台区| 青海省| 临湘市| 都江堰市| 台北市| 通许县| 宜州市| 县级市| 贵阳市| 武山县| 武平县| 北票市| 辉南县| 天津市| 区。| 九江县| 南通市| 山西省| 丰县| 资溪县| 金秀| 信丰县| 鄯善县| 民县| 亳州市| 宜昌市| 灌南县| 九龙城区| 正蓝旗| 香格里拉县| 尉氏县| 江陵县| 兰坪|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