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全
【關鍵詞】化學教學 轉變 精彩課堂
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118-02
最近,筆者觀摩如皋市骨干教師考評的評優(yōu)課時,聽了8位教師的課,每位教師都有很精彩的表現(xiàn)。在此過程中,筆者反思了這么一個問題:教師“精彩的教”是否等于學生“有效的學”,在教與學之間又有著怎么樣的橋梁關系?本文結合常態(tài)課下的教學實踐,就初中化學教學談談個人觀點。
在目前的公開課、評優(yōu)課、常態(tài)課中,我們都能看到教師努力的影子。比如,教師的PPT課件做得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漂亮,課堂演示實驗一次比一次完美,課堂的預設越來越精確。從表面上看,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精彩,但仔細品味一下課堂的前前后后,不難看到我們的化學課堂缺少了探究的元素,化學的實驗經歷變得簡單易懂了,化學學習中的失敗和挫折全部消失,化學的改進和反思早是現(xiàn)成的。教師經過多次的彩排和修正,讓課堂變成一場精彩的表演課。而在這精彩的備課中教師需要的是什么呢?在這樣算得上精美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如果學到了,思考了,那么學到的內容是否遵循學生的認知需要和認知規(guī)律,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否符合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是否滿足學生的情趣再升漲?
教育始終是服務于學生,教學應該回歸到本質上來,在確保學生能得到有益發(fā)展的前提下,我們再提升教學相長,而絕對不能以教師的發(fā)展為主,更不能在犧牲學生發(fā)展的基礎上來獲取教師的發(fā)展。當教師的發(fā)展和學生的發(fā)展發(fā)生一定沖突時,教師的發(fā)展應該適當讓行。其實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得到發(fā)展,這樣的發(fā)展才是教師的發(fā)展。在這次觀摩中發(fā)現(xiàn),教師一味地追求課堂教學的精彩,而忽視學生學習的精彩。因而,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轉變目前的這種狀況。
一、轉追求完美的課件為有效的思維提升
教師在上課前都會制作漂亮的PPT課件,就課件本身而言,漂亮的PPT課件是精彩課堂的必需,因為PPT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越鮮明,教學流程就越清晰,教學重點、難點越突出,教學目標越明確。而這些固化的精美的課堂展示卻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像是欣賞一部精彩的電影,除走馬觀花式地收獲PPT中條條框框的重點、難點外,學生收獲甚微,華而不實。因此,我們現(xiàn)在的化學課堂,需要從精彩的PPT的制作上轉變到研究學生的思維上,研究學生的思維活躍點,研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空間。比如,開學第一課的化學學習,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教材,我們第一課的重心都不應該放在PPT的制作之上,而應該放在如何展示化學學科所特有的學科魅力及其在當今社會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把日常的衣食住行與化學的關系講給學生聽,而不是僅僅通過PPT圖片和視頻的播放來展示。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已有的化學前認識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認識化學的思維起點來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
二、轉追求過于完美的實驗為真實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學科,學生在初二的物理學習中就深有體會,以實驗為主要研究手段的學科離不開實驗,一系列的實驗過程就是提升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過程。這些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真實的實驗分析和實驗過程,而整個實驗從開始到成功,中途會有很多細節(jié)值得每個學生從自己的原有認知特點中去感悟,并有權利和有必要去體驗原本應該體驗的失敗過程?,F(xiàn)在很多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從表象中達成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課前精心準備的實驗,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都準備得很充分,最終的教學任務能精彩地完成,可是這樣的精彩是屬于化學教師的,而不是學生的。教師的任務是完成了,而目標其實并沒有達到。比如制取氧氣實驗,其中有一個收集氣體的過程,方法有多種,而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收集方法?為了尋找一種好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去經歷必要的思考和失敗的體驗,那樣才能切身體會自己的思考、方法及其實驗過程與實際結果是否一致。像這樣讓學生多做幾種探討性的實驗,從而找到最佳實驗方案,不但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而且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思考力,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的領域。經過這樣不完美的實踐和體驗,才能真正加深學生對收集方法的理解,并很好地掌握。
三、轉追求作業(yè)的高分為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在中考、高考制度的影響下,分數(shù)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手段,由于受這種評價方式的影響,在教師無法預設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最終能否達成的情況下,很多教師更加注重作業(yè)的高質量,以高分論英雄。對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減少重復性的、機械性的作業(yè)訓練,多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化學現(xiàn)象。比如,干燥劑的干燥方法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動手實驗,把這種實驗與學生身邊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通過這種生活化的實驗,讓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學生最后懂得干燥劑的使用方法,了解干燥劑的化學特性,在生活體驗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筆者對目前教學課堂的“精彩”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沒有促使學生“精彩的學”的精彩是偽精彩,這種表演式的精彩不是我們應該追求和效仿的,應該摒棄。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