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心余 王興民 鐘海涵 徐小微
●檢測診斷
糖尿病患者胰腺CT體積與血清C肽水平的相關性探討
丁心余王興民鐘海涵徐小微
近年來,CT檢查已成為觀察胰腺形態(tài)、測量胰腺體積、診斷胰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胰腺臨床研究的進展。血清C肽水平是目前評價胰島B細胞功能的重要指標。由于C肽不受肝臟滅活,半衰期比胰島素長,故血清C肽的濃度比胰島素更加穩(wěn)定,可更好地反映胰島B細胞的功能,而目前關于糖尿病患者胰腺體積的改變與C肽水平的關系少有報道。本研究旨在采用CT檢查,觀察糖尿病患者胰腺CT的體積變化,分析每單位體表面積的胰腺體積與C肽水平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06—2013-06在瑞安市塘下人民醫(yī)院CT室進行過腹部CT檢查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組)和正常體檢者(對照組)各40例。糖尿病組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7~70(51.8± 11.6)歲;BMI(23.8±3.4)kg/m2;C肽值(4.0±2.3)ng/ml,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對照組為同期健康體檢人群,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3~67(49.5±11.9)歲;BMI(22.6± 3.2)kg/m2;C肽值(2.6±0.6)ng/ml。所有入選對象均除外急、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及肝膽疾病。糖尿病診斷參照1999年WHO的糖尿病診斷和分型標準。兩組性別、年齡、BMI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一般檢測常規(guī)測量受檢者身高、體重。
1.2.2胰腺CT檢查及圖像分析 (1)胰腺CT檢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門子Balance機器,檢查前口服500ml礦泉水以充盈胃和十二指腸,便于顯示胰腺頭部,胰區(qū)用5mm層厚進行CT螺旋掃描。(2)胰腺圖像分析。用CT機器自帶后處理軟件(volume)計算胰腺體積,再根據(jù)身高和體重計算出個體的體表面積,為排除個體間體格上的差異,便于更精確個體之間的比較,我們采用每單位體表面積的胰腺體積(單位:cm3/m2),每單位體表面積的胰腺體積(cm3/m2)=胰腺體積/體表面積,其中,體表面積(m2)=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1.2.3C肽水平測定放射免疫法測定研究對象空腹C肽水平。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數(shù)據(jù)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
2.1兩組胰腺體積的比較糖尿病組每單位體表面積的胰腺體積 [(13.08±2.78)cm3/m2]比對照組 [(16.51± 3.89)cm3/m2]縮小,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與每單位體表面積胰腺體積的相關性分析見圖1。
圖1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與每單位體表面積關系的直線相關圖
由圖1可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與每單位體表面積的胰腺體積具有正相關性(r=0.58,P<0.01)。
C肽是含31個氨基酸的單鏈多肽,由胰島B細胞產(chǎn)生的胰島素原[1]在轉(zhuǎn)化酶的作用下裂解而成。一分子的胰島素原裂解產(chǎn)生一分子的C肽和一分子胰島素。然后兩者以等摩爾的量分泌進入門靜脈,但C肽不經(jīng)過肝臟攝取而經(jīng)腎臟清除,其在外周循環(huán)中停留的時間較長[2-3],所以外周血中的C肽水平較胰島素半衰期更長、波動幅度更小。此外,C肽濃度不受外源性胰島素影響,也不會受到胰島素治療中產(chǎn)生的胰島素自身抗體的干擾。因此C肽對于觀察內(nèi)源性胰島素分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4],故在臨床上一直作為判斷B細胞功能的指標。
糖尿病可使胰腺萎縮,體積縮小。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與胰島B細胞功能受損,但B細胞功能進行性衰竭是病程進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5],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所分泌,有研究表明胰島素對大部分的胰腺外分泌腺泡組織具有營養(yǎng)作用[6],另外,對11例糖尿病兒童進行尸檢也有同樣發(fā)現(xiàn),在缺乏胰島B細胞的周圍,胰腺腺泡存在明顯萎縮[7]。我們對兩組胰腺體積的測量結(jié)果也與相關文獻報道相似,進一步驗證了糖尿病可使胰腺萎縮的觀點[8-9]。
螺旋CT具有較高的密度和空間分辨率,對胰腺體積測量具有較大優(yōu)勢。螺旋CT不受脂肪、腸道氣體的干擾,能較好地顯示糖尿病患者胰腺的形態(tài)狀況及與周圍結(jié)構(gòu)的關系。隨著容積掃描的廣泛應用,通過手工及后處理軟件,可以定量的得到體積,體積測量可運用于各個部位而且很準確[10]。一組對胰腺模型實際體積與CT測量體積數(shù)據(jù)的比較,兩者的一致性很高(ICC=1.000,P= 0.000),表明螺旋CT對胰腺體積測量準確,可靠[11]。
申延宏等[12]分析了35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體積與胰島素關系,揭示兩者存在正相關性。但胰腺體積與血清C肽水平的關系少有文獻報道且報道結(jié)論尚有分歧。應世熊等[9]認為胰腺體積與胰島素呈正相關,胰腺萎縮的程度與糖尿病類型、C肽水平及病程長短有關,但未給出兩者相關的數(shù)據(jù)。原杰等[13]認為此兩者可能無相關性,解釋原因為他們收集病例數(shù)較少且胰腺萎縮早期不能較敏感地反映胰島功能的改變。而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單位體表面積胰腺體積與血清C肽水平具有正相關(r= 0.58,P<0.01),提示胰腺CT影像形態(tài)學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胰腺B細胞的功能,可望為影像學分析評價糖尿病病情及臨床治療提供指導,而具有較大臨床意義。不過,由于本組的病例數(shù)較少,胰腺體積與胰島B細胞功能之間的關系以及在臨床的應用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1]趙波,王戰(zhàn)坤.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島素原的變化及意義[J].浙江醫(yī)學, 2005,27(12):886-890.
[2]Wahren J,Ekberg K,Jphansson J,et al.Role of C-peptide inhuman physiology[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0,278(5): E759-E768.
[3]Dodson G,Steiner D.The role ofassembly in insulin's biosynthesis [J].Curt Opin Struct Biol,1998,8(2):189-194.
[4]bin-bin H,Wei L,yun-juan G,et al.Factors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chinese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docrinology,2012,30(1):8.
[5]Butler AE,Janson J,Bonner-Weir S,et al.Beta-celldeficit and increased beta-cell apoptosis in human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2003,52(1):102-110.
[6]Gibeau J P,Poncelet V,Libon E,et al.The desity,contour,and thickness of the pancreas in diabetics:CT findings in 57 patients [J].AJRAm J Roentgenol,1992,519(3):527-531.
[7]Foulis A K,Stewart J A.The pancreas in recent-onset type 1(insulin-dependent)diabetes mellitus:insulin content ofislets,insulitis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the exocrine acinar tissue[J].Diabetologia,1984,26(6):456-461.
[8] 申延宏,謝敏,胡云,等.糖尿病活體胰腺體積測量的臨床應用[J].中國圖像圖形學報,1996,1(4):336-337.
[9]應世熊,高寅春,葉蓉紹.糖尿病胰腺形態(tài)學的CT研究:88例CT臨床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7,16(3):151-154.
[10]Shu J,Zhao J,Guo D,et al.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thyroid volumetry using spiral CT and thyroid volume in a healthy,non-iodine-deficient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J].Eur J Radiol,2011,77 (2):274-280.
[11]劉翠芳,趙建農(nóng),余聰,等.多層螺旋CT測量胰腺體積的準確性評價[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31(5):663-666.
[12]申延宏,田成功,申延偉,等.糖尿病患者活體胰腺體積與β細胞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7,5(4):236.
[13]原杰,張紅霞,唐笑先,等.糖尿病患者胰腺CT形態(tài)學及其與胰島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2,39(4):18-21.
(本文編輯:楊麗)
收稿日期:(2013-12-09)
基金項目:瑞安市科技局計劃項目(201302035)
作者單位:325204瑞安市塘下人民醫(yī)院(丁心余、鐘海涵、徐小微);瑞安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王興民)
通信作者:王興民,E-mail:dxy128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