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總得為一種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而跳。我得認識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應(yīng)當從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卻不須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xué)來。
——沈從文
逃學(xué)
自從逃學(xué)成習(xí)慣后,我除了想方設(shè)法逃學(xué),什么也不再關(guān)心。
有時天氣壞一點,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學(xué)沒有什么去處,我就一個人走到城外廟里去。那些廟里總有人在殿前廊下絞繩子,織竹?。╠iàn),做香,我就看他們做事。
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罵,我也看著,看他們?nèi)绾瘟R來罵去,如何結(jié)果……直到看無可看聽無可聽時,我才想著怎么回家去的方法。
有時逃學(xué)又只是到山上去偷人家園地里的李子枇杷,主人拿著長長的竹竿子大罵著追來時,就飛奔而逃,逃到遠處一面吃那個“贓物”,一面還唱山歌氣那主人。
即或不逃學(xué),學(xué)塾為了擔心學(xué)童下河洗澡,每到中午散學(xué)時,照例必在每人左手心中用朱筆寫一大字,我們還依然能夠一手高舉,把身體泡到河水中玩?zhèn)€半天,這方法是聰明的張姓表哥想出來的。
來去學(xué)校我得拿一個書籃。內(nèi)中有十多本破書,由《包句雜志》《幼學(xué)瓊林》到《論語》《詩經(jīng)》《尚書》,多半要背誦,分量相當沉重。
逃學(xué)時還把書籃掛到手肘上,這就未免太蠢了一點。凡這么辦的可以說是不聰明的孩子。許多這種小孩子,因為逃學(xué)到各處去,人家一見就認得出。
因此我們就想出了一個方法,把書籃寄存到一個土地廟里。大家把書籃好好地藏到神座龕子里去,常常同時有五個或八個,到時卻各人把各人的拿走,誰也不會亂動旁人的東西。
逃學(xué)失敗被家中、學(xué)校任何一方發(fā)覺時,兩方面總得各挨一頓打。在學(xué)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處罰過后還要對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懺悔。有時又常常罰跪一根香時間。
我一面被處罰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記著各種事情,想象恰如生了一對翅膀。按照天氣寒暖,想到河中的鱖魚被釣起離水以后撥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飛滿風(fēng)箏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黃鸝,想到樹木上累累的果實。這樣反而常把處罰的痛苦忘掉,處罰的時間忘掉。
斗蟋蟀
若在四月落了點小雨,山地里田埂上各處全是蟋蟀聲音,真使人心花怒放。在這些時節(jié),我便覺得學(xué)校真沒有意思,簡直坐不住,總得想方設(shè)法逃學(xué)上山去捉蟋蟀。
捉了兩只蟋蟀后,我趕忙走到一個刻花板的老木匠那里去,很興奮地同那木匠斗蟋蟀。那木匠便故意裝成無動于衷的神氣,仍然坐在高凳上玩他的車盤,正眼也不看我。
我不甘心,跟他談條件。
這不是冤枉我,我上次的確磨壞了他一把鑿子。不好意思再說磨刀了,我便怪和氣地跟他借瓦盆子。
我滿口答應(yīng)。于是他方離開車盤,很慷慨地借給我一個泥罐子,頃刻之間我就只剩下一只蟋蟀了。
于是這木匠進去了一會兒,拿出一只蟋蟀來同我的斗,不消說,三五回合我的自然又敗了。他的蟋蟀照例卻常常是我前一天輸給他的。那木匠看看我有點頹喪,明白我認識那匹小東西,擔心我生氣時一摔,一面趕忙收拾盆罐,一面帶著笑安慰我。
我什么話也不說,微笑著,出了木匠的大門,回家了。
(責任編輯:徐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