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們需要向馬小平學什么?

    2014-04-11 11:07:31汪時健
    求知導刊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意義生命教育

    汪時健

    編者按:2014年1月16日是馬小平老師逝世兩周年的日子。謹以此文獻給這位教育的孤獨者。在馬少平構(gòu)筑的理想教育王國中,教育理念就是:“要趕在災(zāi)難尚未毀滅人類之前,把能夠應(yīng)對這種災(zāi)難的一代新人給培養(yǎng)出來?!保ㄔ醋杂逃龑W家湯因比的“與災(zāi)難賽跑”的教育理念)“教育應(yīng)該是情感和智慧參與的事業(yè)”“把語文教學提到一個哲學的高度來認識”。 他正直的人格,仁愛的情懷,廣博的學識,尖銳的批判精神,自覺地與時俱進地進行知識和觀念更新、“始終保持與最前沿思想接軌”的忘我學習精神,特別是作為一個中學教師,他三十年如一日充滿激情和理想追求的教學實踐,對現(xiàn)行教育乃至國家前途的憂戚與求索,對學生對社會的傾情付出,我們沒有理由忘記,沒有理由不去砥礪前行。

    人物檔案:

    1953年,馬小平出生在湖南湘潭。

    1968年,15歲的馬小平初中畢業(yè), 下鄉(xiāng)瀏陽的茶山林場種樹。

    1977年,馬小平作為湘潭地區(qū)的27名典型之一,去參觀大寨,還帶回一把鋤頭。那時他誠懇地相信其中的意義,并展現(xiàn)了“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性格。他還成為了林場的團總支書記。

    1978年,恢復(fù)高考,馬小平考入湖南師范學院(今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在大學,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成了馬小平的偶像,他迷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與理念。 “和諧全面發(fā)展”“要思考,不要死背”“走進大自然”“沒有‘差生概念”的口號都被他奉為圭臬。

    1982年,馬小平29歲,他回到家鄉(xiāng)的湘潭十中,成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

    1986年,馬小平調(diào)任湘潭市一中的時候,藏書已有六千余本,而他向新東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有一間自己的書房。

    1988年,他寫下了《關(guān)于語文教學及研究的哲學思考》,提出“把語文教學提到一個哲學的高度來認識”。 在湘潭的十年,是馬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階段。關(guān)于語文教育,馬小平認為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授,而事關(guān)人格養(yǎng)成、公民責任以及智慧與情感。

    1992年,馬小平調(diào)任廣東東莞中學,開始教育生涯的第二個十年。這是馬小平思想系統(tǒng)化的時期。他開始嘗試“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能夠走多遠”。

    2002年,馬小平調(diào)任深圳中學。在這里,高一、高二通常不會涉獵應(yīng)試技巧,馬小平過了更為如魚得水的兩年。

    2012年1月16日, 患病辭世。在這位普通高中老師的追思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在教育領(lǐng)域極有影響力的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錢理群稱馬小平是所識教師中“最具全球視野,可稱得上是教育家的人”。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則將他視作“布道者”“已屬稀有的人文主義教師”。

    學習小平,執(zhí)著無畏地追求普世價值的政治理想

    馬小平自稱是一個“新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心目中的世界是一個自由平等、人人享有人格尊嚴、充滿仁愛和真誠、充滿正義和良知、所有人都能“詩意地棲居”的和諧世界,是一個沒有仇恨,沒有暴力,沒有欺詐和謊言,也沒有“話語霸權(quán)”的美好世界。可馬小平又是一個清醒的批判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所立足所生存所目睹所經(jīng)歷的卻是一個“吃飯遇饑荒,讀書被下鄉(xiāng),就業(yè)讓下崗,結(jié)婚沒住房”的世界,一個“一代人將幾十年民族苦難、時代苦難全遭受了”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里,他見過不知多少“全民激動”的舉國瘋狂:人們一邊高呼著“超英趕美”“畝產(chǎn)十萬斤”“解放全人類” 的豪言壯語,一邊忍饑挨餓憧憬著“共產(chǎn)主義天堂”,為了“階級斗爭”“革命造反”的荒謬政治教條,不惜毀滅人類文明,顛覆人倫道德,相互攻訐誹謗甚至相互仇殺。而最令他憂戚的是,國人長期“在一面大旗揮舞下”“在一本紅寶書武裝下”,對現(xiàn)實中“丑惡和罪惡的不覺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勢利、冷酷、盲從、司空見慣和麻木不仁。

    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馬小平非常痛苦。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知青時代起,他就開始了對民主政治、對普世價值的追求,他“從美國人海斯、穆恩合著的《世界通史》中最早讀到了關(guān)于民主制度的精彩議論,認識到民主制度是最能夠發(fā)揮大多數(shù)人聰明才智、相對于其他制度最好的制度。”(馬小平:《重讀雨果的〈九三年〉》)上大學后,他“像一個乞丐撲在面包上”追逐著知識,接受西方人文主義思想和民主政治的“洗腦”,清晰地感到了時代脈搏的跳動,認識到了專制制度的危害,覺得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首先應(yīng)該是一個戰(zhàn)士,應(yīng)該為堅持普世價值、實現(xiàn)民主政治有所作為。為此,他以極大的熱情關(guān)注真理標準討論,參加各種思想解放活動,為民主自由鼓噪?yún)群?。然而,馬小平又是一個虔誠的人道主義者,他十分崇拜圣雄甘地式非暴力抗爭的“圣者”和戈萬式的人道主義“英雄”,主張非暴力抗爭,反對以暴易暴、以惡懲惡的“報復(fù)性革命”,因而總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價值取向。

    筆者20世紀80年代中期去湘潭,曾有過一回與小平的交談。他告訴我,大學畢業(yè)后,他本可“走官道”去省城政府部門工作,但后來放棄了,理由是他覺得教師這個職位社會更需要,也更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最大化。他深諳“教育就是喚醒”的意蘊,在他看來,雖然現(xiàn)在早已不是《阿Q》和《孔乙己》時代,但啟迪改造國民性,喚起國民良知,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那個時代更重要。90年代他到東莞中學后,就籌辦過“現(xiàn)代公民學校”,冀望通過加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普世價值教育,促進公民社會建設(shè),結(jié)果當然地遭遇了失敗。但即使這樣,他仍然未做絲毫的退縮。通觀他的著述和事跡可以知道,實際上他一直在利用課堂課外,向?qū)W生、同事、親人和社會講授公民意識和普世價值這門功課。他女兒馬前就曾撰文追憶父親向她“系統(tǒng)傳輸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情景,而該文題目就叫《受父親影響,我追求普世價值》。我當時看后眼前一亮,心說有其父必有其女,為小平的理想和事業(yè)有了傳人而高興。

    但誰能知道,就是這樣一個不懈追求普世價值的人,其早期卻是一個虔誠的共產(chǎn)主義信徒。這種政治理想的轉(zhuǎn)變,看似不可思議又絕非偶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緣于其長期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觀察和思考——他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追求進步、追求真理的人;二是時代潮流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馬大學時代正值改革開放之初,其時正是一個以真理標準討論為標志的新的思想解放時期,國內(nèi)思想界相對活躍,加上此期馬有機會大量涉獵古希臘歷史、歐洲文藝復(fù)興和啟蒙主義思想著作,受到古希臘民主、西方人文主義和共和政治思想的影響,因而助推了其世界觀的轉(zhuǎn)型,而前蘇聯(lián)解體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發(fā)生,無疑又加快、堅定了這種轉(zhuǎn)型。關(guān)于這,我們摘錄一段小平《我父親的故事》中的原文,應(yīng)可作為其思想發(fā)展脈絡(luò)的最好注腳:endprint

    “我曾經(jīng)是最虔誠的共產(chǎn)主義信徒,我也信奉改造中國與世界的豪言壯語??墒窃谵r(nóng)村的后期,我漸漸認清了農(nóng)村貧困的真相,也認清了所謂社會主義的真相,我開始覺悟了……”

    學習小平,堅持不懈地“追尋意義”的教育苦旅

    馬小平尖銳地抨擊時下的語文教學。認為其存在一個“意義上的真空”,他將這個真空歸諸課堂上“生命的缺席”“情感與智慧的雙重缺席”“師生的共同缺席”。這種狀況使學生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他覺得這種看似教學上的一個“術(shù)”(方式方法)的問題實際上卻是“旨”(思想內(nèi)容)的問題,即我們將什么樣的內(nèi)容、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傳授給學生的問題。而現(xiàn)時的語文課堂,“其內(nèi)容,其價值觀念都是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脫離的”(馬小平:《一位中學教師的困惑》),因而“無意義”或者說只有一些“虛假的意義”。而他所追求的卻是一個學生與教師互動、情感與智慧參與、妙趣橫生、快樂迷人、充滿詩意和生命活力的課堂。所以,為了學生們的“天真與童趣不被吞噬”“美好健康人性不致喪失”,他一直堅持著他的教育烏托邦實驗,在近三十年教學實踐中,“頑強地堅持著追尋意義,頑強地抗爭著無意義和虛假意義。”(馬小平:《一位中學教師的困惑》)

    馬小平認為,一個好的教師不應(yīng)滿足于做一個“教書匠”,做一個“教科書忠實的述說者”,而應(yīng)該做一個“對教科書有著個性化理解,具有個人生命體驗和人格魅力的‘經(jīng)驗者”(“經(jīng)驗”的而非“經(jīng)驗的”),具有中國傳統(tǒng)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以啟示真理為天職”的擔當。把教師的標準提到了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的高度,把追尋語文學習的意義提到了追尋人生意義的高度。他強調(diào)學習語文的深層次意義,是為了“擺脫精神和思想的奴役,反抗形形色色的強權(quán),包括話語霸權(quán),讓更多的人成其為人,通往自身解放之路。”(馬小平:《我的語文起始課》)

    為此,他致力于學生獨立人格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珍視人權(quán)、民主、自由、科學的意義,鼓吹普世價值,強化公民意識。他深有感觸地對學生說,“我們現(xiàn)在最缺乏什么,就缺乏一種公民意識,或曰公民精神,這是我們與世界接軌的最大障礙?!保R小平:《班主任與學生的五次談話》)在他看來,公民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培養(yǎng)這樣的精神跟提高學習成績同樣重要。他甚至將所教班級模擬為一個“小國”,實施“國家化”管理,“重大事情實行全民公決”。他相信通過這樣的烏托邦準實驗,“班上每一個成員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公民,一個懂得自己義務(wù)和權(quán)利的公民,一個能夠改造社會,戰(zhàn)勝庸俗和丑陋的共和國公民?!保R小平:《班主任與學生的五次談話》)這不僅是他對教育教學的深沉思考,更是他憂國憂民的深沉思考,也表現(xiàn)了他求新求變的勇氣。

    在“追尋意義”的旅途上,他引導學生反思歷史,鑒往知來,努力避免像“文革”那樣的浩劫,那樣一場將“仇恨和兇殘發(fā)揮到極致的民族大變態(tài),讓一個民族的一代人都喝著狼奶長大”的反文明、反人性的悲劇重演,教育學生用“真誠和愛心去戰(zhàn)勝虛偽和謊言,戰(zhàn)勝仇恨和兇殘”;他同時強調(diào),要化解21世紀的教育危機,必須直面挑戰(zhàn),堅持教育改革。早在1999年就撰寫了題為《面向知識經(jīng)濟,培養(yǎng)一代新人——關(guān)于普通中學迎接21世紀的教改設(shè)想》的教研論文;他還勇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和主流,公開叫板以考分論英雄的應(yīng)試教育,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將某生經(jīng)名師判定不及格的高考作文復(fù)議為滿分。在教學文本上,他也敢于摒棄教參中那些圖解性政治化詮釋,提出自己新的不同看法,解讀出更高層次的形而上意義,并使之走進學生心中。

    但正如他自己在《一位中學教師的困惑》結(jié)尾時所寫的“我們痛苦、我們孤獨”那樣,他的“追尋意義”之旅絕不可能是什么賞心樂事,而注定是一個“教育苦行僧”的艱難苦旅。不知為什么,我讀他的著述,憶他的遭際,心中總有一種風蕭蕭的悲涼。不是他英年早逝,而是因他一條道走到黑的執(zhí)著,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卻沒有得到社會應(yīng)有的尊重和理解。而這一點恰恰是一個追求者、一名戰(zhàn)士最希望、最需要的。

    不過仔細想想后也就釋然。這是因為他的“追尋意義”很多東西在某些人看來是離經(jīng)叛道的,是不見容于世俗、不見容于主流社會和現(xiàn)行體制的。比如他口誅筆伐現(xiàn)行教育體制,抨擊應(yīng)試教育,反對分數(shù)排名,反對功利化,不僅會遭學校抵制,更會招家長非議。因為學校領(lǐng)導得靠錄取率出政績樹形象;老師則靠錄取率評職稱長工資;家長就更好理解,子女得憑考分上大學,在他們眼里可是攸關(guān)家族興衰的大事。所以,盡管他能將一個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枯燥乏味的政治性文本講得生趣盎然,盡管他能將每堂課的導語寫得漂亮出彩、富于詩意,盡管他遠超一個中學語文教師所需的常規(guī)知識素養(yǎng),盡管他教學教研成果斐然有目共睹,但除了一個中學高級教師的頭銜,卻沒有得到任何國家行政機構(gòu)的獎賞和榮譽。這情形,再次見證了改革維艱的嚴酷現(xiàn)實。

    其實,一個以“精神圣徒”為人格修養(yǎng)坐標的知識分子,榮譽本來就不在他追求之列。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想喚醒這個“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生活意義不明確”的時代,為21世紀的教育危機、為21世紀的“時代文明癥”開一個藥方。何況在教育體制積弊重重、越來越遭人詬病的當今,他的“追尋意義”,本身就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他的教育思想、他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方面的努力,也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所承認,而且產(chǎn)生了日益深遠的影響。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贊揚他具有“高瞻遠矚的全球教育眼光”,具有“教育思想者”的品格,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他的“追尋意義”,也在他的學生和同學同事中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他的學生王翔說他“簡直就是尊‘文學形象”,是“帶給他思索和眺望”、實現(xiàn)了自己承諾的“最好的老師”,他的另一得意門生黃素珍受其人格魅力影響,鄭重承諾“哪怕一生清貧”也要“終生從事教育”,像馬老師一樣“給學生教授人生美好的情感”,并稱他是一個讓她“擺脫庸俗,重新審視靈魂,重檢重建自己過去種種觀念”的“精神導師”。金碑銀碑不如人們口碑。我想,一個人有譽如此,又還有什么遺憾的呢!endprint

    學習小平,密切關(guān)注尊重底層生命的人文情懷

    寫這個標題,是因為讀了馬小平在東莞中學的一個演講稿,被他大仁大愛痌瘝一體的人文情懷,特別是對底層生命的深切關(guān)注與尊重所感動。講稿題目叫《走進一個人的心靈史——通過解讀〈我與地壇〉理解史鐵生》。其中有一段專門講到對生命的尊重與理解,尖銳地批評了我們這個社會漠視底層生命、崇拜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普遍現(xiàn)實。人們總認為歷史是英雄寫的,一個英雄死了大家非常難過,而多少普通人死了卻毫不心痛。關(guān)于這,他舉了兩個例子:

    一是《三國演義》的。他說人們都喜歡關(guān)云長的大刀、趙子龍的長槍,對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時一副英雄末路的形象非常難受,卻不知道他們大刀長槍一揮,多少條生命化為烏有?有誰想過那些死在他們刀下、槍下的無名小卒的生命也是生命?有誰想過那些無名小卒有怎樣的家,有怎樣的生活,怎樣的期待?“好像他們的出生就是為了有一天在這個世界消失似的,人們讀故事時,總把這些人當作小數(shù)點的后3位,忽略不計了。”

    二是現(xiàn)實的東莞。他說東莞這地方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多少活得卑微、卑賤的人沒有受到基本尊重,尤其是那些在街上爬行、那些向我們伸出一只畸形的手的人。甚至有人告訴他“千萬別把他們當人”,“可是我想,當我們不把他人當人的時候,我們自己又是什么呢?我們沒有人的視角了還算人嗎?”對東莞清溪一家工廠四十多個工人手指頭被壓斷的事,他認為是政府漠視普通生命的結(jié)果,因為這樣的事在東莞不知發(fā)生過多少次,而“東莞的繁榮卻是用這些普通生命的血淚鋪墊起來的”。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瘪R小平認為,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太多普通人的生命給忽略掉了,必須認真反思。同時他也嚴肅地反思自己:“我自以為自己是個人道主義者,有人文關(guān)懷精神,可是,在我讀到他(史鐵生)的文字時,才反省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好荒唐……原來自己說了那么多年的人道主義,其實沒有真正的人道。”

    這當然是一個仁者對自己的苛責。馬小平說過,“真正的精神圣徒是謙卑的”。他十分崇拜癱瘓作家史鐵生,能放倒輪椅低視覺審視一切生命主體、甚至如螞蟻蜂兒般的卑微生命主體,任生命跌至谷底卻擁有一個能包容世界的心靈。稱贊史的偉大“就因為他對痛苦的體驗和把握,進而直接體驗把握到了生命的本質(zhì)。”對他“面對生命悲慘坦然承受的大勇”“對生命有著透徹認識與理解的大智”“對普通、卑微生命普遍關(guān)懷的大仁”贊譽有加,認為這種具有大智大勇大仁的人具有古人心目中的君子之風,能使別人從他這里得到生命的感召。

    我總覺得,馬小平對史鐵生的解讀,就像在說他自己。因為史的那些遭際、那些閃光的東西置諸他身上也非常切合。他們之間有太多的相似:史因為終身殘廢曾想到過死,但后來因為有了對生命的真正理解,有了對普通人的痛苦關(guān)注,他選擇了活,選擇了寫作,希冀在肉體生命消失后獲得精神生命的升華;馬小平在身患絕癥后也有過生與死的深刻思辨。他說“人的生死雖然不可選擇,但生和死的意義可以選擇”。也正是這種對生命意義的透徹理解,對底層生命的密切關(guān)注,對卑微生命的大仁大愛,他以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和豁達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他說,“只有兩種東西在歷史上是永恒的,一種就是頭上的星空,還有一個就是精神的經(jīng)典作品?!?/p>

    像他的偶像史鐵生一樣,他也渴望自己肉體生命終結(jié)后精神價值獲得永恒。為此,他以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懈追尋教育意義,潛心寫作教研論文,編輯《人文素養(yǎng)讀本》,刻錄各種教學光盤,并在師生和親朋好友中免費派發(fā),以一個博大的仁者胸懷,一個布道者的虔誠,在他所能企及的世界傳播著真善美、傳播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這些舉動,在時下這個浮躁世俗的商品社會,彌足珍貴。

    馬小平對人文精神教化的不遺余力,使我想起了當年傾家興學的武訓。其執(zhí)著,源于他堅信人文精神具有改變世界、戰(zhàn)勝邪惡的力量。他的人文情懷深受西方文藝復(fù)興和啟蒙運動的“人性論”影響,也明顯帶有中國傳統(tǒng)儒、墨文化“仁恕”“兼愛”的思想痕跡。他同情法國大革命,但反對革命者反人性、反人道的暴力報復(fù)。在革命和人性之間,他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固執(zhí),贊同“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主張人性至上,相信“良知是一切裁判中的最高裁判”;主張泛愛博愛,用愛反抗仇恨,用人性感召野蠻,用非暴力反抗暴力,用人道對付非人道。因為他相信,仇恨只會激起更深的仇恨,暴力只會招致無休止的暴力,只有愛和人道才是化解仇恨、感化敵人的良藥,并用甘地“另類抵抗”的勝利,來證明人性和良知的力量。

    馬小平也堅信人文精神是構(gòu)建真正和諧社會的思想精粹,因此堅持對學生進行人文性教育,他常對學生說要學會感恩,學會尊重。憂戚“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優(yōu)秀甚至比我們優(yōu)秀的人尚在水深火熱之中,僅僅因為他們的出生環(huán)境、家庭條件不如我們,使他們的才能受到了極大壓抑。要求學生感激生存的這個環(huán)境、城市和家庭,尊重他人,不僅要尊重地位比我們高的人,更要尊重地位卑微的人、尊重那些處在生命痛苦中的人”(馬小平:《班主任與學生的五次談話》)

    作為一個執(zhí)拗的理想主義者,他還告訴學生,人不能沒有理想,但要做“新型的理想主義者”。不是那種狂妄可怕的居高臨下的充滿救世主情結(jié)、老想著去解救別人的理想主義,而是那種以個人立場為本位,能戰(zhàn)勝和超越虛無困境,生命意義不再與歷史或形而上終極目標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的謙卑、溫和、寬容、充滿愛心的理想主義。也就是先把自己做好,先把自己解救出來,做一個拯救自我靈魂的個案,做一個仁智勇兼?zhèn)涞娜恕?/p>

    大愛無垠,大悲無聲。馬小平要求學生做到的 ,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他對底層生命的關(guān)注與尊重,對人文精神的承繼與發(fā)揚,對我們這個多災(zāi)多難民族的牽掛與眷戀,無不彰顯出他就是一個大仁大智大勇兼?zhèn)涞娜恕?/p>

    “我們總是在一個杰出人物的身后來緬懷他,而當他正處人生征途奮然前行、甚至遇到坎坷需要幫扶的時候,往往卻又關(guān)注不夠,這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遺憾?!睆V東省督學陳健先生稱《馬小平老師對中國語文教育界的啟迪》中的這句話,也寫出了很多人的遺憾。他把馬小平列為“中國當代語文教育家”,也使我聊感欣慰。雖然這“家”之于一代師魂馬小平,應(yīng)屬當之無愧,但經(jīng)由一省督學說出來還是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想到小平身后的“哀榮”基本來自民間,有陳健先生這樣一位朝廷命官給他“蓋棺論定”,也算獨樹一幟,打破了一種“寂靜”吧。

    逝者如斯,風范長存。心燈已經(jīng)點亮,意義還需追尋。路,就在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腳下!endprint

    猜你喜歡
    意義生命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有意義的一天
    教育有道——關(guān)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东光县| 正宁县| 阿克陶县| 望都县| 略阳县| 万年县| 建阳市| 禹城市| 桐乡市| 洪江市| 海林市| 建德市| 新泰市| 苍溪县| 巴楚县| 页游| 民勤县| 延庆县| 定西市| 教育| 博客| 田阳县| 银川市| 江达县| 习水县| 平泉县| 宿松县| 莆田市| 喀喇沁旗| 玛多县| 绥江县| 古丈县| 吉水县| 中超| 朝阳市| 黑龙江省| 鹿邑县| 华坪县| 连南| 宁乡县|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