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長鳳+劉法利
不管專家有多少寫作方面的理論,也不管一線教師有多少寫作方面的教學經(jīng)驗,寫作依然是讓很多學生頭疼的事情。在這一方面,理論與實踐往往難以接軌。
如何讓學生自然迸發(fā)寫作的激情,才是老師教授寫作課的關鍵。學生只要有了寫作的激情,就產(chǎn)生了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欲望和興趣,自然就去積累寫作的素材,探求寫作的技巧,好的習作也就應運而生。
在寫作課教學中,我就是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入手,引導學生寫作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自己的寫作熱情,觸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的寫作激情。
記得在教學資料一度困乏的年代,曾提倡老師寫下水文,那時候?qū)懴滤某蔀榭疾煺Z文老師教學實績的一項內(nèi)容,于是老師也就樂此不疲。記得作文課上,學生在課桌上寫,老師在講桌上寫,在一種內(nèi)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學生自然不懈怠,那種激情投入,儼然每個人都是作家。而現(xiàn)在,下水文這個名詞似乎與語文老師遠距離對峙了,提倡是一會兒事,而真正做起來卻難。因為現(xiàn)在的課外閱讀材料泛濫,輕而易舉就能找到優(yōu)秀的例文,于是老師和學生一樣有了惰性思想,隨手找?guī)灼段淖x讀,省時省力。再說,自己筆頭不爛,偶爾寫篇稿子,不一定比這范文水平高,羞于擺上桌面也是常有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布置下寫作題目,然后瞅著學生三令五申,而學生也是能仿則仿能抄則抄。這樣的作文訓練,得到的結果往往令人失望。
我在教學中,努力觸摸學生的心理。想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先動起來。我一直嘗試使用下水文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激情在老師的帶動下逐漸高漲了。
比如,我要求學生寫一篇生活情趣的文章,我先寫了《枸杞情懷》一文,和學生一起品味我家的枸杞樹。自己的下水文以真情實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這些年,我把自己的下水文積累在一起,竟然有了幾百篇。這幾百篇文字,既讓學生受了益,也成了自己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二.利用文字博客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信息技術在飛速發(fā)展,我也要求自己與時俱進。幾年前,我開通了自己的文字博客,在博客里辛勤耕耘,記下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寫成了幾百篇小文章。我告訴學生:老師也上網(wǎng)。學生驚訝,這老教師竟然也上網(wǎng)?在學生好奇心很重的情境下,我把自己寫博的經(jīng)歷告訴學生,告訴學生寫博是一種樂趣,隨手記錄下生活的點滴情趣,記錄下自己的感激與感恩,自然就提高了寫作的水平。然后,有學生討要我的博客網(wǎng)址,我便告訴他們。這樣,我順水推舟,要求學生把上網(wǎng)游戲的時間,用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既倡導了文明綠色上網(wǎng),又讓學生嘗試了一種不同于作文課上的寫作情趣。很多學生真的按照我說的去做了,還與我進行博客交流,用這樣的形式,我和學生進行著寫作方面的探討,效果不錯。我還教學生如何推送自己的日志,如何隱藏自己的私人日志,如何評論別人的日志等等,我教學生在這里盡情地用文字釋放自己的情感,這樣,在寫作的同時,我們既交流了思想,師生感情也得到了升華。
三.從課本中走出去,用文中的方法,書寫自己的生活,以此觸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
學習《吆喝》一文,我讓學生放學路過菜市場時,仔細傾聽商販的吆喝聲,然后模仿課文的寫作技巧,理順思路,寫一篇文章,突出吆喝的特點及情趣。
學習了汪曾祺《端午的鴨蛋》,我布置下作業(yè):搜集端午習俗,學習文章由端午習俗漸入的寫法,寫一篇與我們的端午有關的文章。
這樣的寫作教學設計,既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借鑒文章寫作的金點子,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
四.用最能觸動年輕人激情的事情,客串作文課,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趣。
在寫作教學中,我在思索,能不能“客串”一下作文課。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激情。用能觸動年輕人激情的事情,來客串一下作文課,這種激情,要是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熱情,不就有了寫作的靈感?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趣,也給學生的寫作積累一些素材,何樂而不為?于是,我給學生講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講祖賓梅塔,講他們指揮路上的執(zhí)著精神。我也給學生講歐洲杯,講C羅、皮爾洛、戈麥斯……講他們的足球路上的執(zhí)著精神。我要讓學生們懂得,輝煌的背后需要的是汗水和執(zhí)著。每次講過這些,我都讓學生寫體會,或者讓學生根據(jù)所講的內(nèi)容,給定話題作文。學生帶著激情去寫作,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這些年的教學探索,我明白了,只要讓學生迸發(fā)了寫作的激情,寫作課就不再為難。文無定法,讓學生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是好文章。讓學生迸發(fā)寫作激情,從而愛上寫作,就是我的作文課教學體驗。
申長鳳,劉法利,教師,現(xiàn)居山東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