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有明確的規(guī)定:初中三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基于這一點,近年來關(guān)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已經(jīng)普遍得到人們的認同,課外閱讀指導也成為了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指導還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號召”上,而缺乏切實有力的措施。因此,如何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同時,隨著學生入學率的下降,小班化教學已成為當今發(fā)達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如何利用好小班化的優(yōu)勢,在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上有所突破,也是值得研究與探索的一大課題。
為響應學校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號召,在小班化背景下,我對如何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一.學生閱讀內(nèi)容應因人而異,幫助學生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
每個學生的語文功底不同,對閱讀的興趣差異也很大。不能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搞一刀切,要求所有的學生看某一本書,這樣只會傷害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通過了解學生的閱讀層次,把握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是小班化背景下,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指導的有益嘗試。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通過觀察、問卷等方式,判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將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相近的同學組合在一起,組成閱讀小組。其次根據(jù)劃分的閱讀小組,推薦適合本小組學生閱讀的書目。讓學生感知、理解內(nèi)容,也可以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獲得思想的碰撞。例如,有的學生偏愛理科的學習,對閱讀沒有興趣,那么首先推薦他們讀的應該是能抓住學生眼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書,如金庸的小說,福爾摩斯探案等等。通過這些書的閱讀,喚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有的學生情感豐富,偏好表達細膩的文字,那就推薦讀讀龍應臺的《目送》,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也有的學生喜歡文字清新的作品,那就推薦讀讀林清玄的散文,汪曾祺的文章;有的喜歡帶有哲學思辨意味的作品,那就推薦讀讀周國平的作品等等??傊?,要讓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有適合自己閱讀的作品,制訂好個性化的閱讀計劃。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學生人數(shù)少,教師有針對性的做到這一點,也應該是可行的。
二.立足閱讀課的閱讀指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呂叔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可以受用一輩子。”因此,要讓學生順利地進入閱讀的狀態(tài),就需要教師的方法指導。
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探討出一種實用性強的課外閱讀方法,實現(xiàn)從課內(nèi)閱讀到課外閱讀的遷移、鏈接。通過課外閱讀指導課,使學生掌握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例如在一次課外閱讀指導課上,以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賬單中的一頁》為例,在學生充分想象與討論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理解這種“空白”是高明的作者“留余韻”的寫作技法。這種言已盡而意無窮,追求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共鳴效應,給讀者留下品味與想象的空間,通過展開豐富的思考與聯(lián)想,從而獲得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與把握。同時利用小班化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盡可能關(guān)注學生個體對此的理解情況,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的快慢與程度,推進課堂教學。
同時在學生理解了這種技法之后,再呈現(xiàn)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讓學生再次感受這種寫作技法,能比較嫻熟的理解這種技法。課后從學校圖書館借來大量的《小小說》《微型小說選刊》等雜志,讓學生有意識的去尋找微型小說中的留白技法,舉一反三,更深層的理解這種技法。這樣從課內(nèi)的方法指導,到課外的大量的有針對性的閱讀,學生對留白藝術(shù)有了較深的印象與了解。課外閱讀指導的實效性也就體現(xiàn)出來了。
又如指導學生閱讀《西游記》,因為學生大多有看電視版《西游記》的經(jīng)歷,因此學生往往忽視對文本的閱讀,轉(zhuǎn)而關(guān)注更直觀的電視。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選取了《西游記》中的一個片斷“三借芭蕉扇”,進行文本與電視的比較,帶領(lǐng)學生品讀語言,關(guān)注到文本中的細節(jié),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教給學生一個小小的方法或技巧,那么三年實踐下來,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方法上應該會有許多的積累,這將會對學生的終身閱讀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多種方式,評價閱讀效果,保證課外閱讀的長效性
為了使學生的閱讀不流于形式,達到真正的效果,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整個過程中,應及時給予評價,使學生的閱讀興趣能長久保持下去。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體現(xiàn)在課外閱讀的量上,更體現(xiàn)在課外閱讀的質(zhì)上。例如,以每天課前三分鐘美文推薦的形式,輪流向同學推薦課外讀到的好書、好文;以讀書會的形式交流讀書心得;以閱讀批注的形式,記錄閱讀的成果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語文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也更大地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保證課外閱讀的長效性。
四.探索實踐后的思考與啟示
課外閱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甚至會伴隨人的一生,因而對教師而言,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將意義非凡。這也對指導的老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實踐的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
(一)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指導,對教師個人的閱讀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的讀物,引導學生走進富有個性的閱讀世界中的,對于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普遍的掌握學生的閱讀能力,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把好脈”。其次,在此基礎(chǔ)上,要向?qū)W生推薦適合個性化閱讀的閱讀內(nèi)容。
(二)閱讀方法指導無序和隨意,還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體系。
對于閱讀方法指導的內(nèi)容的確定,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對于不同年段的學生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初一年級指導什么閱讀方法,初二年級指導什么閱讀方法,應該是固定的,應該有一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完整體系,決不是今天想到什么,就指導學生什么。
(三)需要更合理的利用小班化的優(yōu)勢,開展靈活多樣的閱讀效果評價。
小班化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教學的過程。在課外閱讀效果評價之中,要能有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種種展示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到課外閱讀成功的喜悅,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從而使課外閱讀具有長效性。
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弊鳛榻處?,如若能夠為學生閱讀之路鋪平道路,使學生獲得一點閱讀的方法,那么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無疑是有效的、成功的。我將繼續(xù)努力探索課外閱讀指導之路,在閱讀教學中引領(lǐng)學生共同徜徉在文學殿堂,感悟心靈對話。
姚虹,教師,現(xiàn)居浙江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