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娟
良好的課堂應當是“活起來”的,在課堂上師生能平等交流、探討,課堂氣氛動靜合理安排,該安靜時安靜,該活躍時活躍。
一、巧定規(guī)則
熟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建立和諧的信息技術課堂,首先要有“法”可依。我將開學第一節(jié)課設為常規(guī)教育課,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基礎,并討論制定機房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行為習慣。例如:排隊時要做到“靜、齊、快”;開機時應先開顯示器再開主機;作業(yè)格式及評分標準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盡量讓學生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與責任感;明確上課的各項規(guī)則;了解義務和權利是均等的,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需要每一位學生的共同努力。
計算機機房一般都是多個班級、甚至多個年級共用。因此,如何保持機房衛(wèi)生和物品擺放整齊尤為重要。我制定了“下課三部曲”,即在學生離開機房前完成三件事:關閉電腦、整理書本和擺放好桌椅。讓學生充分利用好等待關機的時間,有效避免了無事可做后的閑聊現(xiàn)象。
制定好規(guī)則后,嚴格實施,獎罰分明,在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為以后的教學提供良好的保障,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巧排座位
一個班級必然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有所差異,老師很難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為此,在機房座位安排上,我也下了一番心思。我給性格活潑的同學安排相對文靜的同桌,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相對強的同學安排知識和技能相對薄弱的同桌。這樣,在減少上課講話現(xiàn)象的同時,又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講解自身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感悟,即知即傳,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在互動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講解和提問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合作學習的精神。
三、巧設“暗號”
相信每一位新老師、特別是副課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講授比較枯燥的內(nèi)容時,有部分學生會開小差或竊竊私語;而當講到比較有趣的內(nèi)容時,學生們會特別活躍,往往討論時間結束了,嘴巴還停不下來。這時通常我們會習慣性地說“安靜一下”、“不要講話”等語言,然而收效甚微。試問:一張嘴的聲音怎么比得過四五十張嘴巴呢?跟學生比音量只會讓你講課聲越來越響,而學生卻未必聽進去。
我采取的方法是設置“暗號”。譬如告訴學生:當老師說“123”時,大家要說“坐坐好”;當老師說“321”時,大家就說“靜悄悄”;當老師拍手時,表示“停止操作”。然后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反復練習,讓學生慢慢形成條件反射。當你念出“暗號”時,認真聽講的學生就會大聲接“暗號”,幫助老師提醒開小差的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nèi)容上,從而快速、有效地維持好課堂秩序。
四、巧借技巧
信息技術相對其他學科,有其上課的特殊性。學生們是先在自己班教室前整好隊后,再前往計算機機房上課,一旦途中出現(xiàn)紀律問題,就會影響到其他班級上課。那么如何控制好這一路上的紀律問題呢?我從體育課的教學中得到了啟示。
我運用學校走廊上地板紋路的線縫,讓男女生各站一邊,沿著地縫走。如果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就喊“立正”,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這方面的訓練,會條件反射性得站定并喊“12”;當隊伍不整齊時,喊出“向前看齊”,學生就會自動向前對齊,無需教師再多言語。
五、巧疏“眾言”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戰(zhàn)勝了自然災害。同樣的,面對那些上課愛插嘴的學生,靠“堵”是治標不治本的。說到底,這些同學也只不過是熱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此,我學習大禹,采用“疏導”方法,在每個教學小任務后,開設“提問時間”,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討論。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常常令人感到驚嘆,他們提出來的問題有些是備課時根本設想不到的,他們對某些問題常常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
作為老師,我們應對積極發(fā)表看法的學生給予恰當?shù)脑u價,多承認、多鼓勵,以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六、巧妙教學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文字來教學,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也輕松。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我經(jīng)常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在進行《插入表格》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我出示了值日表、車次表、金牌榜等生活中常見的表格,讓學生先觀察,再說說表格有什么優(yōu)點。通過這樣一個情境,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表格,了解表格的好處。接著出示本班課程表,教會他們利用所學知識來制作,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聯(lián)系實際,形象舉例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許多知識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比較抽象,學生將很難一下子理解。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力求將深奧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計算機基礎知識課時,可以將計算機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CPU猶如人的大腦,起運算和控制作用;聲卡是計算機的聲帶,計算機能發(fā)出聲音全靠它;顯示器相當于人的臉,大腦處理后的信息,往往通過人的臉表現(xiàn)出來,它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這樣一講,通過形象舉例,深奧的知識直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強了記憶。
3、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由于信息技術基礎水平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但部分學生在課下幾乎沒接觸過計算機,屬于“電腦盲”。因此,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要在實際教學中細心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把科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積累和掌握有效教學的方法,激勵學生在平等和諧、合作競爭的氛圍中主動而高效地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構建和諧、有序、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 江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