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潔
課堂教學是由多個環(huán)節(jié)、多個因素共同構建而成的,因此,課堂教學若想高效,必須要兼顧到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學習方式、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教學的諸多方面,只有各方面都適度,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最大化。如何把握各方面,使之適度呢?下面,我就結合一些教學實踐談一談課堂教與學的“度”。
一、教學內(nèi)容要有厚度
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不能就課本上課本,而應該選擇性地重組教材,設計教案,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厚度,這樣才能使教學更加豐滿,學生更加受益。厚度不僅僅指縱向的厚度,而是指三維度的厚度——長度更長(容量)、寬度更寬(知識面)、深度更深(拓展)。比如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上,老師們都會在教學新知前加上導入部分,同樣也有老師會在課尾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設計成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這些都是增加課堂長度、寬度的做法,有了這些,課堂會更加生動,孩子們也更有興趣。另外,適度地拓展教學內(nèi)容可以使課堂深度更深,孩子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與立體。但,三維度的拓展一定要適度,切勿喧賓奪主。
二、教學形式要有弧度
課堂教學的形式不能單一,也不能一成不變,而應該選擇適度的教學形式幫助教學,比如有些課需要操作來體悟的,有些課需要合作交流來感悟的,有些課需要探究來領悟的……因此,教學形式要有弧度,有張有弛,方能相得益彰。
三、教學策略要有高度
課堂教學的策略如同立意,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進而行得遠。教學策略是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策略,學習基礎等設計出最適當?shù)膶W習環(huán)節(jié)并加以調(diào)控,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過程,力求使知識、技能與思想、經(jīng)驗達到并駕齊驅發(fā)展的高度。
四、教學方法要有遠度
課堂教學的方法不要僅限于眼前,要像思想一樣,可以幫助孩子延伸到遠方,比如一題多解就秉承了這一思想,盡管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沿途能看到不同路徑的風景,而沿途呈現(xiàn)的不同風景又可以促進他們到達更遠的遠方。
比如有這樣一道題:藍天木器加工廠有56個工人.每個工人平均每天能加工10張課桌或15張凳子。為了供應市場,必須1張課桌與2張方凳配成一套發(fā)貨。怎樣安排加工課桌和方凳的人數(shù),才不會造成浪費,又能盡量滿足供貨?這題出現(xiàn)在方程單元中,我們可以先用方程教學,隨后我們又認識比,我又將這題從工程問題的角度,結合比的知識及列表法重新講解了遍,很明顯,相隔兩個月后的這種新解法更為孩子們所認可與喜愛。這里,不要怕浪費時間回頭看某些問題,目的要讓孩子有統(tǒng)領全局的眼光和謀略,如此一來,思路才能打開與暢通。再如,教學圓柱與圓錐體積后,我額外補充了卷筒紙有多長的知識,孩子們順利解決了實心卷筒紙和空心卷筒紙的長度問題,同時也領悟到“等積變形”的含義,正因為如此,在面對陌生的拉面問題時,也能迅速抓住解題要領。因此,教學方法一定要有遠度。
五、創(chuàng)新教學要有常度
創(chuàng)新教學要有長度,這就如同為了保持身體健康而進行的鍛煉,只有將創(chuàng)新教學貫穿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比如,在認識比及黃金比后,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欣賞下生活中、建筑中、身體中的黃金比,還可以將這些生活問題進一步創(chuàng)新,比如:媽媽上身約長61.80cm,下身約長93.00cm她要穿約多少cm的高跟鞋才能達到黃金比例(精確到0.01)。這些創(chuàng)新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必需品,也是孩子發(fā)展的營養(yǎng)品,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要有常度。
六、學習方式要有廣度
孩子的學習方式要有廣度,不要局限在某一種方式中,學習可以在課堂,也可以延伸到課外,但無論是在課內(nèi)還是在課外,都是學習的一種渠道、方式。從孩子們寫的小論文來看,有的寫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有的寫故事中的數(shù)學問題,還有的寫課堂中自己的感悟與感想……由此可見,知識來源的渠道不同,學習方式也不一樣。
學習成果的展示也是學習方式的一種,也要有廣度。孩子們可以將知識、經(jīng)驗、心得等成果以手抄報、小論文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進而以點傳播到線,輻射到面的范圍推廣,最終獲得分享,獲取知識受益。課堂上我講了阿凡提給巴依老爺造羊圈的故事,課后就有孩子寫出了極具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小故事;也有孩子拋開了故事情節(jié),寫出了感想頗深的小論文《一根繩子的啟示》……這樣的學習方式是課堂難以呈現(xiàn),難以企及的,只有孩子內(nèi)心真正領悟了,才能呈現(xiàn)出如此多樣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收獲的不僅是知識,對展示者來說是一種榮譽;對觀賞者來說,是二次學習,也是一種榜樣激勵。
七、教學評價要有溫度
比如,作業(yè)的設計與評價,就可以彈性布置,分層評價,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他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發(fā)展,也因此得到相應的評價。試想之,如果用一個標準進行評價的話,那么有些孩子永遠得不到贊賞,就像“伸出的五指長短不一”,但各有各的用處,缺一補可。所以,我們對孩子的評價要寬容,要激勵,讓他覺得他能行!同時,每個孩子的擅長點也不一樣,所以評價點也有多樣化。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要有七“度”,使學生在有厚度的教學內(nèi)容、有弧度的教學形式、有高度的教學策略、有遠度的教學方法、有常度的創(chuàng)新教學中飛“渡”,從而競“渡”有廣度的學習方式、有溫度的教學評價,也基于此,學生才能輕松地從知識學習過“渡”到技能、經(jīng)驗、思想的發(fā)展,老師也才能輕松地將學生擺“渡”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