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從《溫柔的防浪石堤》看張允和的情愛世界
張新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阜陽分校,安徽阜陽236000)
張允和的《溫柔的防浪石堤》記錄了她與周有光相識相知、相敬如賓、和平共處、同舟共濟的人生歷程。他們的人生歷程表明,愛是婚姻的基礎(chǔ),婚姻的幸福長久,不但要有愛,更要有敬。
張允和;《溫柔的防浪石堤》;情愛世界
張允和的《溫柔的防浪石堤》記錄了她與周有光相識相知、相敬如賓、和平共處、同舟共濟的人生歷程。他們的人生歷程表明,愛是婚姻的基礎(chǔ),不但要有愛,更要有敬。只有這樣,婚姻才會幸福長久。
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79歲的張允和經(jīng)歷了人生幾十年的風(fēng)雨之后,于1988年寫出了《溫柔的防浪石堤》,敘述了她與周有光兩人的牽手,互敬互愛,由此可以看出張允和與周有光的一生是多么的幸福寧靜,和諧溫馨。
文章的開頭寫道:“藍藍的天、甜甜的水、飄飄的人、軟軟的石頭,那是秋天,不是春天;那是黃昏,不是清晨;倒是個1928年的星期天?!保?]135少年時代的張允和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張武齡是名門之后,曾祖父張樹聲是李鴻章手下著名的淮軍將領(lǐng),因平定太平天國、捻軍有功而聲名顯赫,歷任直隸總督、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父親張武齡思想先進,民主和諧,熱衷于教育,在蘇州創(chuàng)辦樂益女子學(xué)校,四個女兒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才貌雙全,世人皆知。葉圣陶曾說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到了都會幸福一輩子。
張允和排行第二,自幼美麗漂亮、聰慧過人,學(xué)習(xí)古文書畫、昆曲,早已出類拔萃。1925年暑假,十六歲的張允和認識了樂益女校同學(xué)周俊人的哥哥周有光,當(dāng)時周有光正在上海光華大學(xué)讀書,長允和三歲。相識后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從閶門到虎丘,從虎丘到東山,他們從相識到相知,兩顆心在慢慢靠攏,開始了流水般的戀愛。
三年后,張允和考入上海中國公學(xué)。
1928年的那個星期天,一個秋天的黃昏。張允和和周有光從中國公學(xué)的大鐵門走出,來到溫柔的防浪石堤。二人來到吳淞江邊那個長長的石堤上,一個是紅粉麗人,一個是翩翩少年。時隔六十年,張允和依然記憶猶新,是那樣的甜蜜,是那樣的溫馨。雖然沒有手挽手,但那腳步聲有節(jié)奏地彈奏著和諧的樂曲?!昂zt有情有義地在水面上飛翔。海浪不時輕柔的拍擊著由江口深入海中的防浪石堤?!保?]135天涯海角,只有兩個人,風(fēng)吹動長發(fā)和短發(fā),云偷偷窺視他們。一本英文小書《羅密歐與朱麗葉》,牽動了兩個人的心。周有光這個窮苦書生曾向張允和表示:“我很窮,怕不能給你幸福?!保?]張允和給他回了10頁的長信,說幸福靠我們自己。
文中清晰地記錄了他們美好幸福的一生,“當(dāng)她的第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時候,她就把心交給了他。從此以后,將是歡歡樂樂在一起,風(fēng)風(fēng)雨雨在一起;不管人生道路是崎嶇的還是平坦的,他和她總是在一起;就是人不在一起,心也在一起。她的一生的命運,緊緊的握在他的手里?!保?]1371933年4月30日,張允和和周有光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張充和演唱昆曲“佳期”,周有光幸福自得?;楹蟮娜兆訙剀靶腋?,互敬互愛,家庭和睦。抗戰(zhàn)時期,他們有了兩個孩子。戰(zhàn)亂中歷盡苦難,夫妻倆顛沛流離。兒子曉平不幸被流彈打中,幸虧手術(shù)及時,撿回一條命。女兒得了盲腸炎,救治無效不幸死去。八年抗戰(zhàn),張允和與周有光搬了三十多次家,剛開始逃難時,一行七人,二十件行李,兩個孩子,兩個保姆,婆婆。最后只剩下五件行李,孩子婆婆四個人,夫妻二人始終生死相依。
解放后,張允和在上海光華附中教高一的中國歷史課,教材是《中國通史簡編》。在一次教學(xué)研究會上,張允和就教科書中的一些問題提出意見,寫了兩萬多字寄給上海《人民教育》雜志,后被轉(zhuǎn)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結(jié)果在1951年2月2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敬答各方面對教科書的批評》,占了幾乎一整版,文中五次提到張允和。為此,時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的葉圣陶先生慧眼識珠,將張允和推薦到出版社,來到北京。“三反五反”時期,張允和莫名其妙成了“老虎”。說是地主,還說是反革命,被逼寫交代材料,夫妻二人來往信件也成為特務(wù)活動的證據(jù),張允和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二人的恩愛受到血與火的考驗。張允和因病回上海醫(yī)治,也就此下崗回家。周有光極力安慰妻子,張允和于是在家安心做了四十六年的家庭婦女。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周有光給了她最大的支持。
1955年10月,周有光調(diào)北京任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后又出版《漢字改革概論》,成為著名的語言文字專家。1969年,周有光被打成“反動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下放到寧夏平羅,接受勞動改造。兒子周曉平、兒媳何詩秀下放到湖北,只有張允和帶著小孫女周和慶留守北京。周有光下放到平羅縣一個小村莊,離最近的城鎮(zhèn)也有三十公里。在那里周有光呆了兩年四個月,害了青光眼,張允和與造反派據(jù)理力爭,在北京想盡辦法買眼藥水寄給他。張允和曾說:“命運為了鍛煉我,把最難的‘題’都留給了我一個人。”為了這個家,張允和又一次堅持了下來。
“不管是歡樂,還是悲愁,兩人一同負擔(dān);不管是海浪險波,不管是風(fēng)吹浪打,都要一同接受人間的苦難,更遠享受人間的和諧的幸福生活?!保?]137光陰荏苒,昔日的恩愛情侶如今早已步入晚年。老年的張允和喜歡研究昆曲,周有光仍然著書立說,勤奮工作。周有光最喜歡張允和叫他“老伴兒”,二人時常唱一段昆曲,談一下時事,生活甚是甜美。上午十點喝茶或是咖啡,他們兩個舉杯齊眉,互敬互愛,非常好玩,別樣開心。下午三四點,又是喝茶,又是舉杯齊眉,生活平平淡淡,愛情甜甜蜜蜜。由此看來,婚姻不僅要愛,更要有敬,才會幸福長久。
1996年,由張允和提議,72年前的家庭刊物《水》在北京后拐棒胡同復(fù)刊。張允和自任主編,周有光大力支持。從戀愛時起,周有光就為《水》義務(wù)打工,《水》的復(fù)刊,周有光更是義不容辭。不顧年事已高,周有光和張允和雙雙學(xué)會了電腦打字,家庭雜志《水》得以重獲新生。老有所獲,張允和又續(xù)寫《昆曲日記》,繼續(xù)研究昆曲的唱腔、音韻、吐字、行腔,著述數(shù)十萬字。
日子幸福而漫長,張允和與周有光很少生氣。張允和有個三不原則:不拿別人的過失責(zé)備自己,不拿自己的過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過錯懲罰自己。周有光有個三自政策,即“自食其力、自得其樂、自鳴得意”,與張允和的三不原則一唱一和遙相呼應(yīng)。這就是他們的長壽秘訣。2002年8月18日,張允和走完了她幸福的人生旅程,“猶如一片飄然而去的楓葉,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忘懷的優(yōu)雅的背影。”[3]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周有光一直都不能夠接受她已離開的現(xiàn)實。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張允和與周有光的幸福一生值得研究??傊?,不管什么時代,愛是婚姻的基礎(chǔ),但還需要相互敬重,只有這樣,婚姻才會幸福長久。
[1]張允和,張兆和.浪花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2]金安平.合肥四姐妹[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193.
[3]大江,劉名意.多情人不老:張允和與周有光的婚姻傳奇[EB/OL].[2005-08-24].www.happy-2000.com.cn/Marriage/ShowI.
Reflections on Zhang Yunhe’s Affection World from Her Gentle Anti-wave Embankment
ZHANG Xin
(Fuyang Branch Campus,An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Fuyang 236000,Anhui,China)
ZhangYunhe’s Gentle Anti-wave Embankmen records the life she met her respect,peaceful coexistence,to pull together in times of trouble and Zhou Youguang.That their life journey is evidence that love is the basis of marriage,marital happiness for a long time and people should not only have love,but also have more respect from each other.
Zhang Yunhe;Gentle Anti-wave Embankment;affection world
I207
A
1007-5348(2014)03-0058-03
(責(zé)任編輯:王焰安)
中國學(xué)術(shù)期刊必須實行二維評估
2014-02-12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一般項目“合肥張武齡家族文學(xué)研究”(SK2013B197)
張新(1969-),男,安徽太和人,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阜陽分校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
尹玉吉在2013年第10期《編輯之友》撰文認為,學(xué)術(shù)期刊的評估在西方已進行了100多年,在我國僅有30年歷史,我國的學(xué)術(shù)期刊評估除去中國固有特點外,一直借鑒、采用的幾乎是西方一維、縱向的評估方式。但是,由于中西方國情不同,公共資源占有的根本形式不同,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建立于此上的學(xué)術(shù)資源當(dāng)然屬于公共資源,這個根本區(qū)別一直被我們忽視了。所以,中國以往一維的、縱向的學(xué)術(shù)期刊評估方式,從體制層面來考察,存在著重大缺陷,以至于嚴重制約了我國學(xué)術(shù)期刊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必須對我國當(dāng)前的評估方法進行改革,必須緊密結(jié)合國情,根本途徑就是加入第二維的、橫向的學(xué)術(shù)期刊主客觀因素的評估,其重要前提就是找到一個客觀的、可靠的參照系,像著名教育學(xué)家武書連先生的“中國大學(xué)綜合實力排行榜”體系等。具體方法就是:辦刊水平與其依賴平臺及其學(xué)術(shù)資源的對稱度情況、學(xué)術(shù)期刊主體培養(yǎng)人才的狀況、主體體現(xiàn)在學(xué)術(shù)期刊的外在形式上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程度如何等。實行二維評估制度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學(xué)術(shù)期刊真正“走出去”,從而極大提高我國學(xué)術(shù)期刊的水平。(原文載《編輯之友》2013年第5期,作者:尹玉吉,全文約8000字,原文標題為:《中國學(xué)術(shù)期刊二維評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