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玲
結(jié)合小學科學中“比較水的多少”這一教學案例,本文論述了什么是“很棒式”課堂評價,以及這種評價現(xiàn)象存在的根源。進而,針對該類即時評價所帶來的各種弊端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在教科版小學科學“比較水的多少”一課的教學中,我著重關注了教師對學生課堂活動的即時評價,發(fā)現(xiàn)教師反復地在使用缺乏針對性的“很棒式”評價用語。該課中教師雖然也設計了豐富的課堂實驗,也針對各實驗過程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且提出了略具啟發(fā)性的問題,但學生做出不同回答后,教師的即時反饋卻過于單一,基本喪失了課堂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本文結(jié)合這一案例談談小學科學中的“很棒式”課堂評價。
一、什么是“很棒式”課堂評價
教師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多次使用簡單且籠統(tǒng)的課堂評價,如下所示:
這位同學,你太聰明了,真棒!
嗯,不錯! 還有哪位同學愿意來說說?
是的,你真棒!
你們小組太棒了!有自己的想法,請回到座位上。
你們小組也匯報的非常好!請回到座位上。
對,你回答的非常正確!
嗯,非常棒!
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1) 它們都屬于正面的夸獎評價;2) 語氣肯定、評價簡短;3)正面的夸獎均未給出具體的理由。鑒于此,我們把類似于這種未能給出學生具體棒在何處的單一式夸獎評價叫做“很棒式”的課堂即時評價。出于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的目的,以及節(jié)約課堂寶貴時間的功效,教師的這種“很棒式”評價在一線教學中是常見的。然而,這種評價缺乏針對性——為什么很棒,棒在何處,沒有給學生一個準確的反饋信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不能從中判斷出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更談不上自發(fā)的產(chǎn)生優(yōu)越感、成就感或自信心,因此也就起不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學效果。相反,這種看似正面的、學生早已聽膩了的評價,往往容易打消學生在課堂上的自我表現(xiàn)熱情。
二、“很棒式”課堂評價存在的根源
為了避免“很棒式”課堂評價帶來的各種弊端,提出有效的策,首先我們應該弄明白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從教師的教育思想上看,這主要源于賞識教育思想的異化。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來,“賞識教育”作為一種主要的探索模式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被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這一教育思潮的涌現(xiàn)使人們堅信:“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教師應該通過欣賞和贊揚學生的優(yōu)點來進行教育;學生將在被賞識中逐漸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為此,“贊賞”、“欣賞”、“愛賞”等成了教師理解賞識教育的關鍵詞。簡化后賞識教育就成了夸獎學生。嚴重異化后,教師在深信“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前提下,對學生是變著法兒的夸獎,該夸的夸了,不該夸的也夸了。于是,便有了這一評價現(xiàn)象。
另外,從教師的教學技能上看,這種“很棒式”的課堂評價則主要源自教師疲于完成知識點的教學,而弱化了課堂評價用語。當然,這其中也有教師本身教學素養(yǎng)低下、語言匱乏的原因。像小學科學這樣的課程,實驗設計和演示始終是課堂的重點。一般教師如果沒有足夠豐富的知識,以及實驗設計與操作的能力,那么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只能通過講解科學知識,或?qū)嶒灥木唧w操作。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即時評價則往往被這些教師所忽略,最終以簡單的表揚來敷衍這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教師應知“很棒”棒在何處
從“很棒式”課堂評價的三點共性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夸獎學生本意是可取的,但僅以“你很棒”、“不錯”之類詞語來對學生進行簡單評價,卻不言明具體的理由,則是這一評價方式的最大弊病。為此,要想改變“很棒式”的課堂評價,教師首先應修正自己的便是要知道學生到底棒在何處。進而以具體的評價語言即時地反饋給學生。例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教師給出了如下問題:
老師今天有個問題,看哪位同學能猜出老師的這個問題是什么?(教師一邊說著,一邊向講臺上展示著兩個大小不同的可樂瓶子。)
(一名學生舉手回答)老師您拿出來的兩個瓶子里都裝有水,而且瓶子的大小不同,水位也不一樣,所以您的問題是:“哪個瓶子里的水多?”
這位同學,你太聰明了,真棒!
學生通過觀察,以縝密的邏輯非常準確表達出了他發(fā)現(xiàn)的問題,然而教師卻只簡單的說了句“你太聰明了,真棒!”。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這一評價僅提供了一個信息,即他的回答是對的。當然,教師說學生聰明、很棒,這對于鼓勵其主動回答問題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但當老師也以同樣的詞語夸獎其他學生時,學生的那一絲優(yōu)越感則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學生無法判斷出自己到底因何而棒,與其他同學的棒又有什么區(qū)別。若教師能在夸獎的同時說明學生為什么棒,那么效果將會截然不同。
嗯,非常正確!這位同學具有很好的觀察能力,且邏輯縝密,表達清晰,很聰明……
面對這樣有針對性的評價語,就算教師對其他學生也予以類似的“很棒”評價,學生同樣會因為自己具有突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倍增自信。甚或因此更加熱愛科學學習。
再如,教師在本課中設計了實驗環(huán)節(jié)。實驗完成后,每個小組派實驗員和匯報員上臺來演示和匯報自己小組的實驗過程及結(jié)果。其中有個小組采用了推理的方法:他們先對2號和3號瓶里的水位進行標記,然后把2號瓶里的水倒入杯中,再把1號瓶里的水倒入2號瓶中,發(fā)現(xiàn)水位與已標記的相同,說明1號瓶與2號瓶里的水同樣多。接下來他們又把杯子里的水倒入1號瓶中,把3號瓶里的水倒入杯子里,最后把1號瓶里的水倒入3號瓶中,發(fā)現(xiàn)水位與已標記的也相同,所以說明1號、2號、和3號瓶里的水都相同。匯報完后,老師似乎沒看明白,于是簡單的夸了句:
你們小組也很棒!有自己的想法,請回到座位上。
三年級的學生能使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卻只是簡單的評價其“有自己的想法”,這對學生來說了無意義。碰到這種特例,教師更應該給出學生棒在何處的具體理由,以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科學探究的熱情。如果教師能參照以下所述:
同學們,你們知道他們剛用到的是什么方法嗎?他們用了高年級小學數(shù)學中“因為A=B,B=C所以,A=B=C”的推理方法。這非常有創(chuàng)意,且成功的解決了我們的問題。真是太棒了!小組成員也配合得非常好,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
對學生進行評價,那么至少可以達到兩層效果:(1)想出這一方法的同學將體會到超前學習其它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對解決科學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及自信心;(2)小組成員之間因很好地配合而深受老師贊揚,這對他們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效的,也會引起其學生的效仿。
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若要克服“很棒式”課堂評價的弊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在夸獎學生的同時,即時告知學生他們很棒的理由,即具體哪些方面棒。當然,這是建立在學生該受到夸獎的前提之上。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該夸也夸的現(xiàn)象,甚至在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時候,也不明確指出其原因。這些情況雖然不屬于“很棒式”課堂評價的討論范疇,但它們卻具有著共同的思想根源。
總之,小學科學教師課堂評價語不能過于貧乏,不能籠統(tǒng)地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要客觀具體地評價學生,讓學生知道他們具體在哪些方面表現(xiàn)的好,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課堂評價的重要性,并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豐富課堂評價語言。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