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占永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課程要以探究為核心”。那么,如何以探究為核心進行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這需要我們一線的科學教師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作好科學、合理、適時的評價,讓科學教學真正達到高效。
關鍵詞:有效探究 策略 創(chuàng)新 過程 評價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以探究為核心”。隨著近年來新課改的要求,科學課堂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身經歷的探究過程,學生動手的機會多了。然而,學生科學探究的課堂效率怎么樣?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事實上,我們許多的科學課尚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即課堂教學效率低,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探究走過場
科學課上,由于教師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缺乏了解,導致探究的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不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與年齡特點。同時,學生探究能力低,教師指導跟不上,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顯得無從下手,不能深入實踐,致使探究活動變成了走過場,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義。
二、課堂習慣未養(yǎng)成
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生。但在科學課堂上,尤其是探究活動中,學生常常是一進入實驗室,注意力便被實驗材料吸引,對于教師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等內容不屑一顧?;顒又?,學生傾聽不認真,觀察不細致,記錄不詳細,交流不用心。教師還要花大部分時間組織課堂紀律,從而導致課堂效率較低。
三、活動不能全員參與
學生的探究活動往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性格差異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真正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的學生少。小組活動中,只有個別學生能夠全程參與探究活動,成為小組探究活動的主力,其他學生則成了旁觀者,甚至不聞不問,嚴重影響了課堂效率。
四、探究不深入
探究活動之初,由于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學生往往準備得不充分,缺乏有根據(jù)的猜想與假設,不能認真思考并制定研究方案,組員之間也缺乏溝通與交流,不能進行思維的碰撞。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只是機械地動手操作,卻沒有動腦思考,至于自己的探究目的是什么,觀察到了哪些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根本說不清楚,只停留在探究的表面。
我認為,導致學生在科學探究學習中低效的因素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受學生的主觀因素影響。一直以來,尤其在農村,學生在主觀意識里,科學是副科,學習好壞無關緊要,所以將學習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語數(shù)外三個學科上,導致各學科發(fā)展不均衡。第二,科學教材成為學生科學探究學習唯一的信息源,有些課本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單調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第三,農村教師師資力量匱乏,缺少專職教師,大多數(shù)語、數(shù)、科由班主任一人擔任,沒有時間靜下心來鉆研教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指導缺乏策略,表現(xiàn)為多灌輸驗證,少啟發(fā)探討;多指責壓抑,少寬容引導;多包辦限制,少激勵創(chuàng)新。
那么,如何讓科學課堂教學更科學、更有效呢?以下我將著重從激發(fā)探究興趣、關注探究過程、科學評價三個方面談一談如何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激發(fā)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教師必須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作為首要任務,因此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設計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熱情。這就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設計各種新穎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學習、去探究,從而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關注探究過程
科學探究重在過程。有效探究是要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并有一定的收獲。科學探究過程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主,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探究目標和精細的小組分工,責任到人,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都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全程參與,適時引導,真正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因素,保證合作探究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三、科學評價
科學的評價能夠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歷程,對于課堂學習的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口頭和肢體語言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回答及課堂表現(xiàn),教師要及時做出評價,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語,都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第二,有形的精神獎勵。如通過評選“小發(fā)明家”“小科學家”“創(chuàng)新小能手”等活動,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第三,量化評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某一方面或幾方面進行量化評價,如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等,將評價貫穿于科學教學的全過程,靈活運用,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總之,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科學教師教學中需要面對的、又必須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廣大科學教師在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讓我們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關注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作好適時、合理、科學的評價,讓科學課堂教學真正做到高效,讓科學教學實現(xiàn)真正的“科學”。
參考文獻:
[1]盧新祁.小學科學教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美)蘭本達,P.E布萊克伍德,P.F布蘭德溫,劉默耕,陳德彰,張?zhí)┙?小學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學科學教師用書.教育科學出版社.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