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科
摘要: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問題意識 建議
何為“問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疑惑,認識受阻進而產(chǎn)生了懷疑、探究的心理,并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積極思考,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常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也就是說,質疑問難能對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積極思考
心理學實踐表明:人們的心理在“安全”和“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健康發(fā)展,也才能激發(fā)出最大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學情境教學理論研究也告訴我們:學生的思維處于特定的情境中將會更加活躍,在積極思考后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讓學生感覺很有意思,在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升能力。
例如,學習《美猴王》一課時,如何讓學生理解美猴王的性格特點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開始上課時,筆者先用多媒體展示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視頻,然后對學生說:美猴王,孫悟空,大家都很熟悉,也很喜歡吧。對孫悟空的稱呼也有很多,同學們能說說都有哪些嗎?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說:孫猴子、齊天大圣、孫大圣、孫悟空,還有課文中說到的“美猴王”。然后筆者接著問:為什么孫悟空有這么多的稱呼呢?這其中又蘊含了怎樣的發(fā)展過程?有的學生說:孫悟空本來就是一個石猴,所以就叫他孫猴子呀!有的學生說:孫悟空本領高強,大鬧天宮,后來被稱為“齊天大圣”。筆者適時提出問題:大家說得很好!孫悟空原本是只石猴,后來成為猴王,并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形容詞:美。那么,美猴王到底有多美,又美在哪里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了,注意力都集中在探究問題上來,積極思考,不僅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而且學生也在不斷探索中掌握了知識,獲得了能力。
二、關注課堂上的意外情況,點撥引導,促使學生思考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在教學過程中,隨著師生的互動交流,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教師要關注這些課堂意外,因為這也是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通過這些偶發(fā)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更多地貼近學生的心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敢于打破教學常規(guī),抓住課堂突發(fā)情況,不僅要坦然面對課堂意外情況,而且要根據(jù)學生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積極探尋問題的本質,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學習《黔之驢》時,按照一般的理解,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不要退縮,要勇于戰(zhàn)斗。但是在一次課堂教學中,一位同學提出:驢是受害者,我們不應該嘲笑它。這是一個非常個性的觀點,既不符合大家對這個寓言故事的常規(guī)解讀,也不符合教師的教學預期。怎么處理這個課堂突發(fā)情況呢?我并沒有指責學生或是置之不理,而是抓住這個時機,引導學生圍繞這個觀點進行思考,積極發(fā)散思維,以此觀點出發(fā),你又想到了什么?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好像眼前又打開了一扇窗,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驢是可憐的,我們應該同情并保護;黔之驢的死有多方面原因,不能只是都怪驢的不自量力,等等。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是深刻的還是膚淺的,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離譜的,就是這熱情洋溢的討論、獨具個性的見解、質疑問難的勇氣,就是值得鼓勵并肯定的,也在不斷的探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利用教材信息,引導學生質疑探究
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課文多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蘊涵了豐富的教學信息,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挖教材,利用教學中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不斷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學習《木蘭詩》一課時,對“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一句,教材中的注釋是“將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很多學生對此提出疑問:將軍很多都戰(zhàn)死了,壯士(士兵)卻回來了?如果將軍都死了,說明戰(zhàn)爭非常慘烈,傷亡很大,那又能剩下多少壯士呢?還有一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里的“雙兔傍地走”,到底是怎樣的跑法?是“貼著地面跑”還是“并排一起跑”呢?學生的疑問或許膚淺,或許是缺乏生活經(jīng)驗,但是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大膽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不僅要給予肯定,而且要聯(lián)系教材信息,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梢哉f,這樣的疑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異思維,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他們大膽考證、搜集各種資料,在不斷的探尋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也將自己的思維帶到更深廣的領域,在不知不覺間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也促進了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強化自我反思,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弊晕曳此际菍W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自我反思中,對正確的地方加以鞏固,對錯誤的地方加以改正,重構學習系統(tǒng)??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和思是和諧統(tǒng)一的,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進步,才能建構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反思,讓學生反思自己在課堂學習、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表現(xiàn),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建構和完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問題意識,得到自我發(fā)展。比如,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相提問,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不足?該如何改進?并互相交流學習體會,在相互幫助下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問題意識是一種思維能力,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品質。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意識,而且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積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判斷思維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海花.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新課程學習,2014(4).
[2]朱躍芬.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讀寫算,2013(36).
[3]張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廣西教育:B版,2013(11).
(責編 張敬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