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興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 400031)
語言不是靜止的,自然的,作為語言的基本構成成分,詞匯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在中國法律語言演變的歷史中,法律詞匯或多或少也經歷著語義演變。英國語言學家、語義學家奠基人斯蒂芬·烏爾曼將語義變化的主要原因歸納為六種,結合中國法律語言的特點,中國法律詞匯語義演變的原因大體可歸納為:語言因素;歷史因素;心理因素;外來語的影響;新詞出現(xiàn)的需要。筆者認為歷史原因和外來語的影響是造成現(xiàn)代中國法律語言系統(tǒng)中絕大多數(shù)詞匯語義演變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在語言進化過程中,習慣搭配對詞匯的語義演變過程中起了極大的催化作用。幾個詞匯的常見搭配往往深入人心,以至于只要提及其中一個詞匯讓人自然而然就聯(lián)想到與之搭配的詞匯,久而久之,該詞匯便漸漸有了本沒有的意思。例如:“辭”在中國古漢語里主要用于法律語境,表示案件,訴訟,供認狀之意,如《說文解字》中:辭,訟也[1];《書·呂刑》中:上下比罪,無僭亂辭。此外,在非法律語境中,辭有詞匯、措辭、言論、聲明之意,如在“言辭”,“推辭”中?!秷笕伟矔分校和蒲粤曛?,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言辭一類的搭配日益常用,漸漸的,辭與言幾乎可以通用,而其原本在法律語境的用法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同樣的,“言”的古意“訴訟”也因其不常用,逐漸被其常用的固定搭配“言辭”、“言語”等等所取代,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無“訴訟”之意,而與“辭”“語”相通了[2]。
對于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語言系統(tǒng),歷史因素對其語義變化的影響不可謂不重。如筆者前篇文章里提及的“要領”的古意“腰和頸”已隨著古代酷刑“腰斬”和“斬首”的廢除而消失。同樣的“桎梏”的古意“手枷和腳銬”也隨著刑罰制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僅剩其引申義“束縛、限制”[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隨著刑罰制度的改變,法律制度的演進,與之相關的詞匯也隨之經歷著語義的變化。再如“狴犴”一詞,因其形象多刻于古代牢門上而常用來指代牢獄的這層意思,在近代漢語里已很少提及,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刑罰文化的變遷,狴犴這一形象已不再出現(xiàn)于現(xiàn)代監(jiān)獄而漸漸為人所淡忘。如今也只能在古籍中找尋。作為歷史因素的組成部分,社會制度的變革無疑是影響詞匯語義演變的重要方面。在語義演變歷時性研究方面,社會因素無疑是不可忽視的。如“監(jiān)護”一詞的語義演變也應歸為歷史因素。在古漢語中,“監(jiān)護”一詞指代上級官員監(jiān)督管理下級的行為,如《史記·陳丞相世家》里“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軍長者!”朝代的更迭帶來社會制度的變革,“監(jiān)護”的詞義亦隨之改變,現(xiàn)代法律語境中的“監(jiān)護”一詞,已與原意相去甚遠。監(jiān)護就是指民法上所規(guī)定的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jiān)督、保護的一項制度。同樣的,“獄”一詞由古代漢語中表示監(jiān)獄、訴訟、監(jiān)禁、懲罰等等的多義詞演變成現(xiàn)代漢語中僅指監(jiān)獄這一專有名詞。另如,“攝”一詞在古漢語中含義頗多。在法律語境中,表示捉拿;拘捕,如《國語·吳語》中:“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逼渌Z境中,還表示拉、拽,如《漢書·陳馀傳》中:“吏嘗以過笞馀,馀欲起,耳攝使受笞。”表收斂、收緊,如《原君》中:“攝緘滕,固扃鐍?!北硖崞?、撩起,如《后赤壁之賦》中:“予乃攝衣而上?!盵4]表整理、整頓,如《信陵君竊符救趙》中:“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北泶?,如《史記·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盵5]表輔助、幫助,如王符《潛夫論·贊學》中:“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表夾,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北砭S持、保養(yǎng),如《韓非子·解老》中:“動無死地,而謂之善攝生?!盵6]
顧名思義,心理因素指的是在法律詞匯語義演進中起催化作用的道德方面或心理方面的原因。通常情況下,感情色彩濃烈的詞匯更容易被其影響,典型的例子就是詞匯褒貶義的轉換。如“鍛煉”一詞,在古漢語法律語境中常用于貶義詞,形容對判罪的文辭很有研究。如“鍛煉周內”:指羅織罪狀,故意陷人于罪。見于東漢《班固·路溫舒?zhèn)鳌罚骸吧献辔穮s,則鍛煉而周內之?!边€表示拷打折磨。如明陶宗儀《輟耕錄·鞫獄》中:“吏隸輩奉承上意拷掠鍛煉,靡所不至?!鼻逭褬潯秶[亭續(xù)錄·李賡蕓之死》:“公不服,以辀拍案厲聲詬之,日夜鍛煉不休?!痹诜欠烧Z境中也有冶煉鍛造之意。如漢王充《論衡·率性》:“夫鐵石天然,尚為鍛煉者變易故質,況人含五常之性,賢圣未之熟鍛煉耳,奚患性之不善哉?”有在艱苦中經受考驗,增長才干之意。唐杜甫《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顧深慚鍛煉,才小辱提攜?!鼻遐w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入京以后,角逐名場,奔走衣食,閱歷益久,鍛煉益深?!盵7]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亦隨著鍛煉在褒義語境中的逐漸常用,發(fā)展至今,鍛煉一詞出現(xiàn)時,基本帶給人的是積極向上之感,再無原來貶義之境。
歷史在前進,社會的發(fā)展伴隨著國家日益的開放,各種文化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外來語言對本國語言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影響。尤其是中國的近代法律,汲取了很多外來法律制度的精華,由此,在法律語境中,外來語的影響對法律詞匯的語義演變不可謂不重。如“權力”一詞由古漢語中的“權勢”演變?yōu)楝F(xiàn)代法律語境的專有名詞的過程,更多的是借用了西方法律文化中對權力一詞的理解與定義。另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憲”。在古漢語中,憲有法令、法律之意,如《屈原列傳》:“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薄稌ふf命》中:“監(jiān)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币灿行Хㄖ?,如《詩經·崧高》:“王之元舅,文武是憲?!边€有方法等之意。其復合詞“憲法”在詞源中給出的解釋為“國家的法律”如《國語·晉語九》中:賞善罰奸,國之憲法也[8]。隨著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滲入,現(xiàn)代法律語境中的憲法之意已不同于古意,所指范圍大大縮小,用以根本特指國家大法,是國家、社會的根本法規(guī)和原則的系統(tǒng)或總體,它決定了政府的權力和職責,并保證給予人民一定的權利和規(guī)定了人民應盡的義務。
法律體系的不斷演進,新的概念及事物也層出不窮,在舊有詞匯無法充分傳達其意的情況下,新詞的出現(xiàn),或舊有詞匯的語義演變亦是必然趨勢。如“毒”一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對人有危害甚至能置人于死地的動植物”。在古代法律語境中,“毒”一字所參與構成的詞匯如“蠱毒”“毒害”等等,往往是指代用能置人于死地的動植物謀害他人這一罪行。隨著社會變遷,鴉片、海洛因等能致人上癮并讓人深受其害的這類事物也被稱為“毒”,于是乎,現(xiàn)代法律語境中的諸多詞匯,如“毒品“、“吸毒”、“販毒”、“緝毒”等幾乎都與其新的涵義有關,而古漢語里“毒”所指代的對象如今也鮮見了[9]?!傍f片”“海洛因”這些新事物的出現(xiàn),使得古老的“毒”發(fā)生了語義演變,有了新涵義。
總之,深入了解法律詞匯發(fā)生演變的原因,能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縱覽中國法律的發(fā)展歷程,從更深的層面來探討,亦可為不斷發(fā)展進化中的法律詞匯提供借鑒。
[1]熊德米.英漢法律語言中的人稱指示語對比與翻譯[J].外語教學,2006(03).
[2]宋雷.法律詞語空缺及翻譯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01).
[3]宋雷.法律翻譯理解之哲理——從法律詮釋角度透視原文本的理解[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01).
[4]宋雷,程汝康.法律國俗語義差異及翻譯[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03).
[5]宋雷.從“翻譯法律”到“法律翻譯”——法律翻譯主體“適格”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05).
[6]宋雷.文化差異對法律及經貿英語翻譯的影響[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01).
[7]肖云樞.英漢法律術語的特點、詞源及翻譯[J].中國翻譯,2001(03).
[8]宋雷,朱琳.英漢法律法規(guī)名稱的翻譯[J].現(xiàn)代法學,1998(03).
[9]宋雷.涉外合同翻譯常見錯誤評析[J].中國翻譯,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