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洛西,楊 秀,林 怡
(同濟大學(xué)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xué)院,上海 200092)
人行道路照明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行人具有一定的視看能力,如辨別行人動機、發(fā)現(xiàn)障礙物、閱讀標識信息等,從而減少犯罪、躲避危險,提高步行空間的安全性和行人的安全感[1-2]。然而完成這些視覺作業(yè),多會涉及到顏色信息的問題。在中間視覺條件下,人眼視網(wǎng)膜內(nèi)的錐狀細胞依然活躍。三種錐狀細胞的不同分光敏感性決定著三種視覺通道,使得光源SPD成為影響人眼顏色視覺的重要因素。這三種視覺通道包括一個非顏色無拮抗通道和兩個顏色拮抗通道,即非顏色通道、紅-綠拮抗通道和黃-藍拮抗通道。這些顏色視覺系統(tǒng)的拮抗結(jié)構(gòu)決定了視覺作業(yè)中對顏色的感知[3-4]。研究表明影響人行道路照明顏色識別的主要照明因素是照度水平、光源的顯色性[5],以及色溫等。
Boyce PR, Bruno(1999)[6]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中間視覺條件下照度水平的增加有助于顏色識別準確率的提高,金鹵燈和緊湊型熒光燈比鈉燈對顏色辨識更精準。英國標準BS5489-1(2003)甚至允許輔助街道上的照明在顯色性與照度之間進行取舍,規(guī)定如果使用具有高顯色性的光源,可以選擇更低一級別的照度水平。Knight C, Van Kemenade J, Deveci Z(2007)[7]的戶外真實場景中的顏色識別實驗,在高壓鈉燈(2000K、顯色指數(shù)25)和兩個金鹵燈(2800K,顯色指數(shù)大于60)的照明場景進行比較,讓被試者距離15m的位置行進并辨認燈前1.5m處的8塊不同顏色的毛巾,結(jié)果顯示白光更有利于顏色的辨認。姚其等人(2007)[8]在高壓鈉燈與金鹵燈的道路上進行顏色識別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對紅色、黃色、藍色的辨認,金鹵燈優(yōu)于高壓鈉燈,高壓鈉燈在黃綠色上的辨認優(yōu)于金鹵燈,但總體來說白光的金鹵燈更具優(yōu)勢。
總結(jié)以往的研究可知,在人行道路照明場景中的顏色識別方面,白光的金鹵燈比黃光的高壓鈉燈具有更高的顏色辨識能力和正確率,這似乎可以得出黃光含量較高的光源對于顏色辨識不利。但是我們同樣知道高壓鈉燈的顯色性遠不如金鹵燈,在顏色辨識方面的差異很可能是由于顯色性的不同造成的。那么對于顯色性相同的不同SPD光源來說,他們之間對于顏色辨認是否存在差異,還不得而知,需要開展更多具有針對性的研究來驗證這一問題。[9-10]
顏色識別實驗的目的是了解在不同SPD的光源條件下,行人對步行空間照明中被照物的顏色辨識能力。如圖1、圖2實驗設(shè)計方案,被試在距離色樣4m的距離下,觀察立于L1光源前1m處的四對NCS色卡,并讓被試從NCS對比色環(huán)中選出認為最接近的顏色。四對NCS色卡為NCS色彩體系中色彩飽和度最高的色環(huán)上四對典型色樣:紅色(-R)—橙色(-Y50R);黃色(-Y)—黃綠色(-G50Y);綠色(-G)—藍綠色(-B50G);藍色(-B)—紫色(-R50B)。
注:S為被試;L1為場景提供空間照明,其相關(guān)色溫分別是2700K,4000K,6500K;L2是與L1具有相同SPD的光源,為NCS色卡提供垂直照度。且與模擬步道軸線夾角為6.3°,以模擬相鄰近步道燈照射角度;NCS色卡為四對色樣:紅色(-R)—橙色(-Y50R)、黃色(-Y)—黃綠色(-G50Y)、綠色(-G)—藍綠色(-B50G)、藍色(-B)—紫色(-R50B)。NCS色環(huán)為對比色樣。
實驗用光源采用了XLamp XP-G LEDS芯片,并在L1和L2光源前分別增設(shè)了46.7°和15°的光學(xué)透鏡。實驗選用了三組不同SPD的LED,其具體參數(shù)見表1和圖3。
在實驗設(shè)計中,選擇的被試具有相似的專業(yè)背景和相近的年齡段。所有的被試無色盲、色弱以及其他眼部疾病史,并經(jīng)過眼科醫(yī)學(xué)的嚴格篩選。最終入組被試人數(shù)為23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12人,年齡為18~22歲。
顏色識別實驗中,選取了NCS色環(huán)(NCS color circle)中的四對飽和度最高的顏色作為視看目標,并以色環(huán)作為對比色樣使用。實驗中,將四對顏色成對的組合黏貼在黑色背板上,放置在實驗指定位置(如圖4所示)。四對NCS色卡的尺寸是150mm×105mm。
對比色環(huán)為NCS標準色環(huán),為了防止被試在實驗中記憶色環(huán)上的顏色,以色環(huán)為基礎(chǔ),制作了色樣對比圓盤。用黑色的卡紙遮擋色環(huán)上顏色的編號,僅將色環(huán)上的顏色呈現(xiàn)出來供被試選擇。并制作一個具有1~40數(shù)字序號的黑色卡紙,在每次被試辨認前,記錄顏色與數(shù)字序號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完成每個場景的實驗后,改變數(shù)字序號與色樣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用于下一個實驗場景,如圖5所示。色環(huán)上對比色樣的尺寸大小為50mm×30mm。被試觀看的對比色環(huán)采用D65標準光源照射,并且通過遮光的方式控制照射范圍僅能照射色環(huán)上幾個顏色的區(qū)域,避免過高的照度和過大的照射范圍影響被試視看的環(huán)境亮度,如圖2所示。
實驗中采用三種色溫,結(jié)合三個不同的路面平均照度環(huán)境進行實驗設(shè)計,共有九個場景。因此,在該實驗設(shè)計中,光源色溫、路面平均照度為自變量,被試獲得的對顏色識別的準確率和判斷誤差為因變量。
圖5 NCS標準色環(huán)及實驗中的對比圓盤Fig.5 NCS standard color circle and compared color circle in experiment
1.4.1 LED光源的色溫
商業(yè)化的功能型白光LED主要是由藍光芯片激發(fā)黃色熒光粉的白光技術(shù)生成[11、12],此類白光光譜特征呈現(xiàn)為雙波峰形態(tài),即是藍光波峰與黃光波峰。根據(jù)對“富含藍光”白光的描述,即采用可見光光譜中小于500nm光譜能量的百分比來描述LED光源的SPD特征[13]。這個定義描述的SPD作為一個控制指標不具有易操作性。相同色溫的光源理論上可以具有不同的SPD,即同色異譜,但由于商業(yè)化的白光LED的制備方式使其異譜間的差異不大,如果光源的顯色性相近,那么這個差異會更小。因此,當顯色指數(shù)一定時,采用光源色溫來表征LED光源的SPD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實驗中選用的光源相關(guān)色溫分別是2700K,4000K,6500K,其可見光光譜中小于500nm光譜能量的百分比分別為9.7%、21.4%、32.8%,它們對應(yīng)的S/P值分別為1.12、1.66、2.16。
1.4.2 路面平均照度
環(huán)境適應(yīng)亮度是影響中間視覺視覺特性的最重要指標,以往的中間視覺研究多采用較大的亮度范圍,然而較低的環(huán)境亮度在實際照明應(yīng)用中較少涉及,且在真實場景中如何測量環(huán)境適應(yīng)亮度還具有一定的爭議[14]。因此,實驗中采用路面平均照度表征不同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亮度,相關(guān)取值根據(jù)《城市道路照明設(shè)計標準(CJJ 45—2006)》的3.5.1中人行道路照明標準值,并參考國際照明委員會CIE115—2010、英國BS EN13201-2:2003、日本工業(yè)標準等推薦的步行道路照度水平,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三個地面平均照明值:5lx、10lx和20lx,其中5lx和20lx是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人行道路平均照度最小值和最大值。[15]
在實驗中,根據(jù)地面平均照度的取值,嚴格控制了四對色卡的表面平均垂直照度。參照國家標準對應(yīng)地面平均照度為5lx、10lx、20lx時色卡的平均垂直照度分別取1lx、2lx、4lx。[15]
在實驗設(shè)計中,LED光源的色溫、路面平均照度二個變量組合共有九個場景,實驗設(shè)計采用被試內(nèi)設(shè)計方法(within-subjects design),對場景呈現(xiàn)順序采用平衡拉丁方設(shè)計(Latin-square design)來消除或減弱由于位置效應(yīng)、延續(xù)效應(yīng)和差異延續(xù)效應(yīng)等帶來的額外變量。[16]
在對顏色辨識結(jié)果的整體分析以及對單個顏色的分析中,都引入了準確率與判斷誤差作為衡量指標,以評價識別顏色的準確性和偏離程度。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軟件。
色溫對顏色識別影響程度的整體分析中,引入的準確率u和判斷誤差σ作為主要衡量指標。表2顯示的是在顏色識別實驗中,準確率u和判斷誤差σ的描述性統(tǒng)計量以及光源色溫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
表2 光源色溫對顏色判斷的準確率u和判斷誤差σ及其影響程度Table 2 Accuracy rate (u) and error in judgement (σ) of color naming under different CCT
從表2中的P值可知,在地面平均照度為5lx條件下,色溫對準確率的影響沒有顯著性,但對判斷誤差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顯著性;當為10lx時,色溫對準確率的影響具有非常的顯著性,但對于判斷誤差沒有影響;當為20lx時,對準確率和判斷誤差的影響都有顯著性。無論在哪個地面平均照度的分組條件下,都顯示了色溫對于顏色識別影響的顯著性。在步行空間照明中,顏色識別與物體的固有色以及與光源SPD共同作用下的表觀色有關(guān),這使得不同SPD的LED光源對于顏色的識別存在差異。
從判斷顏色的準確率和判斷誤差的均值來看,無論在哪個照度條件下,4000K色溫時的準確率總是高于2700K和6500K,且判斷誤差也最小,見圖6、圖7。這說明4000K色溫對于顏色識別更有利,而2700K和6500K均次之。
圖6 顏色識別的準確率隨色溫的變化Fig.6 Accuracy rate (u) of color naming changed according to CCT
圖7 顏色識別的判斷誤差隨色溫的變化Fig.7 Error in judgement of color naming changed according to CCT
在分析單個顏色的識別能力時,建立了新的兩個指標:準確率a和判斷誤差d。雖然準確率對顏色識別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在步行道路中判斷一個顏色時的偏離程度則更能反應(yīng)顏色識別的能力。因此在分析色溫對單個顏色識別是否有影響時,主要針對每個顏色時的判斷誤差。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
(1)藍綠色
色溫對藍綠色識別的影響具有顯著性意義,且隨著色溫增加顏色識別能力有所提高。但在不同地面平均照度場景下存在一些差異,其中在5lx時,2700K時偏離程度最大,4000K次之,6500K最小;在10lx時,2700K時偏離程度最大,6500K次之,4000K最??;在20lx時,2700K時偏離程度最大,6500K次之,4000K最小。這說明2700K的低色溫時對藍綠色的識別最不利。
(2)綠色
在地面平均照度為5lx時,色溫對綠色的識別影響具有顯著性意義,且隨著色溫增加顏色識別能力顯著提高,即6500K時對顏色的識別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差。但在10lx和20lx條件下,色溫對綠色的識別影響不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3)紅色
無論在哪個照度條件下,色溫對紅色的識別影響均不具顯著性。
(4)橙色
無論在哪個照度條件下,色溫對橙色的識別影響均不具顯著性。
(5)紫色
在地面平均照度為5lx時,色溫對紫色的識別影響不具有顯著性意義。但在10lx和20lx時,色溫對紫色的識別均有顯著影響。且6500K時對顏色的識別最不利,4000K和2700K之間沒有明顯的差別。
(6)藍色
色溫對藍色識別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在地面平均照度為5lx和10lx時,對顏色的識別能力隨著色溫的增加而增加,即6500K時對藍色的識別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不利。但在20lx時,4000K對藍色識別最有利,6500K和2700K之間沒有明顯差別。
(7)黃色
色溫對黃色的識別具有顯著影響,且不論在哪個照度場景下,均顯示了4000K對黃色的識別最有利,2700K次之,6500K最不利。
(8)黃綠色
在地面平均照度為20lx時,色溫對黃綠色的識別具有顯著影響,且6500K時對顏色的識別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不利。但在5lx和10lx時,色溫對黃綠色的識別影響不具有顯著性意義。
結(jié)合準確率與判斷誤差均值對八個顏色的識別分析,見圖8。結(jié)果顯示,若不考慮色溫影響,對藍綠色識別的準確率最低,且判斷誤差最大;紅色的準確率最高,且判斷誤差最小。因此,對于實驗用的八種顏色來說,紅色最容易識別,而藍綠色最難識別。
圖8 不同色溫時八種顏色識別的準確率與判斷誤差Fig.8 Accuracy rate (u) and error in judgement (σ) of color naming under different CCT
顏色識別能力的強弱與人眼的視覺生理特征直接相關(guān)。人眼視網(wǎng)膜內(nèi)存在著三種視覺通道,這取決于三種錐狀細胞對于不同波長光的分光敏感性特征,使得光源SPD對顏色識別具有重要意義。而在步行空間照明中,顏色識別與物體的固有色以及與光源SPD共同作用下的表觀色有關(guān)。這使得不同的照明場景下對于不同顏色的識別具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顏色識別實驗研究,得到以下結(jié)論:
(1)在不同的亮度環(huán)境分組中,色溫對顏色識別的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上的顯著性。在地面平均照度為5lx條件下,色溫對準確率的影響沒有顯著性,但對判斷誤差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顯著性;在10lx時,色溫對準確率的影響具有非常的顯著性,但對于判斷誤差沒有影響;在20lx時,對準確率和判斷誤差的影響都有顯著性;
(2)從判斷顏色的準確率和判斷誤差的均值來看,4000K色溫時對顏色識別的準確率均為最高,且判斷誤差也最小,即4000K色溫對于顏色識別更有利,而2700K和6500K次之;
(3)對于每種顏色的分析中,也獲得了不同地面平均照度分組條件下,不同色溫對每種顏色辨認能力的差別:
① 藍綠色:色溫對藍綠色識別的影響具有顯著性意義,且2700K的低色溫時對藍綠色的識別最不利;
② 綠色:地面平均照度為5lx時, 6500K時對顏色的識別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差;
③ 紅色與橙色:無論在哪個照度條件下,色溫對顏色的識別均沒有影響;
④ 紫色:地面平均照度為10lx和20lx時,色溫對紫色的識別均有顯著影響。且6500K時對顏色的識別最不利,4000K和2700K之間沒有明顯的差別;
⑤ 藍色:色溫對藍色識別的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地面平均照度為5lx和10lx時, 6500K時對藍色的識別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不利。但在20lx時,4000K對藍色識別最有利,6500K和2700K之間沒有明顯差別;
⑥ 黃色:色溫對黃色的識別具有顯著影響,且4000K對黃色的識別均為最有利,2700K次之,6500K最不利;
⑦ 黃綠色:地面平均照度為20lx時,色溫對紫色的識別具有顯著影響,且6500K時對顏色的識別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不利。
(4)若不考慮色溫的影響,對于實驗用的八種顏色的識別來說,紅色最容易識別,而藍綠色最難識別。
[1] IES. Recommended Lighting for Walkways and Class 1 Bikeways (DG-5-94) [S].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1994:1-7.
[2] Hao Luoxi. Urban Lighting Design [M]. 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5:85-89.
[3] Boyce P R. Human Factors In Lighting[M]. 2nd ed.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03:44-60.
[4] Boynton R M, Gordon Bezold-BrUcke. hue shift measured by a color-Naming technique. J. Opt. Soc. Am., 1965,55:78-86.
[5] Wout van Bommel, 周太明.光源的光譜與低照明水平——中間視覺的基礎(chǔ)[J].林燕丹譯. 照明工程學(xué)報,2009,20(4):24-29.
[6] Boyce P R, Bruno L D. An evaluation of high pressure sodium and metal halide light sources for parking lot lighting[J]. J.Illum. Eng. Soc, 1999, 28: 16-32.
[7] Knight C, Van Kemenade J, Deveci Z. Effect of outdoor lighting on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end-users[Z].United States: College Station TX, 2007.
[8] 姚其, 林燕丹, 陳文成. 基于人體功效學(xué)評價新型金鹵燈在道路上的應(yīng)用及其與高壓鈉燈的比較分析[C]. 海峽兩岸第十四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 2007:92-103.
[9] 郝洛西,楊秀,林怡. LED光源的光譜能量分布(SPD)對人行空間面部辨識的影響研究[J]. 照明工程學(xué)報,2013,24(1):54-59.
[10] 楊秀,郝洛西. 光源光譜能量分布(SPD)對行人視覺作業(yè)的影響研究回顧[J]. 照明工程學(xué)報,2012,23(6): 37-42.
[11] 劉行仁, 郭光華. 低色溫(3450~2700K)白光LED的發(fā)射光譜和色品質(zhì)特性[J]. 照明工程學(xué)報. 2005, 16(1): 42-45.
[12] 劉行仁, 郭光華, 林振宇,等. 相關(guān)色溫8000~4000K的白光LED的發(fā)射光譜和色品質(zhì)特性[J]. 中國照明電器,2004(7): 1-4.
[13] International D A. Visibility environment and astronom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blue-rich white outdoor lighting[R]. 2010.
[14] Puolakka M, Cengiz C, Luo W,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IE 191 mesopic photometry-ongoing and future actions[C]. Hangzhou: Proceedings of CIE 2012 ‘Lighitng qua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2012: 64-70.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shè)部.CJJ 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設(shè)計標準[S].2006.
[16] 郭秀艷, 楊治良. 基礎(chǔ)實驗心理學(xué)[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