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君
提到李白,我們自然會想到詩仙、浪漫主義大詩人這樣的描述,連幼兒園小朋友都不會對這個名字陌 生。
但現(xiàn)在突然有一個人跳出來說:“李白完全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你們啊,根本不了解李白?!?/p>
說這話的人是臺灣作家張大春,莫言曾把他比作孫悟空,“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這位作家里的孫悟空要揭李白的底,他在遙遠(yuǎn)的電話那頭言之鑿鑿:“大家對李白都是只知其名,而且還在誤會中不停地闡述他,越說越錯。我就想給大家講講到底‘李白是誰?!?/p>
為了講清楚“李白”其人,張大春發(fā)現(xiàn),還得順便給大家解釋解釋李白所處的時代“盛唐”。這樣合計下來,他估計自己得寫一百萬字。
目前,這一百萬字的前二十四萬字已經(jīng)在大陸出版,書名叫《大唐李白·少年游》。張大春說,他還會再寫三本,才能填完這個大 坑。
直接促使張大春起念寫李白的,是他夫人葉美瑤的一句話。2012年10月的一天,美瑤問他:“你要不要寫一本關(guān)于詩人和詩的書?但不要只寫那些你感興趣、別人卻聽不懂的話。”
“那寫什么好?”張大春問。
“寫李白吧,大家都知道他,也會有興趣讀?!狈蛉嗽捯魟偮?,“盛唐李白”四個字電光石火般跳到張大春眼前。后來他把“盛”改成“大”,書名就此敲定。
從2012年底到2013年7月,他寫完了《大唐李白》系列的第一本《少年游》。寫書時間不過7個月,但如果算上張大春對這個題目的準(zhǔn)備時間,則有30多年。因為從大學(xué)時代起,他就開始有意識地研究李白其人其詩。
“因為李白實在太怪了。”張大春說,“他的很多詩根本不像同一個人寫的。而且盛唐時,詩歌的格律已經(jīng)發(fā)展得很成熟了,為什么李白不遵循當(dāng)時的格律?為什么李白‘出格了,別人不罵他,還捧他?”
最初只是對李白寫詩的方式好奇,逐漸地,他對李白這個人本身也有了興趣。
李白是商人之子,而在唐代商人是賤民,“地位只比妓女高一點”。從客觀環(huán)境來看,他并不具備融入時代的條件,也不可能登上文化或政治舞臺??衫畎拙尤徽驹谖枧_中心放歌,被無數(shù)聚光燈籠罩,成為中文世界最著名的詩人。為什么李白能走到這一步?
被稱為天才詩人的他,學(xué)識教養(yǎng)從何而來?他詩中流露出的時儒時道時佛的思想如何形成?他名滿天下,為何卻總刻意含糊出身來歷?他在詩里經(jīng)常思鄉(xiāng),但為何近鄉(xiāng)時卻不還家?他四處游歷、結(jié)交朋友,錢從哪兒來?他愛過誰嗎?這愛情如何被他寫入詩篇千載流傳?……
這些時不時會跳出的疑問,刺激張大春不斷翻書。時間長了,沒事就在心里揣摩李白成了張大春的一個習(xí)慣。
如此,30多年過去,養(yǎng)在張大春心里的那個李白骨肉日漸豐滿,身影日漸清晰,最終在《大唐李白》里走出來時,張大春覺得,他是活的。
毫不夸張地說,“張大春版”的李白一出場就全方位顛覆了“大眾版”李白的形象。
世人說李白淡泊名利、浪漫出世。而在張大春筆下,李白一點也不浪漫。身為商人之子的他沒資格參與科考,只能另尋出路,靠干謁、投獻求官,并汲汲于經(jīng)營自己的名望與影響力,“以達(dá)天聽”。
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首詩中,起碼有五百首以上是拍達(dá)官貴人馬屁的“干謁”之作?!氨热缒阈諚?,李白會立刻想出古代知名的楊姓人的故事,套到你身上,給你寫首詩。這哪里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這么簡單,更多是為了拓展人脈、搞好關(guān)系,從而賺名氣、謀官職。
甚至李白的婚姻,也是為他的求仕之夢服務(wù)。他一生結(jié)婚兩次,娶的都是當(dāng)時有政治身份人家的姑娘。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武則天時代大官許圉師的孫女。
顛覆之外,張大春也替李白“伸冤”。
有人說,李白是吉爾吉斯人,“李白要活著,肯定會說,老子才不是?!睆埓蟠阂袅刻岣甙攵?。他考證,李白母親未必是漢人,但至少他父親肯定是漢人。李白祖上是因罪被逐至西域。
在學(xué)界,關(guān)于李白是倒插門女婿的觀點也頗為流行。張大春對此做了反駁?!叭绻畎渍娴娜胭樍?,他的子女必須改姓。但歷史上從未有過此類記載?!?/p>
這個疑惑促使張大春遍查唐書,最終發(fā)現(xiàn)了一條冷僻的結(jié)婚律令,叫做“不廟見”,其中規(guī)定,丈夫娶妻后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不便回到故鄉(xiāng),可以不把妻子帶回老家見公婆拜祖先,自己就住在女家,這叫夫隨妻居,不是入贅,國家承認(rèn)這種婚姻里的男方仍可保持自己姓氏,子女也仍跟父姓。張大春推測李白的婚姻就屬于“不廟見”婚。這也是他刻意含糊出身來歷的原因。
張大春保證,所有他的這些解讀,都有史實為依據(jù)。用他自己的話說,《大唐李白》里,句句有來歷。
在書中,他要寫一個李白取書看的細(xì)節(jié),但李白看的書到底是什么樣呢?他查資料得知,唐人讀的書大多不做裝訂,只是直接把一疊紙放在箱子里,如果要帶書出門,則用繩子把書紙捆起來。
這才有了《大唐李白》中兩句話的場景,“那是一個常見的竹篋,尺許長寬,不消說,里頭是一部書。李白迫不及待地將篋蓋掀開,發(fā)覺這部書是以品色不一、尺寸亦不盡相同的糙紙堆棧而成?!?/p>
“如果有人想拍唐代紀(jì)錄片,都可以參考我書中的資料來還原生活細(xì)節(jié)?!睆埓蟠河羞@個自信??墒菍Α洞筇评畎住返脑u價,除了“句句有來歷”,張大春還有另一句,“句句是‘瞎編”。
所謂“瞎編”,是指當(dāng)張大春想求解的李白謎題在史書中找不到答案時,他便會依據(jù)史實去做推理。
比如,寫詩的李白不事生產(chǎn),游歷終日,那他以何為生?
張大春推測,李白早年是靠富商父親的資助,說白了,是“富二代”,也當(dāng)過“啃老族”。他還進一步推測,李白父親是行商,在各地都有債務(wù)。父親把債券給了他,這樣李白就不用隨身帶大量銅錢旅行了,每到一地,拿著債券去變現(xiàn)就好。
至于李白人到中年之后,則多半是靠著自己掌握的獨特釀白酒方子和人合資開酒樓,同時利用自己的名聲,給酒做代言來賺錢。
又比如,李白為何能面見唐玄宗?
張大春認(rèn)為,這件事的背后有唐代一股道教勢力的支持。這幫人希望他們的“同道中人”李白能成為皇帝的身邊人,從而影響皇帝接受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
張大春推測,李白早年是靠富商父親的資助,說白了,是“富二代”,也當(dāng)過“啃老族”。他還進一步推測,李白父親是行商,在各地都有債務(wù)。父親把債券給了他,這樣李白就不用隨身帶大量銅錢旅行了,每到一地,拿著債券去變現(xiàn)就好
再比如,李白在詩里曾寫,自己為了接濟那些落魄文人,在一年之內(nèi),散錢三十萬。張大春計算,當(dāng)時的三十萬可以買三萬斗米,是唐代刺史三四年的工資總和。李白為何會有如此巨款?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張大春把唐代人的經(jīng)濟狀況研究了一番,最終從寺廟經(jīng)濟制度里看出了端倪。
他大膽推測:這錢其實是一個和尚的遺產(chǎn)。唐代規(guī)定,和尚持有資產(chǎn)有最高限額,多余要交公。因為不想交公,這個和尚就把多出限額的財產(chǎn)偷偷交給和他相熟的商人,也就是李白的父親來打理。和尚突然去世后,這筆錢就被李父侵吞了。為了防止此事泄露,被人查出,李父將這筆錢交給李白,讓他帶給在外地做生意的兩位哥哥。結(jié)果,“不孝子”李白拿著錢,廣濟天下寒士去了。
聽起來,這里面的彎彎繞繞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但這些還只是張大春對李白所做猜想的一小部分。
在書里,張大春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處“小說家言”,是他寫李白暗戀過一個叫“月娘”的女子,此人是他授業(yè)恩師趙蕤的夫人。愛上師母的李白只能在詩里緬懷這段注定不可能的感情。
他將李白寫的“樓虛月白,秋宇物化,于斯憑欄,身勢飛動。非把酒自忘,此興何極?”這首詩敷衍成李白睹月思人,想伸手握月,結(jié)果差點墜塔的相思故事。
難怪有人說,歷代史家一直用詩證史,而張大春則是以史為文。
說此書“瞎編”的另一原因是,張大春在寫故事時,除了吸收正史資料,還用了不少野史傳說。
他在古書里看到“飛頭獠”的傳說。此族人居于南方,目無瞳仁,夜晚頭顱能飛,以耳為翼,瞬間可數(shù)千百里。拂曉前,頭會飛回與身體合一。有的“飛頭獠”不僅頭能飛,雙手也能飛。往往頭飛南海,左手飛東海,右手飛西海。有時頭回來了,手遇疾風(fēng),還在海上飄著。
“頭能夜飛千里,一個具備這種奇異功能的人,為什么不能變成戰(zhàn)爭中唐人跟突厥之間的探子呢?”張大春心念一起,就在《大唐李白》里宕開一筆,講了一個被突厥所雇的“飛頭”飛去唐人軍營刺探軍情,結(jié)果被唐兵識破、抓住,并施以懲罰的驚悚故事。
全書中,張大春寫了不少類似的奇崛詭異、讓人過目難忘的小故事。
比如李白老師趙蕤的道術(shù)能令成千上萬只山鳥異禽齊集山谷,合鳴起舞,棲翔有節(jié)。后來,趙蕤還憑此術(shù)鎮(zhèn)住了郡守李颙,從而順利將李白引介給他。
比如寫斛律光將軍少年時曾在風(fēng)雪中迷路,被一只巨雕引路所救。多年后,斛律光有次外出行獵,巨雕剛好在天空飛過,看到是他便要飛來相認(rèn)。而斛律光未能及時認(rèn)出此雕,一箭奪走了這心地天真的野物的性命。
這些帶著天書奇譚色彩的故事,和另一部分從史實中扎扎實實生長出來的細(xì)節(jié)并列在一起,很容易讓人心神恍惚。
張大春這種在虛實之間輾轉(zhuǎn)騰挪的“胡說八道”功夫其實是有家承的。
小時候父親給張大春講古詩走的就是“絕對瞎話流”。比如,一首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彼赣H會把詩故意歪解成:李白看著我和你表大爺喝酒,“咕嘟”一杯下肚,旁邊花就開了一朵。我醉了后,讓你表大爺先回去,明天要來的話記得帶把老胡琴。
當(dāng)時還是小孩的張大春覺得爸爸的解讀很蹊蹺?!昂倜髅鲯煸谖壹覊ι希泶鬆斢植粫?,為什么你要讓表大爺帶胡琴來呢?”讀書之后,他才知道,這詩是李白借陶淵明的話寫自己和朋友對飲的事。父親那么說,是和他開玩笑。
長大后的張大春一直在書里用類似的方式跟讀者開著玩笑。
他寫《大說謊家》,是將每天最抓人眼球的時事新聞變成小說故事;寫《城邦暴力團》,則在虛構(gòu)的武俠世界里插入了淞滬抗戰(zhàn)、1949年黃金運臺等眾多時政大事件,看得讓人生疑,兩岸三地今日格局是否真與書中所虛構(gòu)的漕幫事跡有關(guān)。書評家小寶看了《城邦暴力團》后曾說,自己不敢給此書寫書評,因為書中事情真真假假,要分清這些真假都得費不少工夫。
這次寫《大唐李白》,張大春偷偷捏造了一些李白的詩,還對李白的殘詩做了補寫。如果你對李白生平著作不熟悉,大概很難看出他的手腳動在何處。
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大唐李白》絕不是一本好讀的書。
全書文白夾雜,情節(jié)還不斷被張大春加入的各種詩論、典故、社會制度介紹打斷,極度考驗讀者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