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揭示了如今在理財市場上最為活躍的第三方理財騙局,例如現(xiàn)貨白銀炒作騙局以及高利貸騙局。這些騙子通過專門的話術,將行騙的目標定在了辛苦了一輩子、有一點積蓄的老年人身上,甚至利用老人身邊缺乏子女照顧、比較寂寞的實情,大打“親情牌”,誘騙老人把自己的積蓄投資炒作現(xiàn)貨白銀,抑或是參與高利貸,其結果自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諸多老年人理財上當受騙的案例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騙子很猖狂,目標很集中。不管是第三方騙局,還是高利貸騙局,抑或是電信詐騙,老年人很受傷。而要避免老年人理財誤入騙局,子女對身為老年人的父母要及時普及理財知識,對父母的資產進行合理配置,甚至是通過一些技術性理財手段,將父母的資金鎖定,使得即使父母聽信了騙子的說法,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現(xiàn)錢,受騙金額和損失也不會太大。在這方面,本山大叔的“防忽悠術”還是挺實用的。
如同如今的“80后”喜歡在網(wǎng)上購物一樣,身為“80后”父母的老年人也在規(guī)劃著屬于自己的老年生活。為了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老年人也一樣想賺點快錢,貼補家用,其對理財?shù)男枨笠稽c也不亞于“80后”。由于老人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與子女不同,加上很多子女不和父母一起居住,這使得老年人對于外面世界的理財環(huán)境不太熟悉,給騙子們提供了行騙空間。由此看來,“80后”不光要“?;丶铱纯础?,還要常和父母聊聊理財那點事兒,提前給父母打好預防騙子行騙的“防疫針”。
除了打好“防疫針”之外,“80后”還得根據(jù)父母的實際理財需要,按照時下流行的資產配置規(guī)劃,為父母打理好其積蓄的保值增值。比如說,對于父母的資產,除了10%用于銀行活期儲蓄,作為生活零花錢和緊急備用金之外,可以把30%的資金用于購買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再把20%的資金用于購買高息期限長度為2年左右的信托產品或者債券產品,剩下的40%資金可以根據(jù)理財市場的變化,靈活配置到基金、股票、黃金等領域。這種資產理財組合,既考慮到了老人的實際生活需求,也兼顧了老年人對于資金增值的需求,可以廣而告之。
總體來看,對于老年人的理財需求,應仿照老年人養(yǎng)生那樣,慢慢來,不要急,先求穩(wěn),再求贏。最為關鍵的關鍵在于勤和老人溝通,這才是幫助老人理財?shù)淖罴淹緩健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