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歡歡
(西北大學 歷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歷史研究
宋代女性服裝消費
任歡歡
(西北大學 歷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宋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女性也是這商品大潮中的一員。崇儉抑奢的傳統(tǒng)消費倫理面對全新挑戰(zhàn)。宋代女性以服裝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力量的增加,對于宋代社會時尚化風氣的流行、炫耀性消費劇增以及推動商品生產(chǎn)和技術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宋代;女性;服裝;消費
宋代上承隋唐,下啟明清,在經(jīng)濟與制度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有關宋代女性經(jīng)濟活動的研究或宋代消費史的研究都已豐富并日漸深入了。①在這個問題上,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認為:“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女性都處于弱勢地位,她們總是受制于“慣例”,只能做慣例所認為“正確”與“適當”的事情,處于一種被普遍認可的生存方式中。弱者回避個性化;由于責任與自我保護的需要,她們回避了對自身的依賴。弱者從典型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庇護,這種典型的生活形式阻礙強者行使有異議的權利。但是,在跟隨慣例、一般化、平均化的同時,女性強烈地尋求一切相關的個性化與可能的非凡性。時尚為她們最大地提供了這二者的兼顧,因為在時尚里一方面具有普遍的模仿性,跟隨社會潮流的個體無須為自己的品味與行為負責,而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對個性的強調(diào)、對人性的個性化裝飾?!边x自羅剛、王中忱主編《消費文化讀本》,第252-253頁。② 全漢昇:《宋代女子的職業(yè)與生計》,《食貨》,第1卷第9期,1935年;全漢昇:《南宋杭州的消費與外地商品之輸入》,《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全漢昇先生就有對這兩個問題有過研究,但直到改革開放之后,這兩個問題的研究才逐步深入②。但是對于女性消費的研究卻還相當薄弱③改革開放后,對于宋代女性的經(jīng)濟活動關注較多,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張邦煒:《兩宋婦女的歷史貢獻》,《宋代婚姻家族史論》,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81-191頁;鄭必?。骸墩搩伤螊D女在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貢獻》,《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萃》(史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507-513頁;(臺灣)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臺灣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邢鐵先生的《中國家庭史?宋遼夏金時期》中的第三章中的“家。女性不僅參與了社會生產(chǎn)中的性別分工,而且同樣在消費領域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從女性服裝消費活動入手來考察宋代女性的生活空間及與宋代的社會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了。
服裝消費是人們?nèi)粘OM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在階級社會中,服裝不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為御寒暑和裝飾的欲望,而且是作為等級的標志而出現(xiàn)的。中國歷代都重視冠服之制,并且用禮法加以約束。女性的服裝也不無例外,等級消費特征明顯。但是,宋代如此求美愛美的女性,在追求時尚化消費中,對于僭越禮制的服裝消費現(xiàn)象也比比皆是。宋代婦女的日常服裝,包括貴族婦女平時所穿的衣服,大多頭戴冠巾,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束著裙子、褲,這是最為基本的裝束。
(一)宋代女子各種冠巾的消費
宋代女子的冠巾名目和形制很多,其中有較多冠飾為宋代后妃們在受冊封、大朝會、祭祖、朝謁等正式場合時所戴的禮冠,也是各種冠飾中最為貴重的,①花費巨大。如《宋史》載:“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并兩博鬢,冠飾以九翚、四鳳?!碧蟪]太廟時所戴的鳳冠也是極盡奢華,“明道元年冬至,復御文德殿。有司陳黃麾仗,設宮架、登歌、二舞。明年,帝親耕籍田,太后亦謁太廟,乘玉輅,服祎衣、九龍花釵冠,
(七),中華書局,1987年。
庭經(jīng)濟和日常生活”對于這一問題都有較為深入研究。對于宋代消費問題的研究成果更是不勝枚舉,其中方行先生認為宋代消費群體較之前代擴大,其意思深遠,請參見,方行:《中國封建地租與商品經(jīng)濟》,《中國封建經(jīng)濟論稿》,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258—286頁。其他對于宋代消費問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顧全芳:《北宋的華靡之風》,《山西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吳曉亮:《略論宋代城市消費》,《思想戰(zhàn)線》,1999年第5期;魏華仙:《宋代四類物品的生產(chǎn)和消費研究》,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王善軍:《宋代世家大族消費述論》,《社會科學戰(zhàn)
線》,2008年第7期。齋于廟。質(zhì)明,服袞衣,十章,減宗彝、藻,去劍,冠儀天,前后垂珠翠十旒?!?/p>
角冠也是宋代貴族婦女所戴的一種禮冠?!秹粝P談》中記載:“婦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兩翼抱面,下垂及肩,略無小異?!睆纳蚶ǖ挠浭鲋?,可以簡單地了解角冠的特質(zhì):在冠上裝飾數(shù)把白角梳子,而且左右對稱,冠飾下垂及肩。角冠原在宮中較為流行,由于人人都效仿,所以稱為內(nèi)樣冠。從記載來看,這種白角冠造價十分昂貴,所以其消費者多為貴族女性,由于廣大的人群效仿,隨之而來的消費風氣也日漸奢靡,因此,多有朝臣非議?!堆嘁碓r謀錄》中記載:“舊制,婦人冠以漆紗為之,而加以飾,金銀珠翠,采色裝花,初無定制。仁宗時,宮中以白角改造冠并梳,冠之長至三尺,有等肩者,梳至一尺。議者以為妖,仁宗亦惡其侈,皇祐元年十月,訓禁中外不得以角為冠、梳,冠廣不得過一尺,長不得過四寸,梳長不得過四寸。終仁宗之世無敢犯者。其后侈靡之風盛行,冠不特白角,又易以魚枕;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由此看出,白角、魚枕、象牙、玳瑁等作為冠飾,其所帶來的奢侈消費之巨大,非一般普通女性所能承受。
在宋代,還有一種冠飾非常流行,那就是花冠?;ü诘牧餍泻彤敃r社會養(yǎng)花、簪花的風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簪花與戴花冠的風俗始于六朝,興于唐代,而盛行于兩宋。初時,花冠多以各類鮮花為飾,由于鮮花的保鮮性差,后來便出現(xiàn)了用各式絹、絲質(zhì)假花代替鮮花,來達到長久鮮艷的目的。由于花冠的造價較為低廉,所以消費人群廣泛。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女童戴花冠,“第七盞御酒,慢曲子,宰臣酒,皆慢曲子,百官酒,三臺舞訖,參軍色作語,勾女童隊入場。女童皆選兩軍妙齡容艷過人者四百余人,或戴花冠,或仙人髻,鴉霞之服,或卷曲花腳幞頭,四契紅黃生色銷金錦繡之衣,結束不常,莫不一時新妝,曲盡其妙?!笨梢?,青樓歌妓也鐘情于花冠,是其另一主要消費群體。宋代女性戴花冠的形象在傳世畫作與雕刻中有所反映,在《瑤臺步月圖》中女子所戴冠子就是仿真花冠的一種,這種花冠在河南偃師酒流溝宋墓的廚娘磚可以見到。
珠冠,是用珠裝綴于冠上或者綴之于簪、釵、花鈿間。珠冠的價值珍貴,非普通女子所能消費,所以,在宋代能有能力擁有珠冠者都是身份顯赫之人?!段淞峙f事》中記載:“先一月,宣宰執(zhí)常服系詣后殿西廊觀看公主房奩:真珠九般四鳳冠、褕翟衣一副……北珠冠花篦環(huán)”?!洱R東野語》中也記述,“上奇之,呼入北宮,又取妃嬪珠冠十數(shù)示之?!背藢m廷中的女子有能力消費珠冠外,地位顯赫的朝臣之女子也有機會擁有如此貴重的冠飾?!端问贰分杏涊d“侂胄有愛妾十四人,或獻北珠冠四枚于侂胄,侂胄以遺四妾,其十人亦欲之,侂胄未有以應也。師聞之,亟出錢十萬緡市北珠,制十冠以獻?!笔f錢制了十個珠冠,可見珠冠的價值不菲。
(二)宋代女子頭巾類飾品消費
蓋頭是宋代女性又一較為盛行的頭飾。女性在外出之時要戴蓋頭,不僅僅可以抵御風沙,還可以用來“避面”?!肚宀s志》中記載:“士大夫于馬上披涼衫,婦女步通衢,以方幅紫羅障蔽半身,俗謂之‘蓋頭’,蓋唐帷帽之制也。”在宋代,蓋頭適合各等女性,以及各種場合,因此消費量較大。如婚嫁場合,從說媒、聘禮到正式結婚都少不了蓋頭,《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其媒人有數(shù)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自聘送之后,節(jié)序不送,擇禮成吉日,再行導日,禮報女氏,親迎日分。先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夢梁錄》中記載“女掛于手,面相向而行,謂之“牽巾”,并立堂前,遂請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傮w來說,蓋頭應是大戶人家女子使用的頭飾,而對于廣大的勞動婦女而言,蓋頭顯然不實用,因而采取了各式各樣的頭巾做頭飾?!度胧裼洝分杏浭觯骸按迦藖碣u茶、菜者甚眾,其中有婦人,皆以青斑布帕手,然頗白皙,語音亦頗正?!边@些村婦以青斑布做為頭飾,應是當?shù)貗D女的真實寫照,其頭巾消費也僅限于此了。
(三)宋代女性的上衣消費
背子,又名“綽子”,從文獻記載來看,“背子”為長身衣,長袖,兩腋開衩,下長過膝,領型為直領對襟式(比較類似于現(xiàn)代的風衣)。背子原是宋代身份較低的婦女所穿用的服裝?!端问贰分杏浭觥按疚踔?,朱熹又定祭祀、冠婚之服,特頒行之。凡士大夫家祭祀、冠婚,則具盛服……婦人則假髻、大衣、長裙;女子在室者冠子、背子;眾妾則假紒、背子?!钡虻蚱湫凶叻奖?,故上致后妃、命婦,下至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喜歡穿用。《宋史·輿服志》載:“干道七年定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絳色,蓋與臣下無異。”但是貴婦們?yōu)榱孙@示身份的顯貴,用盡心機去裝飾奢華的背子,消費巨大。如李廌《師友談記》載:“禁中侍宴,御宴惟五人,上居中,寶慈在東,長樂在西,皆南向,太妃暨中宮皆西向,寶慈暨長樂皆白角團冠,前后惟白玉龍答而已,衣黃背子,衣無華彩;太妃暨中宮皆鏤金云月冠,前后亦白玉龍瞥,而飾以北珠,珠甚大,衣紅背子,皆用珠為飾;中宮雖預坐,而婦禮甚謹?!绷硗?,公主下降之時有“真珠大衣背子”。在其他社會階層中,衣著背子的顏色、樣式也是不一致的,如宋代的各等媒婆穿戴不同的背子以示區(qū)別,《東京夢華錄》中記述“其媒人有數(shù)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痹谒未?,女性沿襲著著輕衣的習慣,李清照《點絳唇》一詞中即有“薄汗輕衣透”之句,可見衣之輕。在近年發(fā)現(xiàn)的福建黃升墓中,出土了相當數(shù)目的南宋女服,其中有縐紗長背子一件。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宋人畫作《花石仕女圖》,真可作為黃升墓出土的縐紗背子穿用方式做圖像注解,傳到出了宋代女性在炎炎夏日穿著“纖裳”的情景,可見在宋代女性對背子的消費之普遍。
宋代婦女承晚唐五代遺制,亦喜歡穿大袖衫子。大袖是宋代貴婦最常用的一種服裝,因兩袖寬肥而得名?!端问贰ぽ浄尽份d:“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被、下墜子?!币话阗F婦也可眷之,如吳自牧的《夢粱錄》載:“且論聘禮,富貴之家當備三金送之,則金釧、金鐲、金破墜者是也……更言士宦,亦送銷金大袖,黃羅銷金裙段,紅長裙或紅素羅大袖段亦得?!薄颁N金大袖”自然價格不菲,只有富貴之家的婦女才能消費得起。在晚唐五代之時,婦女的衫子大多用薄如蟬翼的紗羅為之,而其穿著時里面并不穿內(nèi)衣,連里面的肌膚都隱約可見,正如五代花蕊夫人的《宮詞》所云:“薄羅衫子透肌膚”。到了宋代崇尚理學,整個社會的風氣比較保守,人們的衣冠也趨于拘謹。有時干脆在衫內(nèi)綴一層襯里,做成夾衫的形式。李清照的《蝶戀花》詞:“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闭f的就是這種服裝。所謂“金縷縫”,是因為衫袖太大,一幅布不夠?qū)掗?,需以兩幅拼接;拼接而成的袖子,都有一道接縫,為不使這種接縫外漏,特用一條鏤金花邊鑲嵌。福建福州黃升墓出土的一件衫子,長120厘米,袖寬競達69厘米,超過衣長的一半。在袖子中間的拼接處也有金光閃閃的“金縷縫”,可見宋代女性對于大袖的眷戀,極盡各種奢侈來裝飾。另外在特殊場合,宋代女性也穿著大袖作為禮服,如《朱子家禮》卷四《喪禮》曰:“婦人則用極粗生布為大袖?!彼未募伺畟円泊骨嘤诖笮?。在南宋臨安的酒庫,每年都要舉行“開煮迎酒”儀式,《西湖老人繁盛錄》中記述“每庫有行首二人,戴特髻,著干紅大袖,選像生有顏色者三四十人,戴冠子、花朵,著艷色衫子,稍年高者,都著紅背子、特髻?!庇纱丝芍?,大袖在宋代女性服裝中流傳較廣,穿著場合也較多,因此而帶來的消費量也很突出。
(四)宋代女性的下裳消費
1. 裙子
宋代女性的下裳以裙子為主,時有長裙、羅裙、旋裙、趕上裙、百褶裙等眾多名目。宋代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承襲了唐、五代裙式的遺風——婦女在正式場合都要穿長裙。按照朱熹指定的禮儀規(guī)范,婦女要參加各種正式活動時要穿著長裙,以示莊重。在宋代婚姻的聘禮中也包括長裙,《夢梁錄》中記述:“且論聘禮,……更言士宦,亦送銷金大袖,黃羅銷金裙,段紅長裙,或紅素羅大袖段亦得。”不僅僅在仕宦階層中的婚姻聘禮有長裙存在,就連公主笄禮,也要準備長裙,《宋史》中記述“公主笄禮。年十五,雖未議下嫁,亦笄。笄之日,設香案于殿庭;設冠席于東房外,坐東向西;設醴席于西階上,坐西向東;設席位于冠席南,西向。其裙背、大袖長裙、褕翟之衣,各設于椸,陳下庭;”就連后妃們平時也喜愛著長裙,“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絳羅,蓋與臣下不異?!庇纱擞^之,長裙的消費在宋代女性的各個階層中廣泛存在,消費量巨大。
宋代的絲織業(yè)較之前代更為發(fā)達,一些工藝復雜的絲織產(chǎn)品也能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如羅。羅是一種輕薄而有疏孔的較為上乘的絲織物。宋代依照不同的工藝可生產(chǎn)提花羅和素羅,宋代女子很喜歡用羅來裁制衣服,人們習慣把這種絲織物做成的裙子叫“羅裙”。在宋代的詩詞作品中,多次提到羅裙。如晁補之《漫成呈文潛》“十年閉戶不作舞,為客一整紅羅裙?!毙翖壖病稏|坡引》中記述“起來香腮褪紅玉,花時愛與愁相續(xù),羅裙過半幅?!痹谒未┲_裙是一種時尚,在《夷堅志》中還記載了一首名為《裙帶詩》的詩歌,給我們描繪了宋代一位身著羅裙的美麗女子,“尺六腰圍柳樣輕,娉娉裊裊最傾城。羅裙新剪湘江水,緩步金蓮襪底生?!彼未恍┵F族婦女為了顯示身份,多喜歡在羅裙上繡一些圖案,因此有“繡羅裙”的說法。李元膺的詞中記載:“彩旗畫柱清明后?;ㄇ版⒚脿帞y手。先緊繡羅裙。輕衫束領巾?!痹诟V莅l(fā)掘的黃升墓中,僅各種顏色的羅質(zhì)裙子就有15件之多,說明羅裙在當時的消費量之高。
宋代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唐、五代時期裙式的遺風。特別是唐代風行一時的“石榴裙”和五代時期盛行的“百褶裙”。對于石榴裙,在宋人的詩詞中多有體現(xiàn),如《浣溪沙》“輕屧來時不破塵,石榴花映石榴裙”。而五代盛行起來的百褶裙,在宋代依然流行。百褶裙在宋代俗稱為百碟裙、百折裙等,貴賤均穿。宋代裙式有六幅、八幅、十二幅。多有褶裥,尤以舞裙折褶更多,褶裥多了,旋轉間可增加婆娑之感。如宋人釋惠洪記載,“百疊漪漪水皺,六銖縰縰云輕?!备V菽纤吸S升墓出土的一件折裙,六幅除兩側兩幅不打折外,其余四幅每幅打15折,共60折,其他貴族婦女的折裙可能褶皺更多。
此外,宋代還有兩種形制奇特的裙子。一種是便于婦女騎行的“旋裙”,其特點是在裙的前后取中處,各開一衩,目的是使雙腿便于活動。江復休的《江鄰幾雜志》曰:“婦人不服寬袴與襜制旋裙,必前后開胯,以便乘驢。其風聞于都下妓女,而士人之家反目效之?!毙沟奶刭|(zhì)也是“旋裙重疊,以多為勝?!绷硪环N裙式叫做“趕上裙”,又稱“上馬裙”?!摆s上裙”為理宗朝宮妃們創(chuàng)設的一種新裙式?!端问贰份d:“理宗朝,宮妃系前后掩裙而長窣地,名‘趕上裙'”。其形制為前后各一片,兩片前后相掩,活動幅度較大,也便于騎馬,因此得名。
2. 褲、褌
在宋代,褲子是僅次于裙子的下裳類服裝。這時婦女所穿的褲子基本有兩種:一種是開檔式。穿用時在外面罩上裙子,罩裙一般比較長,以過腳面者最為常見。穿用這種裙子的婦女多數(shù)是上層貴族或富家之女眷,如福州黃升墓中,黃氏身上所穿的褲子,就是這種開襠褲。另一種是有襠而小者,稱為褌。這種褲子的特點是便于活動,保暖性強,所以多為廣大勞動婦女所穿。在《都城紀勝》中記載,中秋節(jié)前后酒庫開沽新酒,用“妓弟乘騎作三等裝束,其第三等冠子衫子襠褲?!笨梢?,在宋代褲裝的消費也是涵蓋了上下各個階層。
3. 膝褲
膝褲,又叫膝襪、褲襪、釣墩,都是指宋代女性的脛衣,是下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膝襪,形似襪袎,無底,穿著時緊束于脛,上達于膝,下及于履。其材質(zhì)通常為布帛,有時以彩繡和珠翠為飾。釣墩也形似襪袎,但無腰無襠,左右各一?!端问贰分杏杏涊d:“釣墩,今亦謂之襪袴,婦人之服也?!?/p>
(五)宋代女性的足衣消費
宋代女子流行的女鞋有翹頭鞋、平頭鞋和鳳頭鞋等,以翹頭鞋最為時興。流行這種鞋可能與當時的纏足風氣有很大關系。宋代有地位的婦女已經(jīng)實行纏足,使婦女生理形態(tài)畸形化,這是封建社會審美心理的異化現(xiàn)象。當時的女鞋小而尖翹,以紅幫作為鞋面。宋人蔣捷的詞中這樣描述:“裙松翠褶,鞋膩紅幫?!币驗樾訉嵲谔。瑫r人冠以“金蓮”的美稱。如《墨莊漫錄》中記載,“屏帳腰支出洞房,花枝窣地領帳。裙邊遮定鴛鴦小,只有金蓮步步香。”生活考究的宋代女性,其鞋子又多以羅綺繡成,故又名“繡羅弓”。這種以羅綺為面料的彩色弓鞋在福建黃升墓中也有出土,其中一雙穿在墓主人的身上,另五雙置于包袱內(nèi),大小形制都相同??梢姡未患遗詫τ诶C鞋的消費也是毫不吝惜的。更有奢侈的女子,還有消費金縷鞋和珠鞋等。《宋詩紀事》中記載“侍輦歸來步玉階,試穿金縷鳳頭鞋?!?;珠鞋是裝飾有珍珠的鞋子,“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釵十二行”。宋時女性也穿靴子的,《東坡詞》中就記述“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逼渲?,花靴為富家女子所鐘情,《楓窗小牘》有記述“汴京閨閣……花靴弓履,窮極金翠?!?/p>
宋代由于女子纏足之風盛行,因此襪子與鞋一樣,都制成尖頭狀。襪,在宋代以羅綾制者為多,且足尖上彎,在宋代詩詞中也多有體現(xiàn),如:《菩薩蠻》“長愁羅襪凌波去”和《東坡詞》“一鉤羅襪素蟾彎”這些質(zhì)地輕薄,柔軟秀美的襪子,其擁有者往往為上層貴族和富家之女。如《楓窗小牘》中記述:宣和年間,開封女子的“一襪一領,費至千錢”,可見其消費之奢侈化程度,非普通百姓所能及。載福建黃升墓中就出土了16雙尖頭女襪,可見富家女子的消費量之高。
(一)時尚性特征凸顯
時尚是一種社會文化和社會心理現(xiàn)象。時尚的秘密就在于奇魅的雙重性:既標新立異又可模仿,既新潮又流行,這種雙重性正好同時滿足了自我的兩種基本需要:獨特性與安全感。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認為:“時尚是階級分野的產(chǎn)物,有著既使既定的社會各界和諧共處,又使他們相互分離的雙重作用?!盵1]244時尚作為一種市民文化,不但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選擇,而且成為一種社會整合的力量。時尚由宮廷、貴族流向民間的特征凸顯。
制度經(jīng)濟學的奠基者、美國學者凡勃倫在其代表作《有閑階級論》中,對上層階級在出自差別化和炫耀地位、財富、閑暇等動機的驅(qū)使下追逐時尚的情形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貴族女性為了顯示自己有閑階級風格,往往掀起另類的消費風潮。如《清波雜志》載:“先是,宮中尚白角冠,人爭效之,號內(nèi)樣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長三尺者,登車檐皆側首而入,梳長亦逾尺,議者以為服妖,乃禁止之?!彼未墓谑岫驾^為長大,左右兩邊又要插得很多,故人在上轎進門時,只能側首而入,相當不便,但是這恰恰證明了佩戴者的“有閑階級”風格。這種冠梳形狀華貴典雅,故深受其他階層婦女效仿,迅速從宮廷傳入民間,并以“內(nèi)樣冠”為時尚?;兆跁r的社會,“奉身之欲,奢蕩靡極”,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風尚,如宣和年間的“宣和妝”。這種裝飾風尚始自宮中,后逐漸流傳到民間,如劉克莊的《北來人二首》詩曰:“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裝束之一為“腰上黃”,在《桯史》中記載:“宣和之季,京師士庶競以鵝黃為腹圍,謂之腰上黃;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痹陲椘妨餍酗L尚也同樣是這種導向,如度宗時,宮中流行琉璃花,因此“都下人爭效之”。對于這種由宮廷、貴族流向民間的潮流傾向,齊美爾從社會學的角度作了說明:精英階級總是力圖用一種明顯的標識如服飾或生活方式等來使自己更為醒目,而下層階級的成員也想借用這些標識來提高自己的地位。這樣,精英階級就必須放棄舊的區(qū)分標識引入新的區(qū)分標識,于是又引發(fā)了新的一輪競爭潮流。從這種循環(huán)過程中,意味著時尚是人們求得社會相符的活動和意向,是滿足個人差別化和求異心理的欲望,是兩者結合的、包容眾多生活形態(tài)的社會現(xiàn)象。
(二)炫耀性消費加強
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中寫到:“財產(chǎn)與英勇的戰(zhàn)績或卓越的功績不同,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衡量成就的可敬程度時最容易被認明的確鑿證據(jù);因此它就成為了博得尊崇的習慣依據(jù),如果在社會上獲得相當?shù)匚?,就必須保有相當財產(chǎn)。如果在社會上獲得相當聲望,就必須從事于取得財產(chǎn),積累財產(chǎn)。一旦積累的財物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能力的公識標志,財富的保有就必然成為博得尊重的獨立的、確定的基礎,就必然具有這一性質(zhì)?!盵2]24-25那幺,財產(chǎn)的保有一旦成為博取榮譽的基礎,它表現(xiàn)在消費領域里就是“炫耀性消費”。在宋代士庶地主階級中,以現(xiàn)有的金錢標準為出發(fā)點去爭取財富的進一步增長成為主流趨勢。這一點,反過來又引起滿足心情的新標準,以自己的資力與同儕的資力作對比,又引起了金錢上的新的分等分級。因
此,在宋代商品經(jīng)濟大潮中,士庶地主階級在積累財富時所尋求的目的是在資力上與社會上其他成員相形之下的優(yōu)勢。方行先生在《中國封建地租與商品經(jīng)濟》中也談到了宋代炫耀性消費劇增。方先生認為:“炫耀性消費是消費者不是為了獲得實際效用,而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富有。這種消費往往攀比成風,愈演愈烈。”[3]279具體到女性所執(zhí)行的代理消費的目的,本質(zhì)上并不是為了提高消費者本人的生活豐富程度,而是在于提高為之執(zhí)行消費的“那位主人”的金錢榮譽。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地位最尊貴的莫過于皇室,其后妃們消費的炫耀性特征明顯。她們平時的衣飾都極盡奢華,不少在民間禁止服用的高檔面料與裝飾,都在宮廷之中隨處可見,例如錦綺、綾羅、鹿胎、透背、銷金、鋪翠等。宮廷服飾“纖華,務極珠金之飾?!睋?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公主出降的慶祝隊伍中,數(shù)十宮殯也都穿著“紅羅銷金袍被”。面對宮廷之中“朝成夕毀,務以相新”的服飾奢侈消費,蘇軾感嘆到:“后宮之費,不下一敵國?!睂m廷女性的這種奢華消費,自然代表了最具權威的皇帝的崇高而又不可僭越的地位。對于社會各個階級的消費者來說,炫耀性消費動機都能左右其消費行為。處于不同階層的人們還有向往和追求更高階層人士的消費行為,每一階層的人都追求、模仿比他更高一層人士的消費方式,以至于窮人們都面臨炫耀性消費的壓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嘉祐七年(1062),司馬光說:“是以內(nèi)自京師士大夫,外及遠方之人,下及軍中士伍、畎畝農(nóng)民,其服器用比于數(shù)十年前,皆華靡而不實矣?!笔窦彝サ呐韵M也大有攀比富貴之勢,《宋會要》中就有記述“民庶妻妾冠帔珠翠,僭擬貴族”。梅堯臣《村豪》一詩記述了連所謂“村豪”的農(nóng)村地主家庭的婦女,也是“女髻銀釵滿,童袍毳氎鮮”的炫耀情結?!洞笱景芬辉娪浭隽藘H僅以農(nóng)耕為業(yè)的自耕農(nóng)家庭中的婦女,“家家婦女布纏頭,背負小兒領垂瘤。山深生理卻不乏,人有銀釵一雙插?!边@種炫耀之風愈演愈烈,宋人王邁記載南宋之時“婦女飾簪之微,至當十萬之直,不惟巨室為之,而中產(chǎn)亦強倣之矣。后宮朝有服飾,夕行之于民間矣”。伴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奢侈,精神生活的奢侈亦風靡社會各個階層,炫耀性消費成為這個時代的消費時尚。恩格斯說,人類“一有了生產(chǎn),所謂生存斗爭便不再圍繞著單純的生存資料進行著,而要圍繞著享受資料和發(fā)展資料進行?!盵4]350通過奢侈消費來炫耀自身的地位,以從這種消費行為中獲得心理和感官上的滿足,由于奢侈消費已陷入難以自我滿足的欲望誤區(qū),其最終結果是欲望不能讓欲望滿足,欲望讓欲望成為欲望。
(三)對于宋代某些商品生產(chǎn)技術及服務的拉動作用
物質(zhì)產(chǎn)品和精神產(chǎn)品的消費需求,是推動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也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決定因素。宋代女性有著巨大的商品需求,并直接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如果推測女性是人口總數(shù)的一半,我們今天就可以想象單由這些女性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需要各地大量運進各式各樣的商品來供應。以女性服裝所用的絲織品為例,在宋代各地都出現(xiàn)了各種名牌產(chǎn)品的絲織物。蜀錦自兩漢以來一直是馳名的絲織品,如《宋史》記載:“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而且《墨莊漫錄》中記載蜀地的梓州在宋代已經(jīng)成為一個重要的絲織業(yè)中心,“梓州織八丈闊幅絹獻宮禁,前世織工所不能為也?!迸c其臨近的綿州,就以“巴西紗子”著名,“綿州諸邑,各有所出,謂之八子。巴西紗子……巴西紗一匹重二兩,婦人制夏服,甚輕妙?!贝送猓端问贰分杏涊d“衣被天下”的河北路,“民富蠶桑,契丹謂之‘綾絹州’”河北定州的絲織生產(chǎn)工藝嫻熟,《雞肋篇》記載:“定州織‘刻絲’,不用大機,以熟色絲經(jīng)于木棦上,隨所欲作花草禽獸狀,以小梭織緯時,先留其處,方以雜色線綴于經(jīng)緯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連。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刻絲’。如婦人一衣,終歲可就。雖作百花,使不相類亦可,蓋緯線非通梭所織也?!笨梢姡瑡D人之衣做工繁復,終一年之時,做百花為飾,才可完成。除此還有“名著天下”的“寺綾”,“越州尼皆善織,謂之‘寺綾’者,乃北方‘陷織’耳”。足可窺見女性消費對于商品生產(chǎn)的拉動作用。絲織業(yè)也使得宋代商品經(jīng)濟有了很大飛躍,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彩帛市場的興起?!稏|京夢華錄》中記載:“南通一巷,謂之‘界身’,并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苯缟聿什灰讋觿t千萬,已讓宋人驚駭了?!抖汲羌o勝》中也記載了彩帛交易的繁盛,“其他如名家彩帛鋪堆上細匹緞,而錦綺縑素,皆諸處所無者。又如廂王家絨線鋪(自東京流寓)今于御街開張,數(shù)鋪亦不下萬計。”聯(lián)系到北宋東京車馬盈市、羅綺滿街以及南宋臨安都民士女,羅綺如云的景象,就不足為怪了。
隨著彩帛鋪等的發(fā)達,出現(xiàn)了不少以經(jīng)營匹帛為生的行商大賈和零售小販?!堕L編》記肖山大商鄭旻市紗,“積計不稅者幾萬端”,足見其交易量之高。另外較有特色的記載便是朱熹,朱熹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彈劾唐仲友之文中,詳細說明了唐氏擅自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彩帛的情形,“及去年十一月次子娶婦,凡供……衣服,并是什物庫陸侃支公使庫錢往仲友私家婺州所開彩帛鋪高價買到暗花羅并瓜子春羅三四百匹及紅花數(shù)百斤,本州收買紫草千百斤,日逐拘系染戶在宅堂及公庫變?nèi)炯t紫?!薄爸儆炎缘饺我詠怼殖藙莸裨旎ò逵∪景咭p之屬,凡數(shù)十片,發(fā)歸本家彩帛鋪充染帛用?!薄爸儆岩蛐拊毂鳎昂蟀l(fā)買牛羊皮穿甲及生絲打弓弩弦……所買生絲,除量支作弓弩弦用外,并發(fā)歸本家彩帛鋪機織貨賣?!碧浦儆焉碓阪闹萁鹑A,不僅私家出賣彩帛而且還有規(guī)模的印染彩帛,其身任朝廷官職,冒如此風險規(guī)模經(jīng)營,況且金華在南宋時僅僅是一個中小城市,足可見彩帛的商品生產(chǎn)量和流通量之大,其間的利潤之高。除了這些成規(guī)模、有地位的大量彩帛買賣,那些販夫走卒零散的從事彩帛交易的小商人在宋代的記載也是比比皆是。《夷堅志》中就記載了很多宋代各地這樣的例子,“湖州人陳小八,以商販縑帛致溫裕”;“麗水商人王七六,每以布帛販貨于衢婺間”;“鄂岳之間居民張客,以步販紗絹為業(yè)”,也有以此世代為業(yè)并全家以此為生的記載,“宗立本,登州黃縣人。世世為行商,年長未有子。紹興戊寅盛夏,與妻販縑帛抵濰州,將往昌樂。”也有棄農(nóng)經(jīng)商后以經(jīng)營彩帛為業(yè)的記載,“鄭四客,臺州仙居人,為林通判家佃戶。后稍有儲羨,或出入販貿(mào)紗帛海物?!迸院唵蔚纳泶┲铝蟻碓础z織品的生產(chǎn)、流通就帶動如此多的人從事其業(yè),可見宋時女性的衣飾消費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視。
宋代女性服裝消費與市場商業(yè)緊密相連,體現(xiàn)女性性別特征的消費十分明顯,女性對服裝有著不一般的嗜好,時尚性特征凸顯,由此帶來的奢侈性消費不斷增加。女性消費之所以這樣興盛,與宋代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消費經(jīng)濟的繁榮也對生產(chǎn)技術的革新有著重要作用。
[1]齊美爾. 時尚的哲學[A]//消費文化讀本.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凡勃倫. 有閑階級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方行. 中國封建經(jīng)濟論稿[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4]馬克思,恩格斯. 馬恩選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蘇紅霞 校對:李俊丹)
I244
A
1673-2030(2014)03-0098-06
2014-03-10
任歡歡(1986—),女,河北撫寧人,西北大學歷史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